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时间回溯到170多年前的一天,上海刚开埠。那一天正值新春,家家户户都忙着辞旧迎新。

然而有一个人的心里,却开始涌动着“一个亿的小目标”了。

那是一个像“璎珞绕着紫禁城跪行一圈”一样那么冷的冬天,天还没亮他就沿着曲曲折折的水路,一路往北,摇上三天三夜的橹,穿过一座又一座的石桥,便从南浔到达了他的梦想之地——上海十六铺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上海十六铺老码头

一个商业奇迹就此开始萌芽。

而这个奇迹的主角,名叫刘镛(1825—1889)。此刘镛非彼刘墉(1719—1804,乾隆年间著名宰相),如果你去过南浔,参观过南浔最著名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小莲庄”,一定对这个“刘镛”有所耳闻。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他是上海开埠之时,南浔走进上海做生丝生意的第一人。

以他为首的“湖州商帮”,也称“浔商”,曾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高度。

说来,这也是一个“草根逆袭”、“青年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放到现在绝对可以拿出来做PPT、到清华北大去做案例分享。

15岁的刘镛和广大“劳苦大众”一样,做过铜匠、做过棉布店学徒,寒冬腊月老板叫他到冰冻了的河边洗鱼洗菜,手冻裂了,鲜血顺着菜叶流到河里,又怕被老板责骂,一点不敢出声。

早起晚睡,拼命干活,一天只能挣十文钱,也就够点饭钱。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而作为未来的大富豪,他有你没有的是眼光和远见。

当他得知棉布店的管家一年的薪金也才不过百缗(100串铜钱),就知道此处非久留之地。于是16岁的他“炒了老板”,跳槽去了丝行打工,而这次命运中最正确的跳槽也决定了他即将走向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道。

几年时间,凭借自己的聪明能干,刘镛此时的收入已经翻了几番,一年16块银元,全家高兴地不得了。然而刘镛这个“心机BOY”,其实早已暗暗想好要自己创业了。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那一年,刘镛20岁,那是一个我们还在学校里屁颠屁颠跟在姑娘身后的年纪,刘镛却为今后的富豪人生迈出了第一步——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200银元,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丝行“刘恒顺”,正式进军生丝行业。

所以说,愿望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所谓“一个成功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女人”,刘镛后来能成为南浔“四象”之首,必须要感谢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夫人。

1846年的春天,一番顺风顺水之后,大丝商开始联合压低价格,眼看生意就要赔本了。刘镛生出了一个冒险的念头:把丝直接卖到上海去!

随即又把这念头打压下去——没资金、没大船,这样莽莽撞撞地去了,能行吗?

关键时候,娶对老婆真的很重要。

夫人沈氏对刘镛说:“咱们没有本钱没关系,从小做起,慢慢积累,没有大丝船,哪怕去租农船或者航船,总得试试。”

如果没有夫人的这段话,也就没有了文章开头的那段内容,或许也就没有了后来那个富甲一方的刘镛。

刘镛最终还是去了上海“吃了螃蟹”。

上海十六铺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大轮船,有的来自欧洲,有的来自美洲,刘镛的小船似乎格外寒碜,他的心,沉甸甸的。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刘镛摇着船,在大轮船的缝隙里几经辗转才靠了岸。一上岸,便迫不及待地打听丝价。当他从丝行伙计的口中听到“2两”的报价时,简直欣喜若狂,要知道,这是之前收购价的3倍。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于是,刘镛开始跳过中间商,直接和外国买办做生意。

有时候,幸运之神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

刘镛还是个“义气BOY”,他并不隐藏他的致富经,而是分享给了南浔的同行们,渐渐地,湖州丝商们纷纷进入上海。

雪白的辑里湖丝运出去,雪白的上海银元运进来,南浔,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渐渐成为比上海还要富裕繁华的一方宝地。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示意图

1876年前后是湖州商人达到顶盛的时刻。当时上海做丝的公司大概有75家,其中有62家是湖州人开的。

他们多有钱?

