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景名:出塵

樹種:黑松

樹高:106公分

樹齡:25年

《出塵》的創作始自2004年初。素材為一株山採的黑松(圖1、2),動手前,先做了反覆的審視,最後選定了正背面(圖1、圖2)。選擇正背面的主要原則是:從正面看,主幹不前挺;露根及主枝向兩側伸展較長,向前後伸展較短;如果主幹有彎曲,則主枝要從弧彎的凸處伸出,而不可從弧彎內伸出。

圖1、選定的素材正面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圖2、選定的素材背面

動手時先剪掉一些可確定不要的枝條,如對生枝、重疊枝等忌枝以及過於密集的枝(圖3)。對於尚不能確定取捨的枝條可暫時保留,待日後再作定奪。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圖3、做初步修剪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為便於矯形,緊貼主幹襯以兩根粗金屬絲,然後用麻皮纏裹主幹,保護樹皮在矯形時不受傷害(圖4、圖5)。

圖4、用麻皮纏裹主幹,內襯粗金屬絲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圖5、完成纏裹麻皮

再用花籃螺栓和樹棍調矯主幹下部,使其達到微彎(圖6)。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圖6、用花籃螺栓和樹棍彎曲主幹下部

最後用金屬絲攀扎主幹上部,適度彎曲,並使側枝儘量從弧彎的凸處伸出(圖7)。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圖7、攀扎主幹上部

經過培育,2005年底枝幹初步定形,枝葉也開始豐滿(圖8)。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圖8、2005年底,枝幹初步定形

翌年剪去主幹中部的兩根大枝,再次用金屬絲攀扎,初步現出文人樹形態(圖9)。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圖9、再次攀扎,初現文人樹形態

因感覺作品的個性尚不鮮明,2011年又將頂部枝條剪去,使最大的垂枝的位置相對上移,樹木顯得更為孤高。主幹中下部僅保留了一根小枝,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圖10)。

圖10、剪去頂部枝條

2014年基本完成造型,換進不規則形陶盆(圖11、圖12)。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圖11、2014年6月拍攝

跟著大師學做文人樹

圖12、作品背面

《出塵》的創作過程中,一邊通過培育手段使其更豐滿,一邊又在不斷地減少枝葉,直至不可再少。不僅主幹中下部極少出枝,即便是頂端,也儘量稀疏,最終將頂枝去除,以求“一塵不染”的味道。這種簡單至極的美學追求其實是和道家的“大道至簡”、佛家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都是一致的。不完整的形式常常更能充分地表達內在的精神。“從容入世,清淡出塵”,內心自得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