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國百歲帝王趙佗的墓在哪裡?

大金牛牛331


錯金銘文銅虎節,用青銅鑄成扁平板的老虎的形狀,虎成蹲踞之勢,虎口大張,尾部彎曲成“8”字形。

南越王博物館由中國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莫伯治設計。


“趙佗墓究竟在哪裡?這是至今未能破解的謎題,我們有理由相信,趙佗的墓葬或許就近在咫尺,就在今天的越秀山底下。”日前,首個進入南越王墓一探究竟的黃淼章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提出了他的看法。對此,中國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廣州象崗漢墓發掘隊副隊長黃展嶽也表示認同。

1983年5月,廣州市考古人員在西村鳳凰崗的山崗,發現一座大型南越國時期木槨墓,此墓墓道殘長7.9米,墓室長13.8米,寬5.7米。據考古人員回憶,鑽探此墓時發現墓室規模巨大,探鏟探到的木槨聲音非常清脆,證明地下的槨室保存較好。

當時,趕到現場考察的中山大學教授商承祚認為,從鑽探結果看,此墓是一個南越國的貴族大墓,極為難得。考古人員奮戰一個多月,終於打開墓室,令他們吃驚的是,巨大的木槨墓室中僅殘留幾塊陶器殘片,墓室早被洗劫一空。

細心的考古人員在墓室中部發現了一個盜洞。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盜洞中竟然發現了20餘件精美玉器,有壁、璜、舞人、龍形佩飾、虎形佩飾、劍格等,這批玉器製作極為細膩考究,專家判斷應是南越國王室工匠的傑作。據考古人員分析,盜墓賊盜墓時可能比較慌張,忙亂中把已盜到手的一包玉器遺漏了。有專家考證,西村鳳凰崗木槨墓很可能是當年孫權派人來廣州盜挖的第三代南越王趙嬰齊的陵墓。

黃展嶽(右)與麥英豪(左)在南越王墓主棺室清理出土玉衣。

“從氏族宗法制度來看,趙佗墓在越秀山是符合制度的。從理論上說,南越國以趙佗的陵墓為祖位,居中;第二代南越王為穆位,居右。從考古發現看,第二代南越王趙胡的墓在象崗,位於越秀山之右,剛好是穆位。因此,推測趙佗墓在越秀山,是有一定根據的。趙佗陵墓很可能就在越秀山的主峰越井崗—帶。”黃淼章說。

黃淼章告訴記者,1950年,廣州市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員會,下設考古隊,尋找南越王墓一直是重點調查對象。“但可能當時思考的方向是錯誤的,因為漢代帝王陵都埋得較遠,如古都長安的王陵距長安100多公里,當時由此推斷南越王墓也會離廣州老市區較遠。所以,當時廣州考古隊將調查、探尋的目標重點都放在了廣州城外遠郊縣區的荒山野嶺。”

黃淼章說:“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這短短10年間,在廣州市郊34個地點發掘出南越國時期的墓葬200餘座,卻沒有找到涉及第一代、第二代南越王的任何蹤跡。”

對話黃淼章

歷任南越王墓一直為盜墓賊覬覦,民間的“鬼吹燈”傳說,南派三叔暢銷小說《盜墓筆記》細節,更給盜墓賊增添了幾分神秘,也引發讀者的諸多好奇。圍繞“建墓”與“盜墓”的話題,記者和黃淼章展開了對話。

南越王墓何以倖免被盜?

廣報記者:為什麼第二代南越王趙眜墓能躲過盜墓賊完美保留?

黃淼章:南越王墓藏在象崗山地表以下18米的深山腹中心,這樣的深度非常難盜。古時候很多漢墓都有封土堆,這個墓卻沒有。

據史載,趙佗出殯時,“多為疑塚”,靈車分別從番禺城四門出,沒有人知道真正裝有南越王遺體的棺槨葬在什麼地方。趙佗是嶺南第一個利用“障眼法”來修築自己陵墓的人,到了300多年後的魏晉南北朝,許多王公貴族才仿效趙佗的做法,利用“障眼法”來修築自己的墳墓。

廣報記者:能介紹一下歷任南越王墓葬的情況嗎?

黃淼章:前後五任南越王歷時93年。西漢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趙佗去世,下葬之日,番禺城四個城門都上演抬棺出葬,隊伍神秘莫測。

根據史記《南越列傳》和漢書《南粵傳》中的記載,南越王國共五主。後二主趙興、趙建德兩兄弟自相殘殺,均死於戰亂之中,只有前三主趙佗、趙眜、趙嬰齊具備給自己建造陵墓的能力。

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垂涎南越王的珍寶,命將軍呂瑜親率5000名精兵南下廣州。精兵抵達後,伐木毀林,鑿山破石,掘地三尺。據傳,折騰了半年總算找到趙佗曾孫、南越國第三代王趙嬰齊的墓葬,盜掘出“珍襦玉匣三具,金印三十,一皇帝信璽,一皇帝行璽,三鈕銅鏡”。

從那時候起,盜墓之徒便步孫權後塵,或單幹或合夥,將廣州一些有蛛絲馬跡的山崗都翻了個遍。然而,第一代、第二代南越王墓始終不見蹤影。

直到1983年,考古人員終於在廣州象崗山發現了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墓,這一發現,傾注了廣州考古界幾代人的努力和心血。

“鬼吹燈”現象真實存在嗎?

