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宜自斂(深度好文)

外貌,能力,脾氣,品格,心性。

對應的品質同樣是五個層次:

顏值,才華,性格,人品,慈悲。


細細品味,這五個層次,既是身處世間的識人之法,也是涵養內心的修行之途。


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人品,終於慈悲 —— 這便是那條完整的路徑。


“窮在大路無人問,富住深山有遠親”。


在你生活的低潮和困境時,向你伸出溫暖的那雙手才是真正的朋友。




2淡定心情


這個年齡段已經不允許你不成熟了。要知道,對發生在身邊的事,你已經完成了從“看不慣”到“看得慣”這個過程了,如果你還不習慣,說明你心裡還不夠成熟。


不要怨完山神怨土地,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自己給自己添堵。



人到中年宜自斂(深度好文)


3播種善良


一定要儘自己所能,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


這樣的善良要經常播種,不經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來。播種善良是在給自己“修心”。




4培養愛好


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總有一款適應你,一定要給自己培養一種愛好。


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象,鋪陳你的浪漫。


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時,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和享受,點點滴滴中讓我們的生活有了滋味。


人到中年宜自斂(深度好文)



5得失隨緣


塵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


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把所有想得到的都當作一場緣分。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好在這個年齡已過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冷靜自己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6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煩惱需要默默地去承受,歷煉一次,豐富一次。


你的苦痛和煩惱不要指望別人的憐憫和同情。自己夢自己圓,解鈴還需繫鈴人。




7常念感恩


經歷是一種財富。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癒,總會有萬般的珍惜。


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還會讓你淡漠某種無形的壓力,平撫你的慾望,更多的時候,幸福的感覺也往往來自於此。




8勤於讀書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用別人的經驗,長自己的智慧,何樂而不為。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吧!





9樂於思考


人到中年,要樂於思考,善於積累經歷,總結經歷。


不懂得思考的頭腦,是不會成長和成熟的頭腦。


中年時期是人生積累思想,厚重思維的寶貴時期,也是再次昇華人生的關鍵時刻。

識人,要觀其內;做人,要養於內。成之於內,自會發之於外。


氣質和氣場從哪裡來?眼中的審美,身上的閱歷,腦中的見識,心中的涵養。

這一切,要求你去認認真真修養、踏踏實實走路、多多益善讀書。


最直接的便是讀書,蘇東坡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曾國藩所謂“讀書可變化氣質”。

人有三等:下等逆勢,中等用勢,上等造勢。


人到中年宜自斂(深度好文)

做一個善人,就是一個會造勢的上等人。善良,其實是一種智慧。


人品不好,走不遠;人品不好的人相交,同樣走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