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感恩老師當年爲我們做的一切

【摘要】

離開學校,又走進學校,已為人師十八年的張蓉,至今回憶起自己的老師,仍然感覺心底會湧起一股溫暖。老師講課的背影、老師的鼓勵甚至批評都成為了青春時代一個個難忘的片段。

對很多人來說,高三的學習生涯十分辛苦,灰暗無光、不堪回首,但對龍湖中學的張蓉老師來說,她的高三卻是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張蓉回憶起自己眾多恩師,其中高三的班主任老師令她印象最為深刻。當年,張蓉在蚌埠一中文科班時,班主任老師陳新給她留下的感覺是,“一名非常有耐心、喜愛學生的人”。

當時,四十多歲的陳新老師雖然也有自己的家庭,但對工作、對學生十分負責盡心。每次晚自習之前大約有半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陳老師都到教室裡來。“他會和我們聊聊天,或者給我們解答問題。學生都不害怕他,但是很尊敬他。也明白老師放棄休息時間‘坐鎮’在教室裡,是為了我們好,所以大家基本上進了教室就學習。”張蓉說,現在想想,真的十分感謝當年遇到了這樣一位非常有學問,非常關心學生的老師。

在緊張的課業之中,陳老師還總是不停地想辦法調動班級活躍的氣氛,讓大家開心起來。每週班會課前,陳老師還特意留出五分鐘,讓同學們進行自我才藝展示,可以單獨表演,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表演,形式不限。“高三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一直‘痛並快樂著’。人們常用黑色形容高三的生活,但是我們最常懷念的就是那段時光。總感覺我們好像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累,畢業時,我們班的成績還非常好。”

雖然只是五分鐘的表演時間,但為了表演而做的準備可不少,整個過程就成了大家交流感情、融入集體的休閒時刻。“那次我們有十幾個好朋友一起表演合唱,就是那首《相親相愛》,課間或者晚自習之後大家約在一起擠時間排練,現在想起來都非常開心。”張蓉說,這是十幾個同學唯一一次集體登臺表演的機會,通過表演、排練也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這十幾個人成為了一生的摯友。高中畢業後,大家各自上了大學,但大學期間大家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大學畢業後,還經常有一些聚會。後來,有的同學去了外地,大家也各自有了小家庭,因為不能常聯繫,但仍彼此牽掛,仍是那種“不需寒暄,有事只要說一聲就行”的關係。

“老師不僅想方設法讓我們學得更快樂,也讓我們收穫了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友情。”張蓉說,陳老師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對自己產生著很大的影響,“當了老師才更明白老師當年的付出多麼珍貴,也更感恩老師當年為我們做的一切。他讓我明白作為老師不能教完課就行了,要靜下心來和學生去相處。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可能都會影響學生一生,所以更要用心對待學生,將心比心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可和尊重,也才能育人、樹人。”

免責聲明: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