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與其餌料魚的關係——養鱖魚失敗的原因分析

鱖魚,俗稱桂魚、桂花魚等,為鱸形目中淡水底棲兇猛魚類,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我國主要的三個鱖魚品種是翹嘴鱖、大眼鱖和斑鱖,其中以翹嘴鱖養殖最多。

鱖魚與其餌料魚的關係——養鱖魚失敗的原因分析

在現實中,很多養殖鱖魚以失敗告終,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因素或環節所導致,特別是餌料魚的因素最為重要,須加以注意。

鱖魚開口與開口餌料的選擇

鱖魚與其餌料魚的關係——養鱖魚失敗的原因分析

在鱖魚苗平遊的1-2天內必須喂適口餌料,開口餌料最好選擇脫膜3天后的團頭魴(武昌魚)或麥鯪水花,這兩種魚苗較細小,活動緩慢,易被攝食。團頭魴(武昌魚)在湖北地區應用較多,廣東前期(3-4月份)以白鰱居多,後期(4-5月份)以麥鯪居多。

鱖魚與其餌料魚的關係——養鱖魚失敗的原因分析

水溫25℃以上時鱖魚從催產到幼苗開食需要5-6天,團頭魴(武昌魚)從催產到出膜需2天,因此一般第一批團頭魴(武昌魚)或鯪魚催產應該再鱖魚催產後的2-3天,以後每隔一天催產一批,當然也有從外面夠買魚粒的養殖戶。

鱖魚與其餌料魚的關係——養鱖魚失敗的原因分析

開口餌料魚為脫膜24-72小時的團頭魴(武昌魚)魚苗或脫膜24-60小時的草魚苗,開口餌料魚密度為鱖魚苗的15倍,使鱖魚苗張口便可捕食。以1:(2-3)準備餌料魚培育池,放養易繁殖、易捕獲、鱖魚喜食的鯽、團頭魴(武昌魚)、鰱、鱅等品種,每畝放養50~100萬尾水花,以分批拉網、少量多次為原則,將適口規格的魚種篩出,經殺蟲消毒後按量投餵給鱖魚苗。

餌料魚的配套

鱖魚與其餌料魚的關係——養鱖魚失敗的原因分析

1、3.0cm的鱖魚餌料魚

一般以剛孵出的團頭魴(武昌魚)、四大家魚魚苗供應3~5日齡的鱖魚苗,日投餵量為鱖魚苗的1~3倍,分3~4次投餵。

以2日齡團頭魴(武昌魚、四大家魚魚苗供應5~7日齡的鱖魚苗,日投餵量為鱖魚苗的3~5倍,分2~3次投餵。

以剛出腰點的團頭魴(武昌魚、四大家魚魚苗供應8~10日齡鱖魚苗,日投餵量為鱖魚苗的8~10倍,分2~3次投餵。

鱖魚與其餌料魚的關係——養鱖魚失敗的原因分析

2、3.0~10cm的餌料魚

鱖魚苗開口2~3天后催產草魚、鰱、鱅2~3批,培育在孵化環道內,作為10日齡後鱖魚苗餌料魚,要求生產的餌料魚數量為鱖魚苗數量的200~250倍。

10日齡的鱖魚苗體長已經達到1cm,將其轉入面積稍大的水泥方池,放養密度為1萬尾/立方米,體長達到1.5cm時再分疏一次,密度減半;長到2cm時,選擇面積為4~5畝、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先每畝放10~12cm的餌料魚100~150萬尾,再將水泥池中的鱖魚轉入池塘繼續培育至10cm,養殖密度為8000~10000尾/畝。

鱖魚與其餌料魚的關係——養鱖魚失敗的原因分析

3、10cm~50g的餌料魚

單養鱖魚時一般每畝鱖魚池要求配備3~4畝餌料池,餌料魚的培育一般採用一次高密度放養、逐步降低密度、分期投飼的方法。

餌料魚以鰱、鱅、鯪魚為主,體長為鱖魚苗的45~55%,體重為鱖魚苗的12~15%。成魚養殖一般選擇面積2~4畝、水深2~3米的土池,先畝放規格2~4釐米的餌料魚10~20萬尾,再放規格10cm的鱖魚種500~800尾/畝。以後根據存塘情況每3~4天補充一次餌料魚,每次投餵量為存塘估重的8~10%,數量比為(15~20):1,不要超過水體容載量。

(來源:水產前沿 經"水花魚"配圖並內容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