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来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来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熱熱熱!

這天氣簡直熱skr人!

如果沒有空調、WiFi、西瓜可怎麼活喲~~~

忍不住為古人瞎操心——

他們是如何避暑的呢?

来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搖扇子納涼

来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以前的老百姓們主要是靠扇子來降溫,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

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鬆,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更有些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搖扇是一種需要手指、腕和肩部關節、肌肉協調配合的上肢運動。盛夏時節,老年人經常搖扇納涼,正是鍛鍊上肢、關節、肌肉的好機會。老年人夏日搖扇應有意識地多用左手,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

避暑冰塊

来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低碳環保的古代沒有電冰箱,古人就用冰窖來貯存冰塊。

根據現代考古發現,最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當然,這種奢侈豪華的“電冰箱”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無法享受的。

官府會在頭年冬天將大量天然冰雪貯藏於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來時,便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或者白雪,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其製冷效果絲毫不遜色於今天的空調,而且不消耗能源,不汙染環境。

到明清時期,用冰塊避暑的方式終於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時,官民都會大量用冰:“取一桶冰,鑿孔置於地,涼風滿屋“。

避暑涼屋

来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這種設計精巧的豪華避暑設施一般都是傍水而建,充分體現了古人的環保意識和親近自然的綠色理念。

唐朝的宮廷就專門建有用於夏天避暑的涼殿,在涼殿中央安裝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採用冷水循環的原理,用扇輪轉搖,產生的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後來發展到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屋簷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目的。

到了宋代,除了皇宮之內,高官顯貴們也紛紛建立起私家避暑“涼屋”,不但以風輪送冷水涼氣,而且還在蓄水池上和大廳四周擺設各種花卉,在享受清涼的同時,更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上山挖洞

来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巴渝古人度夏的方式比較原始,一般人選擇上山挖洞、下河洗澡等。有錢的大戶會建涼亭,有的在水邊,有的在大宅旁。也有做露天水池的,供家人洗涼水澡使用。這水池相當於現代別墅裡的私家泳池,一般在夜晚或避陽時洗涼水澡。這些避暑方式,至今在巴渝一些農村地區還在使用。

藥茶解暑

来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唐宋時代,大街小巷都有茶鋪。到了傍晚,人們圍坐一起,煮壺熱茶、談天說地。他們用的是類似於沱茶的茶餅,加上橘皮、消暑藥材煮沸,清熱解毒,幫助人體抵禦酷暑的侵襲。

靜坐採蓮

来看看古人避暑小妙招

靜坐、採蓮、泛舟、垂釣、彈琴、登高賞景,也是古代人常見的戶外避暑娛樂方式。古代人跟自然親密接觸,天人合一,修身養性,以靜制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