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調整期」業界探討回歸初心 明年上半年前或有抄底機會

PPP“调整期”业界探讨回归初心 明年上半年前或有抄底机会

中國網財經9月11日訊(記者李春暉)隨著去年底主管部門對PPP進行清庫整頓,行業由此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到調整期,業界也逐漸冷靜、沉澱下來,看到規範發展才是PPP可持續之路。在9月8日-9日召開的由中國投資協會主辦、上海城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年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年會”中,多位業內人士提出PPP要正本清源、迴歸初心,防止PPP泛化濫用,實現規範、可持續發展。

而PPP行業在去偽存真和“擠泡沫”後,也將出現新的機會。國家發改委投資司有關領導在年會上稱“危中有機”,目前的行業調整期也是資產價格低谷期,對於有準備、有實力的企業來說,是進行兼併、收購的機會。“而且這個資產價格重估的時間不會太長,可能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是資產價格相對低潮的時期。”他表示。

PPP擠泡沫後進入調整期 業界探討回歸初心

經過近四年來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PPP市場。但是在各地PPP項目高歌猛進的同時,出現了與政策初衷不相符合的亂象,例如一些地方泛化濫用PPP,甚至借PPP變相融資等。

去年11月,財政部發布了《關於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對PPP項目全生命週期內的合法合理合規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時開展項目庫集中清理。截至今年4月23日,各地累計清理退庫項目1695個,涉及投資額1.8萬億元;需要整改項目2005個,涉及投資額3.1萬億元。

這一輪的強監管,被部分業內人士稱為“最嚴清理”,給行業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擠泡沫”效應,從此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到調整期。

在上述年會上,中國投資協會會長楊慶蔚表示,正本清源是行業規範發展的必由之路。PPP不是簡單地融資模式,而是風險公擔、利益共享、創新創業的新機制。推進規範發展,才能促使PPP模式可持續,使PPP由快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良性發展道路。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PPP應該回歸初心,即提高政府供給公共產品的效率和質量,避免泛化濫用。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周凱波表示,隨著行業起落,政府和各界都開始進行自查和反思,PPP迴歸初心、去偽存真是大勢所趨。上海濟邦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燎表示,不要把PPP看成是萬能靈藥,泛化和扭曲都是忘記初心,要從制度建設、工作流程、履約監管、方案設計這四個方面來規範行業。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基礎設施投融資合夥人李煒表示,PPP是基礎設施投融資的一個重要方式,但不是也不應該是唯一方式。清華大學 PPP 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守清表示,PPP只是公共產品交付的一種可選模式,如果社會資本做得不夠好,不能做到“物有所值”,則沒有必要用PPP模式。

危中有機 資產價格低谷期存在兼併收購機會

在當前規範發展、監管深化的環境下,不少參與基礎設施、做了大量PPP項目的企業面臨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讓企業生存下去。基礎設施項目普遍前期投資大、回報慢,在當前時期PPP企業如何克服困難、熬過“低谷”呢?

在年會上,國家發改委投資司有關領導建議,PPP企業要“瘦身健體”:首先在戰略目標上,不要再拿更多項目,量力而為;其次對現有項目重新梳理、規範、調整;第三,提高自身管理,不要像前一段時間突飛猛進,而是沉下心來把管理水平提升上去;最後,加強自身的科技創新研發能力。

他還建議企業“廣積糧”,“糧”即資本,是決定企業“到底能走多遠”的重要因素。

最後,他提出“危中有機”。現在是資產價格低谷的時期,對於有準備、有實力的企業來講,是進行兼併、收購的機會。“而且這個資產價格重估的時間不會太長,可能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是資產價格相對低潮的時期。”他表示。

PPP“调整期”业界探讨回归初心 明年上半年前或有抄底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