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被過度關注,考生成了配角,這些問題值得反思……

嗨,各位媽媽,大家好

我是朵朵媽媽

今天我們不談育兒

談談與我們自己青春有關的一次洗禮:

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與我互動

高考被過度關注,考生成了配角,這些問題值得反思……

1

成王敗寇根深蒂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一大早電臺就在播報與高考有關的話題:相關部門在考場附近檢測噪音,交警開道為考生保駕護航,愛心人士免費接送等等。誠然這是成人奉獻社會的形式,是正能量,我們要為此點贊,為在一線付出的人士豎起大拇指。

但話說回來,給參加高考的孩子如此多的關注,有必要嗎?

高考不過是人生諸多考試中的一場,它的成敗根本不能決定你的人生。況且現在錄取率之高,只要孩子平時認真學習,考場正常發揮,上大學絕對不成問題。

是現在學生的心理素質已經差到需要全社會來關注的地步?還是家長們心理素質不過硬,杞人憂天?我總覺得平時怎樣就怎樣,無需把整個氣氛搞得緊張兮兮。

高考被過度關注,考生成了配角,這些問題值得反思……

社會更不必如此關注,給孩子營造與平常相似的環境,無需制止這個又禁止那個,看似為了他們好,無形中卻增加了心理負擔。當然,考場附近的工地施工還是有必要制止。

考生為什麼有壓力?表面看來無非是因為關注的人太多,考生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更怕自己的失敗辜負了親戚朋友、甚至社會的關注,更深層次的原因無非是這個社會對失敗的不寬容和不理解。

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這些故事我們從課本上學來,這是他們鞭策自己的學習方式。十年寒窗苦讀,風塵僕僕的趕考,考取功名後快馬加鞭通知親人,名落孫山則無顏見父母,這是中國千百年的積澱。

社會缺乏對失敗的寬容和理解,認為只要付出了就一定要成功,不成功則成仁成為很多學生高考的座右銘,這種情況下能沒有壓力嗎?

高考被過度關注,考生成了配角,這些問題值得反思……

2

過於關注結果:只關注結果,不在乎過程

十餘年前,我參加高考,媽媽在外地,爸爸照常早睡早起買菜做飯,外公外婆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根本就不曉得我何時考試,就不存在打電話來加油鼓氣了。

我沒人接送,沒人陪考,考完一門自己回家吃飯休息,下午繼續考試,周邊的人也沒因為我們考試就變得小心翼翼了。還記得第一天上午,樓下用收音機放起了音樂,現在想想幸好是優美的音樂而不是裝修的噪音。

我的高考,和平時相比,唯一的區別是爸爸從外面買了碗我愛吃的粉回來做早餐。現在回想,那麼大碗粉吃下去,我居然沒在考場睡著,也是沒誰了。

那時的我沒人關注,考完後該上大學的上大學,沒考好的來年繼續復讀,父母也沒多餘時間一天到晚的關注我們的成績。

高考被過度關注,考生成了配角,這些問題值得反思……

是的,請別關注我的成績如何,考試結果如何,無論如何我都付出了努力。

我認識很多復讀的同學,他們第二次考試和第一次進步不大,但是他們的父母依舊非常開心,原因很簡單,孩子比上一年更加成熟了,心態更加好了,也更加懂事了。

讀書磨鍊的是人的性格和意志,在某些時候,我們真的不應該只關注最後的結果,過程中的收穫才是我們最想要的,過多的關注結果不利於心態的成熟和進步。

拿我自己來說,我害怕別人考前對我說加油,也不喜歡考後問我考得如何。就像考駕照,每次報考時,我都害怕別人拿這個說事,或者拿我過不過打賭。

後來拿到駕照,剛上路那段時間,我害怕坐我身邊的人對我指指點點。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磨鍊,我現在已能載著家人在高速上馳騁,但對當時那份緊張我還記憶猶新。所以有些時候少關注結果,給孩子一個安靜平和的心態更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結果導向的價值觀影響了我們,為什麼事情總是要非黑即白,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才是最大的進步。

高考被過度關注,考生成了配角,這些問題值得反思……

3

高考成了炒作對象:一心作秀,高考成了拍電影

結果導向的價值觀也直接引發了目前某些社會現象。

前幾天,我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則房地產笑話:祝福考生考上理想的大學,讀了四年後來賣房,如果你沒考好也沒關係,9號就可以來報道了,四年後你就是你同學的領導。

雖然這是一則看看就忘記的笑話,但是不少人拿高考這件事來作秀、來吸引眼球卻是不爭的事實。

朋友是老師,她所在的學校有這樣的傳統:每年五月底,學校都會組織高三老師去寺廟為考生祈福,之後將開過光的福袋掛在教室,預示著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金榜題名。

中國人向來有祈福禱告的傳統,但當祈福主體是校方後,我就覺得這開始變味了,這更像是一場活生生的秀,你覺得呢?

高考被過度關注,考生成了配角,這些問題值得反思……

昨晚閒來無事刷看朋友圈,有一則朋友圈引起了我的注意:學校安排大巴送考生去看考場,同校高一高二學生在學校附近的路邊,整齊劃一的穿著校服,拿著橫幅為他們的師哥師姐加油打氣。

無疑,這能使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感受到同學間的關愛,對於鼓舞士氣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樣做會不會給學生產生壓力?我就不得而知了。

但這是一場秀,一場以高考為主題的秀,因為與高考有關,所以會格外的吸引眼球,吸引社會的關注,那麼作秀的目的就達到了。

千萬別告訴我這不是學校的意思,也別告訴這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如果只是小範圍的加油助威,我相信是自發的,但如此整齊劃一,照片的角度如此完美,不是擺拍才怪。

之後電臺、電視、報紙開始各種報道宣傳,傳遞正能量,可是作為高考主體的學生呢?有誰問過他們需要什麼?臨近高考,他們卻成為了路人甲。

別逗了,好麼?

END

關注朵媽是大王,陪你玩轉帶娃、職場、婚姻,做人生的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