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3個技巧,成爲朋友圈最會管理時間的家庭!

學會3個技巧,成為朋友圈最會管理時間的家庭!

作者|劉沁

出處|20分鐘培養孩子主動學習

爸爸媽媽們,我們經常注意到:生活中孩子常常在磨磨蹭蹭的為各種生活瑣事浪費時間。

懶惰,不愛做作業,喊不動,打遊戲,打扮,家庭事務,與小夥伴玩。

在外面晃,不願意回家。

有的時候,女生編織小玩兒意,逛小店,男孩兒崇拜籃球偶像及影視歌明星,大一些的時候開始打扮,對自己的外在形象無比在意,甚至浪費時間成了習慣,到了放棄學習的地步。

大多數的父母也感到既當父母又要工作,自己在幾件事之間平衡,每一件都似乎消耗時間,什麼事情都會佔據自己的時間。

如果在家中系統整體的管理好時間,便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意識,價值感,與孩子創造更多的“家庭時間”。

讓孩子有強烈的安全支撐感,情緒更穩定的完成一天的學習。

1.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

我們首先要準備一個日程本

把家庭內每一個成員的事情與活動時間在日程表中標註出來,讓每個人都看到自己這一天在做什麼,與下一週需要做些什麼。

對於生日,聚會,課外班,等等都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標註出來,與孩子還有先生一起在一週的開始一起預習這一週一家人都要做什麼。

2.

為家庭事件制定計劃

把每一週需要做到所有事列表

列出每一項工作或活動選擇時間與地點,

隨著新的一週的來臨,若是需要,對於日程表做出調整,完成一項任務後在劃掉那一項任務;

列出孩子的學校外活動;

分配單獨時間,與配偶一同討論整體家庭時間的分配與使用;

3.

設定優先次序任務

既緊急又重要,全家必須要一起做的。

例如,慰問祖母。

重要但是不緊急,緊急但是不重要的,全家計劃一起做。

例如,假期旅遊做準備

不緊急也不重要,全家額外的計劃。

例如,去動物園看企鵝。

原則是這些時間的使用要符合實際。

也許需要提前去思考關於這個日程的安排。

這樣,不僅是媽媽,孩子還有先生,都會對這一週一家人要做些什麼做到心裡有數,不用等到孩子上課後班的時候再特別提醒放學在哪裡等待等等。

在家裡一切要有條理,孩子會對時間的使用與秩序感印象更深刻。

對孩子要提前解釋關於這個日程的情況,讓孩子明確父母對自己的期待。

孩子會因為感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成員之一而感到安慰。如果要準備晚餐,不要忘記讓孩子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孩子在學校的事情比較多,不要讓孩子事情多到無法與家人花時間在一起。

如果孩子的事情佔據了太多家庭時間,孩子也需要捨棄一部分放學後的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