廣報記者:民間和電影裡常聽到“鬼吹燈”的故事,古墓發掘和“鬼吹燈”現場真實存在嗎?

黃淼章:民間傳說盜墓時需要在墓東南角點上一盞燈,如果“鬼”不讓你盜,燈就會自己滅。這當然是小說家想象化的描寫,但從考古學角度,“鬼吹燈”的現象的確存在。從科學的角度解釋,在缺氧的封閉墓室裡,如果下去後燈滅了說明氧氣不夠,十分危險。

古代有錢人“事死如事生”,會把很多生前使用的東西放到墓裡陪葬。儘管死者在生前為了保護自己的隨葬品不被盜,設計墓葬時會埋得很深,墓裡還會設置防盜措施,如一觸即發的機關等。如有的墓葬設有陷阱,有的設計了假墓,還有的做成了積沙積石墓,即墓室旁放了很多石頭或沙,一旦挖穿墓壁,沙就會將盜墓人掩埋……但以上種種措施,都難以阻擋盜墓人的足跡。

中國盜墓比較嚴重的地區包括長沙、西安、洛陽和廣州。考古發現廣州比較大的墓葬中,90%以上都已被盜,特別是漢代、晉代的墓。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黃丹彤


大洋網


南越王趙佗的墓應該說兩千多年過去了還是個謎!沒有人知道趙佗墓到底在哪裡。

趙佗原本是秦朝的大將,算得是歷史上的一個狠人,他與任囂一起,奉秦王之命,南下攻打百越,可是地盤到手後,秦國鬧起了內亂,趙佗這個大英雄就開始崛起,他佔據據了嶺南地區,自立南越國,成為了該國的第一代皇帝。 趙佗有兩個第一,

首先是他活的歲數他生於(約)公元前240年,亡於公元前137年,趙佗竟剽悍地活了103歲。

第二個第一,趙佗開的墓傳說在廣州城外的山上,因為秘葬,故此,他的墓究竟在哪裡,誰也找不到!

所以,趙佗的墓還是不知道在哪的!就像大家不知道成吉思汗的墓在哪一樣!


震霜秋


墓洞口應該在應元路越王井三元宮道觀裡面,一直百幾米打通到中山紀念碑下面,在實心山崗差不多四十米下,如果不從那個實心挖的一百米二百長的墓道洞進去,是根本不可能發現此陵的,當時越華路南越國宮花園同這個越秀山一條直路線是整個王家山花園禁地,越秀山可以叫越王山的,如果現在有能探測幾十米地探儀,就試下吧!✌😊


嘉哥64


可能很多朋友對趙佗這個帝王不太瞭解,更談不上趙佗的陵墓了,我們先來簡單談談趙佗,然後對其陵墓所在分析一下。


一、南越國王趙佗是誰?


趙佗,本為秦始皇時期攻打南越的副帥,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趙佗遂割據

嶺南,建立南越國,成為南越的第一位帝王,即南越武帝。我們來看看他的基本資料。


  • 姓名:趙佗

  • 籍貫:秦恆山郡真定縣(現河北正定)人
  • 生卒:約公元前240年-前137年(103歲
  • 身份:秦朝大將,後為南越國第一代帝王
  • 執政時間:81年!

二、趙佗陵墓為何引人關注?


趙佗陵墓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原因在於

趙佗自身的傳奇性。中國封建社會帝王有四百餘人,其中歲數在八十以上的寥寥無幾,而趙佗居然享壽過百,本身就是極為傳奇的人物。


南越國在趙佗的治理下,社會和諧、經濟發達,百姓安居樂業。據說趙佗除了理政,最大的愛好就是搜尋奇珍異寶,趙佗實際掌權達八十一年之久,生前收集的寶物必然不可勝數,趙佗死前,遺詔將寶物全部隨葬入陵墓,成為後世矚目的焦點。


趙佗身處秦漢之交,深知南越有朝一日必然會被漢朝所滅,如若陵墓修建的過於宏偉明顯,極有可能會被掘墓毀陵,於是趙佗生前對自己的墓葬做了周密安排。


據史料記載,趙佗營墓數處,死後喪車從四門出,使人不知墓之所在,千百年來無人知曉,遂為不解之謎。


三、趙佗的陵墓在哪裡?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廣州市象崗發現了南越第二代帝王,趙佗之孫趙眛的陵墓,如下圖所示。

如按古代陵寢制度考慮,再結合風水和廣州的地理環境,趙佗陵墓的位置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 一是從地勢角度考慮,因嶺南地區海拔較低,趙佗陵不可能立足平地,向下深挖建造,因為不出數米即有地下水湧出。


  • 二是趙眛陵在廣州城北象崗,位於象崗腹心二十米處,鑿山為陵,既利於防水,也非常隱秘。由此看來,趙佗理應埋在山崗高地之處。
  • 三是依據古代喪葬昭穆制度,趙佗陵在中間位置,其兒子應葬昭位,即趙佗陵墓的東側,其孫子趙眛應葬穆位,即趙佗陵墓的的西側。

如此判斷,從業已發現的趙眛陵墓位置向東反推,考慮到風水問題,陵墓位置應在一處山崗高地之上,得到的結論是:


趙佗陵墓極有可能在現今廣州市越秀山主峰越井崗下面的崗腹深處,其規制亦是鑿山為陵。


答畢,供參考。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