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家‖金樽銀器、萬千榮華孔府宴,也得從一大把干肉做起!

孔府宴源於孔府,生於孔家。她尊貴典雅,大味醇厚,講究詩意、豐華。當一代代錦衣玉食的衍聖公、大太太、二小姐們一日三餐,進席開宴時,可曾想過惶惶然如喪家犬的老夫子和他鄉塾樑上掛的"束脩"(shu.xiu)?

天下第一家‖金樽銀器、萬千榮華孔府宴,也得從一大把乾肉做起!

"束",是捆住,系在一起,這裡是一把的意思,十條為一束。"脩",是乾肉,相當於現在的風乾肉、臘肉。"束脩"就是一束乾肉,是孔子當年創辦鄉學的拜師禮,即學費。

天下第一家‖金樽銀器、萬千榮華孔府宴,也得從一大把乾肉做起!

這乾肉是在冷藏冷凍技術沒出現之前,古人儲存肉食的最為有效便捷的方法。選用五花帶皮的肉,用刀先割成一二斤或二三斤不等的"條"、"溜",往開水鍋裡一"泖",搓上鹽,放上五香大料塗抹稍醃,掛起來陰乾,時間一長就成了乾肉,成了脩。


天下第一家‖金樽銀器、萬千榮華孔府宴,也得從一大把乾肉做起!

用乾肉當學費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因為每個弟子的個人情況和家境都不一樣,像顏回家貧、臉皮薄,準備這學費自然有困難,像子路大大咧咧,就能扛上一隻野豬來交學費,至於子貢、南宮敬叔這樣的闊家子弟,多交幾束脩也是可以理解的。實在交不起的,"仁"字於心的孔老夫子,也不會把人家拒出門外吧!

天下第一家‖金樽銀器、萬千榮華孔府宴,也得從一大把乾肉做起!

有人會問,夫子弟子三千,哪該收多少肉?這麼多肉又該怎麼吃?你想想,一個私家鄉學沒有任何公辦資金,像桌椅板凳、學生床鋪和日用品哪個不需要錢來說話!為師學問再高也是一副肉皮囊,也得先吃飯生存,也得養家餬口過日子!肉自家得吃,更多的肉換成了錢,都用在辦學上了!

天下第一家‖金樽銀器、萬千榮華孔府宴,也得從一大把乾肉做起!

因此說,沒有乾肉就沒法繼續辦學,也沒有流傳下去的中國私塾體系,就沒有孔子學說、儒家思想的傳承和延展,也就沒有這天下第一家。沒有榮華富貴這一家,煌煌然孔府宴便無從談起!

天下第一家‖金樽銀器、萬千榮華孔府宴,也得從一大把乾肉做起!

~~~~鳴謝馮大川先生和《孔府廚事》的支持、指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