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塘水草沒辦法茂密起來?試試這個「民間黑科技」

從4月中旬至現在,很多小龍蝦養殖戶塘口在栽種的水草,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導致曾經“茂密的森林”“一眨眼”間變成了“寸草不在的沙漠”,沒有了水草的庇護,滿塘的“格鬥將軍”猶如“流浪漢”四處遊蕩,相互“滋事尋釁”,攪得滿堂渾水,死傷一片。怎樣讓“流浪漢”迴歸原來的平靜生活呢?~~唯有重建“家園”!

1.黑科技 水果塑料筐防殘裝置

小龍蝦塘水草沒辦法茂密起來?試試這個“民間黑科技”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登步島養殖戶——杜志芳,在50畝的養殖塘中放置了6000個左右的塑料筐,用這些塑料筐在養殖塘中充當梭子蟹的“家園”,要脫殼的梭子蟹自己會爬到塑料筐裡,脫完殼後再爬鑽出來,從而避免在最弱的時候被同類吃掉——由於梭子蟹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次脫殼,而剛剛脫殼的梭子蟹全身很軟,猶如嫩豆腐一般,毫無戰鬥力,這時候它們就會成為其他梭子蟹的“美食”。

雖然購買這些塑料筐需要成本,可這些塑料筐構成了梭子蟹的防殘裝置。梭子蟹從苗期到養成期,除了苗種質量、飼料供應、病害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個體會互相殘殺,因此,將價格便宜的塑料水果筐設計成防殘殺裝置,讓梭子蟹在脫殼期間主動進筐,減少運動和相互碰到的概率,能有限降低梭子蟹的互相殘殺,從而提高養殖成活率以及由於“四處逃竄”導致的水渾問題。

這項實用技術來自於浙江海洋大學,本身是針對梭子蟹養殖的,鑑於蝦蟹某些生活習性相同之處,天門市目前一些小龍蝦養殖戶套用這個模式,目前已在幾個小龍蝦養殖塘獲得成效。

2.典型案例

位於天門市121地區的小龍蝦養殖戶李工,於4月中旬水草茂盛時在養殖塘中放入小龍蝦苗,由於各方面管理不善,蝦苗進塘僅十幾天,滿塘的水草便被“夷為平地”,水環境隨之發生了改變——整天總是黃渾色,蝦苗也開始陸續死亡。

李工在給小龍蝦藥物治療的同時引進了“黑科技”的裝置——在養殖塘合理的佈下塑料水果筐。由於對症下藥,水體很明顯的發生了改變,小龍蝦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在巡塘時,偶爾拿起一個塑料水果筐,均能發現內部有小龍蝦活動。

這個技術適應在水位稍深一點的塘口使用。

3.民間製造 飼料內袋設障裝置

漢川一資深養殖達人,在幾年前就開始傳授小龍蝦過程中“帶蝦栽草”的絕技。

先收集廢棄的飼料內袋,剪開飼料內袋的底部,讓內袋變成了一個上下開口的“通袋”,接著拿起“通袋”,用4根毛竹撐在“通袋”的四個邊角,猶如一個網箱一般,把這個“通袋網箱”的毛竹打入準備栽草的地方,“通袋”的下方埋入泥土內,上方用鐵絲或尼龍繩固定在毛竹上,猶如一個牢固的小網箱一般,然後移栽帶根的燈籠泡草或伊樂藻於其中,每株可移栽20根左右,移栽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在水草的旁邊撒上“水草長根寶”,促使其根鬚發達壯大,視水草生長情況,約8~10天便可拆掉“通袋網箱”了。小龍蝦怎樣也搗毀不了這個如防逃網般的“通袋網箱”裝置。

小龍蝦塘水草沒辦法茂密起來?試試這個“民間黑科技”

小龍蝦塘水草沒辦法茂密起來?試試這個“民間黑科技”

小龍蝦塘水草沒辦法茂密起來?試試這個“民間黑科技”

小龍蝦塘水草沒辦法茂密起來?試試這個“民間黑科技”

限於栽種水草的條件之一就是栽種水草時水位不能太深,因此這個方式適用於在水位較淺的塘口使用。

所謂的神槍手都是子彈喂出來的,厲害的將軍也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同樣的道理,世上事本無巧,只是民間高手把眾人皆知的萬物巧為結合所用,“民間製造”也可媲美“黑科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