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当村主任的那些趣事(四)

我24岁当选村干部,26岁辞职,之后考到乡政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敢爱敢恨,抱打不平看大门,扫院子、做财务,搞信访,服务全镇,得罪十人,不怨他人,书写回忆,自我反省,惊醒后人。

在农村,当村主任的那些趣事(四)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这就是武雪峰

最年轻的村主任:

我大学毕业,24岁就当选了村干部,当时是最年轻的村主任。在我上高中时期,我写了一首诗来励志自己,诗是这样写的:男儿有志在四方,岂能久靠爹和娘?我欲外闯学武艺,誓献丹心报家邦!抱着“要有走出大山的决心,也要有学成回报家乡的情怀”我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了以上访出名的砖瓦村,并且全票当选了村主任。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好人不当村干部,当村干部的不是好人。从此,我家从在祖祖辈辈的老好人,随着一纸当选证,就变成了最坏的人家了,差点害的我们兄弟几个娶不到媳妇!

3年的任期,我干了2年,结果就惊天动地了,事情是这样的:

1、刚当选,就遇上了评选低保一事。

在2015年之前,低保一直是由村干部指定,那时只要和村干部关系好或者比村干部厉害的人全能吃上低保。当时我记得我家也享受着低保的待遇。要重新评选低保,就得打破以前的那种状况,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重新评选因不符合条件失去低保的人会怀恨在心,而往往这部分人一般在村里比较有话语权,他们会因为失去低保到处诽谤村干部;那些生活困难的尽管符合条件能被评选,但因为他们在农村话语权太轻,当话语权重的人在村舍院乱说的时候,他们连一句公道的话也不敢说。面对这种情况,我当初想过不做调整或者微调,但是强力的责任心促使着我来了一次大调整。

程序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办法实施,结果不能说公道,但至少90%的公道,其中我们一大家全部告别了吃低保的时代。

在农村,当村主任的那些趣事(四)

至少90%公道

2、这一次调整,结果我满意。但是不如意的也有,矛盾从此就产生了。

第一种矛盾:支村两委班子内部的矛盾:

我们村四大姓,号称“四大家族”,我姓武,全村就我们一家,势单力薄,不成派性,总是站在众多数群众的一面。支村两委班子中除了我都维护着各自的利益,再我不当选之前,几乎任何利益是被班子内部分配了。我当选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我比较正义,再加之强势,任何事不由他们了。我的正义是因为我受到的教育,我的强势是因为我从小就是跟村里的斗争中培养起来的。怎么斗争的呢?和平年代怎么还能发生这样的事呢?事情是这样的,我简单回忆一下:因为我爷爷是从外村搬迁到砖瓦村的,生性善良,势单力薄,常被人欺负。到了我父亲一辈,我们就成了兄弟三人了,不知什么原因,我就爱惹是生非、行侠仗义。在我十岁的时候,我就懂事了,谁欺负了我爸,我就不放过谁,谁欺负了我弟,我就跟谁玩命。那时候农村很乱,家族斗争严重,就因为我的这种性格,我记得在我去贺昌(当时是吕梁市最好的高中)读书之前,我一共和我们村11个家长打过家。

在评选低保中,由于正义和强势,我们严格按程序和政策评选了低保,自然引起了班子成员的不满,其中一些就开始挑拨离间,开始创造小道消息,开始制造谣言,开始面和心不和了!

在农村,当村主任的那些趣事(四)

矛盾是前进的动力

第二种矛盾:和村民们的矛盾:

班子内部人员惯用的手法有两种:

一是晚上或早晨,跑到享受低保的农户家,告诉农户:你生活困难,应该吃低保,可差点吃不到,幸好我帮忙来,当初我推选你了,结果武雪峰是强力反对;

二是跑到没有享受或被取消低保待遇的农户家说:我本来计划让你享受低保了,结果武雪峰强力反对。

而不明事理的老百姓,他们当时根本就没有“集体决策”这个概念,因为多少年的习惯使他们本能地认为,村里的事和支村两委无关,那就是村主任说了算,就是村主任干下的,自然而然矛盾就多集中到了我身上。

故事太长,工作太忙,稍后更新……

在农村,当村主任的那些趣事(四)

海阔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