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款「共享軟體」到一家跨國上市公司 萬興科技是怎麼做到的?

大家都知道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甚至還聽過共享充電寶、共享嬰兒車,但“共享”這個概念,其實更早出現於“共享軟件”。

國內就有這麼一家公司,早在15年前就將觸角伸向了共享經濟領域,通過互聯網把中國研發的軟件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收穫數千萬用戶的同時,事業也迎來高速發展。

如今,這家公司上市了!

從一款“共享軟件”到一家跨國上市公司 萬興科技是怎麼做到的?

1月18日,萬興科技(300624.SZ)——國內最大的消費類軟件出口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登陸A股。

這家低調務實的科技公司,究竟是怎樣憑藉著“共享軟件”迎來上市?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釐清這個概念:什麼是共享軟件,它跟共享經濟有著怎樣的關係?

一般認為,共享軟件是指個人或非公司團隊開發的向用戶直接收取註冊費或相關服務費的“先試用,後購買”的中、小規模的軟件;而共享經濟則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商業模式。在商業邏輯上,共享經濟其實類似於“短期租賃”,區別可能只在於這些物品使用範圍的大小。這就是為什麼共享單車全國各地都有,而3D眼鏡、雪橇只能在特定的電影院、滑雪場租用。

從一款“共享軟件”到一家跨國上市公司 萬興科技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將共享“物品”加以虛化,不再強調它的實體性,那麼萬興科技的消費類軟件其實也是一種“共享經濟”——不限使用地域,用戶按照產品功能、使用時長按需付費。甚至,萬興科技更像是各種“共享型”產品的“集合體”——為用戶提供數字文檔、多媒體、數據管理等不同產品和服務,就像在同一款APP上集合了滴滴打車、ofo等多個共享平臺。

從一款“共享軟件”到一家跨國上市公司 萬興科技是怎麼做到的?

最早的時候,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手上只有一款共享軟件——Photo to VCD,它是一款用來將圖片、音樂等文件刻錄在光盤上的產品。通過第三方商城售賣,用戶在這些第三方平臺上找到這款產品,下載之後就可以進行體驗、試用,然後決定是否購買。

傳統模式下,消費類軟件大都是通過License,即註冊碼模式來獲利——廠商向用戶出售安裝“許可證”,授權用戶安裝和擁有軟件的使用權。而現在,用戶可以先“試用”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付費,這跟共享軟件“先使用,後付費”的特徵不謀而合。

彼時,萬興科技尚未成立,軟件的開發者和所有權歸屬於吳太兵個人,所以這款軟件正是狹義上的“共享軟件”——開發者是個人而非公司。

不到一年時間,Photo to VCD就在國外第三方網站上賣了100多萬元,吳太兵通過它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從此開啟了消費類軟件的大門,也為萬興科技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吳太兵希望將這種“成功”進行大規模複製,通過更多款軟件搶佔更大的市場。他快速招兵買馬,組建自己的團隊,萬興科技隨之誕生。

當時的國內軟件市場盜版猖獗,對一個初創期的軟件創業公司而言,生存環境極為惡劣;而國外版權保護嚴格,市場成熟,吳太兵幾乎是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軟件出海這條路。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非常正確。憑藉著簡單易用、界面新穎時尚、性價比高等優勢,萬興科技的產品在國外“大殺四方”,在Adobe、Microsoft等巨頭中覓得一片廣闊的生存空間。

把商業模式想通之後,接下來就是在產品和渠道上發力了。萬興科技能夠在強者雲集的消費類軟件行業中佔得先機,一方面靠的是敏銳的產品嗅覺,另一方面則是其出色的營銷能力。

萬興科技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產品研發機制,從需求分析到產品設計,再到產品開發,有著一套嚴格的管理流程。每一款產品都是在不斷試錯、不斷迭代中趨於完善。這一點跟馬化騰“小步快跑,試錯迭代”的產品邏輯不謀而合。

公司發展初期,萬興科技在產品線上全面擴張,但銷售渠道卻相對單一,導致營銷成本居高不下,每年需要向第三方銷售渠道支付鉅額服務費。為了減少佣金支出,萬興科技開始著手建設自營渠道,營銷方式也開始多樣化。

從一款“共享軟件”到一家跨國上市公司 萬興科技是怎麼做到的?

其中,最主要的網絡營銷方式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優化與搜索引擎付費廣告兩種。萬興科技在Google、Bing、Yahoo 等主要搜索引擎上進行付費廣告以及搜索引擎優化等營銷活動,取得非常不錯的成效。

據招股書披露, 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萬興科技的營收分別為22,603.48萬元、26,282.38萬元、36,817.71萬元和21,941.97萬元,增長十分迅猛!

從一款“共享軟件”到一家跨國上市公司 萬興科技是怎麼做到的?

合併利潤表主要數據(單位:萬元)

經過多年的積累,萬興科技名氣日盛,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產品影響力都超出一般競爭對手不止一個“段位”,所以萬興科技的官方商城還擁有大量的自然流量。

2016 年,萬興科技旗下主要電子商務平臺的年度訪問量達到26,413.04 萬人次,年度產品累計下載量達到6,271.87 萬次。根據Alexa的網站排名:截至2018年1月,公司主網站Wondershare.com 全球排名為1,207位。

從一款“共享軟件”到一家跨國上市公司 萬興科技是怎麼做到的?

萬興科技主網站wondershare.com的全球排名(PV Rank,數據來自Alexa)

2011年前後,萬興科技開始進行產品線的整合行動,把主要精力放在塑造優勢產品上,先後打造出filmora、PDFelement、dr.fone等“明星”產品,每年俘獲數百萬付費用戶,產品精品化戰略大獲成功。

近年來,隨著軟件服務化趨勢的到來,軟件行業逐漸興起一種叫作SaaS(軟件即服務)的盈利模式——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到服務器上租用不同的功能模塊,選擇不同的使用時間長短。因其服務方式更靈活,價格也相對便宜,所以受到歐美用戶的廣泛歡迎。

針對這種變化,萬興科技也對其銷售模式作出了適當調整,把產品切割成模塊化的“工具”,使其功能鮮明,賣點突出,方便用戶選用。

無論是哪種模式,只要符合用戶的實際需求,萬興科技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去響應。從商業模式到市場策略,萬興科技從來不會因循守舊,始終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業務佈局和產品定位。萬興科技15年征戰海外,成功迎來今天的上市,絕非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