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坂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從漳州乘坐汽車到平和縣城小溪鎮,再轉去大溪鎮的汽車,就到了坂仔鎮——"中國香蕉之鄉"。到禮拜堂,一個小夥子聽說我要參觀林語堂故居,非常熱情,自願當我的嚮導、解說,騎著摩托車帶我跑遍了坂仔——林語堂所到過的地方,讓我更多更深刻地瞭解了林語堂。

林語堂的祖父是漳州市天寶鎮五里沙村的農民,1864年被太平天國軍朱利王部抓作挑夫不知去向。那時,林語堂的父親林至誠才9歲,便經歷起歲月的磨難,當過小販,當過挑夫,掙扎在生活線上。後來,被選送漳州神學院學習。1880年,林至誠學業有成,被教會派往平和坂仔禮拜堂擔任起首任牧師。林至誠很能幹,他幽默風趣的宣講吸引了好多人。他同情窮人,敢於同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作鬥爭。他的所作所為,更感染了好多人,教徒越來越多,小小的教堂已經容納不下,他又帶動信徒捐資買地擴建教堂。美國的教友範禮文博士也捐了資,他們鑄了一口大鐘,聲音可傳近十里地,現如今已成為教堂唯一的遺物。鐘聲依舊響亮,悠揚動聽。1887年,教會還創辦了銘新小學,成為坂仔最早的新式小學,林語堂從小就在這裡上學。

坂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林至誠與範禮文交情很深,他從範禮文那裡瞭解了世界,瞭解了知識,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的重要性,他為了供兒子上學,省吃儉用,甚至變賣家產,以籌集昂貴的學雜費。林至誠對新式教育的重視,對林語堂以後成長產生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的思想境界直接影響著孩子,他的啟發誘導教育終身受益。林語堂之所以後來能夠成為國際文學大師,就是他的父親從小給他奠定下好的基礎。十年樹樹,百年樹人哪!

坂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到了林語堂故居,門卻鎖著,這又得益於坂仔中心小學的一位好心女老師,她幫我們找來鑰匙,打開了門,一一進行介紹。這房屋是由四間"同"字形的小屋構成的,其中那間帶有小閣樓的就是林語堂的出生地。1895年10月10日,林語堂就誕生在這個小閣樓裡。聽老人說,林語堂出生的時候,石尖山映紅了半邊天,也有天象。林語堂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生活以及啟蒙教育。他二姐最疼他,14歲出嫁的時候還給他四角錢,讓他好好讀書,可惜,他二姐年輕輕的就不幸去世,葬於西山。這口井是原物,最早最老,它恰好在"同"字形之中的"口"字上,很有意思,很有智慧,以"井"代"口",點出了這個"同"字形的房屋。旁邊立有"飲水思源"之碑,寓意著人行千里不能忘了根。我們聽著低頭看去那口老井還能打水。歲月雖然淹沒了過去,實物卻將證明著未來。

坂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這裡原是基督教會的公房,林語堂的父親林至誠牧師到坂仔鎮後就居住在這裡。前面是教堂,林語堂兒時經常從閣樓上爬到教堂上,然後再順著柱子滑到院內玩耍。緊挨教堂就是教會辦的銘新小學,林語堂從6歲起就在這裡接受啟蒙教育,老師自然就是他的父親林至誠牧師。林至誠受範禮文的影響,大肆宣揚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德國柏林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影響著孩子、鼓勵著孩子,長大要出國深造,這就從思想上給他們打開了一扇窗戶,指明瞭他們今後發展的道路。這一切一切,確實給林語堂小小的心靈上打了一針強心劑,林語堂從小就嚮往放飛,飛得更高,飛得更遠。現在,過去的銘新小學早已成為坂仔中心小學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林語堂的故居在坂仔中心小學院內的緣故。

坂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我本龍溪村家子,環山接天號東湖。十尖石起時入夢,為學養性全在茲。"林語堂在這裡學習、遊玩,度過了愉快的童年歲月。10歲那年,他終於走出坂仔,走向廈門,走向上海,走向國外,翱翔在世界各地的上空,成為世界為之矚目,中國為之驕傲的一代國際文學大師。林語堂曾任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創辦《論語》《人世間》《宇宙風》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集等等。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學家代表人物。

坂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到了多大年紀,都忘不了自己的根。他在眾多文章中回憶,自己在故鄉度過的愉快的童年生活。

林語堂在《鄉村的基督教》一文中說:"我生於福建南部平和縣的坂仔鄉(漳州龍溪),下列幾件事對我的童年影響最大:一、山景、二、家父,不可思議的理想主義者,三、親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

坂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在《說鄉情》中說:"少居漳州和坂仔之鄉,高山俊嶺,令人夢寐不忘。凡人幼年所聞歌調,所見景色,所食之味,所嗅花香,類皆沁人心脾,在血脈中循環,每每觸景生情,不能自己。"

林語堂在《八十自敘》中說: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於閩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為我相信我仍然用一簡樸的農家子弟的眼睛來觀看人生。

林語堂在《我的家鄉》中回憶,"我是漳州府平和縣的人,是一個十足的鄉下人。我的家是在崇山峻嶺之中,四周都是高山,家鄉的景色,是我在紐約的生活時夢寐不忘的。"

坂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再一次採訪中說,"大約有半個世紀了,我一直沒有回到故鄉,但家鄉一草一木,低首緬想,歷歷如在目前。有時在夢中游故里,依然看見門前那清澈的溪流,映出自己兒時的形影。"

林語堂借用唐詩:"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深深地說道:"最心愛的女人不一定要娶回家,最思鄉的男人不一定回得了家。"晚年抑制不住自己的思鄉之緒,在香港寫下了《我的家鄉》,闡述著對家鄉的情感,對家鄉的眷戀。不回家,回不了家,不等於不思鄉,不想家。言為心聲,遊子之心,思鄉之情,全然躍於紙上。

坂仔深深的根 林語堂故居

我不由在筆記本上寫下:"坂仔情深孕育生,西溪得意伴頑童。人行何處思根祖,難忘故鄉山水情。"

九口2018-8-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