当时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财富超过100万两的就是象,50到100万两的叫牛,30到50万两的叫狗。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油画《湖州商帮》——画家:陈宏庆

30年间,刘镛家的资产已是白银2000万两,除了他之外,还有三头象、八只牛、七十二只金狗,加在一起财富超过8000万两。

当时清朝的一年的财政预算是多少?7000万两。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示意图

有了钱以后,怎么样才能更有钱?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当时浔商最大的投资就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房地产行业,大大小小的湖商纷纷在上海购置房产,这些地产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以刘家为例,仅仅刘家第四房就在上海出租房屋700多栋,房租收入达到了每月5万银元以上。

高峰时期,他们这群人,一度控制了上海市中心80%以上的房产。

见过了大千世界,刘镛和他的家人,却还是把“最美的”留给了南浔

小莲庄,是刘镛的私家园林,始建于1885年,后经刘家四十年的经营,尤其孙刘承干于1924年建成,小莲庄因慕元末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而名为“小莲庄”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小莲庄实景图

荷塘秀色、古碑牌坊、亭台楼阁,占尽南浔一地的物华天宝之气象。

也只有南浔,这座温润朴质的江南古城,配得上这一方美景美宅。

就像比佛利山庄一样,近繁华而自宁谧。南浔被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环绕,又处在长三角核心区,却有着独特的江南文化底蕴,成为都会中难得的一方净土。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南浔古镇实景图

接轨大上海,湖州全域被明确纳入了大上海“1+10”同城化都市圈当中,在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与上海产生紧密联系。

南浔作为湖州城市东大门,将会从资源、产业、人口等全面深入接轨上海,这方热土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刘镛初到上海,划船划了3天3夜,而如今,随着沪苏湖铁路南浔高铁站的规划开工,今后南浔到上海就是分分钟的事。

未来,南浔除了将构建沪苏湖铁路外,还将规划湖州地铁一号线直通南浔东站与湖州站,并将斥资百亿打造“五横六纵”公路路网体系,直抵上海虹桥、杭州萧山、苏南硕放以及上海浦东四大机场。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示意图

而总面积达37平方公里的“国际级标准精品度假区”的规划,将南浔与乌镇两大水乡名镇串联,勾勒出一幅国际生态度假区图景。

在这样的城市发展目标下,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选择了回到南浔,而如今的南浔,也在发展中展现出不一样的都市之美。

5年,总投资220亿元,对中心城区的改造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游子钢琴艺术馆、金融服务中心、新浙北大厦、垂虹公园、市民广场等项目建成使用,多个城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投资55亿元的頔塘南岸旧城改造工程是南浔城区2018年一号民生工程,也是“美丽南浔”工程的核心项目,这个重大的工程项目,将使南浔华丽变身,南浔高端品质生活时代到来。

这里孕育“富人”,这里也因得天独厚的优势匹配“世界级的富人区”

有人说,倘若没有湖,世界上80%的富人区都将会消失。

水是南浔的魂。

南浔除了小桥流水外,还有个沈庄漾,千亩湖泊形成生态湿地,据说这里还是另一个著名富豪沈万三的家乡。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沈庄漾实景图

就在这里,诞生了另一片“世界级高端住区”——祥生·浔樾。

位踞南浔主城、千亩沈庄漾畔,对望美丽开阔的粼粼水面,汇聚稀缺资源,独揽一湖胜景。

约30万方低密墅境,拥有399套珍稀联排滨水别墅,是城市中难得湿地院墅,三面环水的半岛布局,一方面零距离拥揽江南秀色山水,另一方面尽享城市繁华配套。

项目规划“三进式”院落,一进“一池双轴三园四府六大组团”,二进“滨水公园”,三进“私家庭院”,以中式归家礼序,打造出仪仗式生活空间。

整体围合式布局,延承了千年三坊七巷的礼序格局,让于此生活的业主,既有单门独院的私密,又有主步行街,在园区里建有亭台楼阁等聚脚点,给邻里之间提供交流的空间,在保持院落私密性的同时,又有邻里往来的人情味。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项目效果图

每家每户都拥有独立庭院,南北双花园的景观构造,让孩子嬉戏奔逐,老人赏花弄草,主人可招呼好友品茗聊天,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极具纵深感和层次感的建筑空间,为地下室设置采光井,地下空间更明亮舒适;地上部分更是空间阔绰,宽敞的厨房可以容下几位家人一起大展厨艺,敞亮的书房、超大的阳台,不管是安静的看书还是欢快的嬉戏,都无比舒心。

建筑面积约140m2、170m2、210m2米不同户型,在湖光山色中,满足不同家庭所需。

曾经,上海市区80%的楼都被这群富可敌国的人给买走了

项目效果图

从规划、到建筑、到园林、到空间,祥生·浔樾贵门大宅气质不彰自显,而260万起,就能拥有这样的生活,这是南浔这片土地给予现在的你的最好的机会。

当这个被经济学家誉为“21世纪国际资本投资最好区域”遇见当下最好的项目,或许正在等待下一个“财富奇迹者”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