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可以是純潔而沒有一絲雜質的,但婚姻不行

愛情可以是純潔而沒有一絲雜質的,但婚姻不行

我姐在29歲終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差一步30,也算是晚婚一族了。

姐姐跟姐夫是大學同學,在他們的婚禮上,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劇:上課鈴聲響了,老師開始點名,點到姐姐跟姐夫的時候卻沒人應聲。老師問,這兩個人哪去了。他們的同學回答:“老師,他們今天,結婚了!”

婚禮當天,姐姐和姐夫真的請來了他們的老師跟同學,作為伴娘,我看著感性的姐姐和老師哭成一片,姐姐在大學時期是班級幹部又是學生會會長,與老師感情很好,老師抱著姐姐欣慰道,“你們的愛情是從校園開始的,你們的婚姻是純潔而沒有一絲雜質的。看到你們有這麼好的結果,我真的很欣慰。”而我卻聽到了姐姐哭泣著低聲說了一句,“不是的,我們沒您想象的那麼好。”

是的,我姐的婚姻並沒有外人眼中看到的那麼好。婚姻是愛情的歸宿,愛情可以是純潔而沒有一絲雜質的,但婚姻卻不行。姐姐的婚禮辦的像一場夢幻的童話,可是就在不久前,兩家人坐在一起商討如何置辦這場喜宴的時候,就發生過沖突。

姐姐的父母都是公務員,姐姐畢業以後也選擇了考公務員,家庭不算富裕但是還算體面小康。姐夫的父母則是農民,靠賣菜把姐夫拉扯大,姐夫畢業後選擇了考研,讀完研究生到銀行做過一段時間櫃員,因為不喜歡這種一眼能看到結局的工作,選擇了創業,他看上了當時的平衡車市場,從互聯網做起,利用自己的語言專業進行外貿,然後打入周圍的校園市場,與學校合作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讓學生幫忙組裝。在積累了一定實力後在大商場裡面開起了實體體驗店,終於漸漸穩步進入正軌。而我的姐姐就這樣等啊等,等他讀完研究生、等他工作穩定、等他創業成功,3年、5年,終於等來了姐夫的求婚。

姐姐想要一個能銘記一生的婚禮,她的婆婆卻不願意破費,“結婚是為了生活的,我把我兒子拉扯大,培養的這麼優秀不容易的,你們不能還沒開始生活就開始揮霍了呀。”縱使有一萬句反駁的話就在嘴邊,可是我看到姐夫握了握姐姐的手,姐姐沒有說話,看著桌上的長輩們用各種“理解”的打著圓場。

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但是,生活的決定權終究掌握在自己手中,姐姐體諒姐夫,不會因為兩家人生活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觀念不同而去跟婆婆據理力爭,讓長輩下不來臺;姐夫心疼姐姐,知道她付出這麼多年的青春來等待,她值得最好的。就像當初姐姐相信姐夫是值得她等待的人一樣。

晚婚的眾多好處之一就是它使情侶間在結婚之前有更長的時間磨合、經歷更加多樣的相處模式。就像姐姐和姐夫,一起走過畢業後不同選擇造成的異地戀,也享受了一起早八晚五的穩定生活,最後也經歷過了姐夫創業時姐姐竭盡全力支持他的艱苦時光。雖然有諸多坎坷和無奈,兩人終究用婚姻給彼此的愛與陪伴一個交代。

有人說,愛情+合適=婚姻,也常有人討論愛情跟合適哪個更重要,其實都重要,因為拿走愛情跟合適任意一個等式都不成立。可是愛情是難以創造的,但合適卻可以創造。只要我們認準“對的人”,不妨耐心一點,勇敢一點,帶著愛情一起創造合適然後迎接婚姻的到來。


徒步是最接地氣的交友方式,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報名參加全國38座城市公益徒步交友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