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團隊激勵故事與分析,掌握管理的本質

點擊上方藍色“現代與經典”即可關注我們,添加小編個人微信xdyjd2005,可私聊。

1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 “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

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想了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分析:

你真的聽懂了團隊的話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權威打斷團隊?

我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對方還沒有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們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揮。

反過頭來想,如果你不是領導,你還會這麼做嗎?

打斷團隊的話,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決策,另一方面使團隊缺乏被尊重的感覺。時間久了,團隊將再也不願向上級反饋真實信息。反饋信息系統被切斷,領導就成了“孤家寡人”,在決策上就成了“睜眼瞎”。

與團隊保持暢通的信息交流,將會使你的管理如魚得水,及時糾正管理中的錯誤,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2

一位知名企業家在做報告。當聽眾諮詢他最成功的做法時,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

他反問道:“這是什麼?”

“零”、“圈” 、“未完成的事業”、“成功”,臺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

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團隊去填滿它。”

分析:

事必躬親,是對團隊智慧的扼殺,往往事與願違。長此以往,團隊容易形成惰性,責任心大大降低,把責任全推給管理者。

情況嚴重者,會導致團隊產生膩煩心理,即便工作出現錯誤也不情願向管理者提出。何況人無完人,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且片面的。

為團隊畫好藍圖,給團隊留下空間,發揮他們的智慧,他們會畫的更好。多讓團隊參與公司的決策事務,是對他們的肯定,也是滿足團隊自我價值實現的精神需要。

賦予團隊更多的責任和權利,他們會取得讓你意想不到的成績。

3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於聽從了團隊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

真相大白後,李離準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

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現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麼做得出來”。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分析: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團隊必須以身作則。

示範的力量是驚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離那樣勇於替團隊承擔責任,而且要事事為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旦通過表率樹立起在團隊中的威望,將會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團隊的整體戰鬥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團隊敬佩的領導將使管理事半功倍。

4

有七個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顯然粥每天都不夠。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

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儘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分析:

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像“輪流分粥,分者後取”那樣合理的遊戲規則,讓每個團隊按照遊戲規則自我管理。遊戲規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並且要讓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統一起來。

責任、權力和利益是管理平臺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責任,公司就會產生腐敗,進而衰退;缺乏權力,管理者的執行就變成廢紙;缺乏利益,團隊就會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責、權、利”的平臺搭建好,團隊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5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師勘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他在上場之前故意解開自己的鞋帶,試圖表現這個百姓長途旅行的疲態。

正巧那天有位記者到後臺採訪,看見了這一幕。等演完戲後,記者問勘彌:“你為什麼不當時指教學生呢,他們並沒有鬆散自己的鞋帶呀。”

勘彌回答說:“要教導學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保持熱情。”

分析:

提高團隊素質和能力是提高管理水準的有效方式。學習有利於提高團隊執行力,便於增強團隊凝聚力。手把手的現場指導可以及時糾正團隊的錯誤,是提高團隊素質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指導必須注重技巧,就象勘彌大師那樣要保護團隊的熱情。

管理者必須避免教訓式指導,應當語重心長的激勵團隊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除了現場指導外,還可以綜合運用培訓、交流會、內部刊物、業務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團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型團隊。

6

拿破崙一次打獵的時候,看到一個落水男孩,一邊拼命掙扎,一邊高呼救命。這河面並不寬,拿破崙不但沒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獵槍,對準落水者,大聲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見求救無用,反而增添了一層危險,便更加拼命地奮力自救,終於游上岸。

分析:

對待自覺性比較差的團隊,一味的為他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去幫助他,並不一定讓他感受到“胡蘿蔔”的重要,有時還離不開“大棒”的威脅。偶爾利用你的權威對他們進行威脅,會及時制止他們消極散漫的心態,激發他們發揮出自身的潛力。

自覺性強的團隊也有滿足、停滯、消沉的時候,也有依賴性,適當的批評和懲罰能夠幫助他們認清自我,重新激發新的工作鬥志。

7

國外一家森林公園曾養殖幾百只梅花鹿,儘管環境幽靜,水草豐美,又沒有天敵,而幾年以後,鹿群非但沒有發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現了負增長。

後來他們買回幾隻狼放置在公園裡,在狼的追趕捕食下,鹿群只得緊張地奔跑以逃命。這樣一來,除了那些老弱病殘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體質日益增強,數量也迅速地增長著。

分析: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天生有種惰性,沒有競爭就會固步自封,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競爭對手就是追趕梅花鹿的狼,時刻讓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

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後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場規則,給予“頭鹿”獎勵,讓“末鹿”被市場淘汰。

8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裡,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裡。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分析:

每個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來證明自身價值,團隊也不例外。給他們更大的空間去施展自己的才華,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

不要害怕他們失敗,給予適當的扶持和指點,放開你手中的“雄鷹”,讓他們翱翔於更寬闊的天空。

是猴子就給他們山折騰折騰,是條龍就給他們大江大河撲騰撲騰。他們的成長,將為你的工作帶來更大的貢獻。他們的成長,將促使你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