「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俗話說,“要讀萬卷書、要行萬里路,要閱人無數、還要自己感悟”。在人的一生中,各種不確定因素在左右著我們人生的旅程。與其站在唯心的角度說是命運選擇的結果。不如站在唯物的角度說是環境塑造的對等產物。其實唯心與唯物都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需要有對未來的美好願景。也需要對現實環境的實事求是。人的性格成形,一部分取決於自身的主觀,另一部分取決於客觀環境所形成的對等效應。所以在人的性格成形期,是可以創造好的環境,或模擬好的環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性。我們稱之為性格塑造的過程。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遊學,遊而實習之。就是在實踐中去認識各種各樣的環境,各種各樣的文化,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從而去探索和追求知識的無限性。而不至於閉屋造車,坐井觀天,盲目自大。僅用自己的視角去想像各種事物環境發展的可能性。最後變成紙上談兵。娛人娛己而已!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遊學,最早出現於我們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出現了諸子百家爭鳴。文化理論的大發展。尤以儒家和道家。周遊列國,既創立了遊學的理論,更是實踐的先行者。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在旅行的途中,除了可以飽覽沿途美麗的風光之外。也可以瞭解各種人情風俗。學習大自然。也稱為體驗式教育。對於沒有經歷過的人,你的所有感觀,觸覺系統遠沒有親歷者那樣深刻。本身理論與實踐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大家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有很多專家也在仔細聆聽著親歷者的娓娓道來。因為親歷者講述的是事實的還原,那怕只是部分事實。而沒有親歷者只能通過各種信息的堆砌而形成想像的事實。是有相當大差距的。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回到現實的環境。國外重實踐,而我們國家更傾向於重理論。其實,這兩樣都應該同樣重視。才好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既要讀好萬卷書。也要行好萬里路。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出生在如今的小孩,體驗與接觸教育遠不如七八十年代以前的人們。那時候物質匱乏,生產力落後,大部分居於農村。天天與大自然打交道。各種感觀與觸覺系統都鍛鍊得非常靈敏。技術生產力的落後,更需要人們懂得天時地利人和,才會獲得更好的收成。而且更容易形成吃苦耐勞和節儉的美德。是今天的小孩所不能比的。當然,以前的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遠沒有今天的高。這是相對應的環境所形成的結果。所以我們更應該懂得,各種相對應的環境所帶來的利弊現象對我們自身的影響。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現在的小孩普遍衣食無憂。所以養成普遍懶惰和挑食的習慣。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很多小孩把多餘的樂趣轉移到了電子產品上。很少踏足戶外。去親近大自然。自然導致感觀與觸覺系統的弱化。當然,這是相對應的生存環境對他們的無意識影響。不完全是小孩自願選擇的結果。但最終卻形成了養尊處優的劣習。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另外,家庭教育對小孩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也是非常關鍵的。看看我們的父母又在做什麼呢?“居安不思危。瀟灑過一生”。大部分的人沉迷於豐富的物質生活。整日對著手機、電腦的目的不是工作,而是尋找樂趣。尋找精神的寄託,尋找靈魂的歸處!想像一下,你都無魂了,何以給小孩靈魂的洗禮!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試問?每個父母的行為都是孩子成長環境的一部分。也在無時無刻影響著他。小孩也會在相對應的環境中去學習和受到相對應的影響。所以,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除了要懂得各種環境對小孩的影響外,更要模擬和塑造一種有利於小孩成長的環境。更好地融入社會,融入大自然。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遊學釋義」孩子的性格成型,有一半掌握在父母手上!

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對於小孩的教育。如今身為父母的我們,任重而道遠!知識無界限,活到老更要學到老。莫要言我已學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