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从漳州乘坐汽车到平和县城小溪镇,再转去大溪镇的汽车,就到了坂仔镇——"中国香蕉之乡"。到礼拜堂,一个小伙子听说我要参观林语堂故居,非常热情,自愿当我的向导、解说,骑着摩托车带我跑遍了坂仔——林语堂所到过的地方,让我更多更深刻地了解了林语堂。

林语堂的祖父是漳州市天宝镇五里沙村的农民,1864年被太平天国军朱利王部抓作挑夫不知去向。那时,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才9岁,便经历起岁月的磨难,当过小贩,当过挑夫,挣扎在生活线上。后来,被选送漳州神学院学习。1880年,林至诚学业有成,被教会派往平和坂仔礼拜堂担任起首任牧师。林至诚很能干,他幽默风趣的宣讲吸引了好多人。他同情穷人,敢于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作斗争。他的所作所为,更感染了好多人,教徒越来越多,小小的教堂已经容纳不下,他又带动信徒捐资买地扩建教堂。美国的教友范礼文博士也捐了资,他们铸了一口大钟,声音可传近十里地,现如今已成为教堂唯一的遗物。钟声依旧响亮,悠扬动听。1887年,教会还创办了铭新小学,成为坂仔最早的新式小学,林语堂从小就在这里上学。

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林至诚与范礼文交情很深,他从范礼文那里了解了世界,了解了知识,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他为了供儿子上学,省吃俭用,甚至变卖家产,以筹集昂贵的学杂费。林至诚对新式教育的重视,对林语堂以后成长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的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孩子,他的启发诱导教育终身受益。林语堂之所以后来能够成为国际文学大师,就是他的父亲从小给他奠定下好的基础。十年树树,百年树人哪!

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到了林语堂故居,门却锁着,这又得益于坂仔中心小学的一位好心女老师,她帮我们找来钥匙,打开了门,一一进行介绍。这房屋是由四间"同"字形的小屋构成的,其中那间带有小阁楼的就是林语堂的出生地。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个小阁楼里。听老人说,林语堂出生的时候,石尖山映红了半边天,也有天象。林语堂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以及启蒙教育。他二姐最疼他,14岁出嫁的时候还给他四角钱,让他好好读书,可惜,他二姐年轻轻的就不幸去世,葬于西山。这口井是原物,最早最老,它恰好在"同"字形之中的"口"字上,很有意思,很有智慧,以"井"代"口",点出了这个"同"字形的房屋。旁边立有"饮水思源"之碑,寓意着人行千里不能忘了根。我们听着低头看去那口老井还能打水。岁月虽然淹没了过去,实物却将证明着未来。

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里原是基督教会的公房,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牧师到坂仔镇后就居住在这里。前面是教堂,林语堂儿时经常从阁楼上爬到教堂上,然后再顺着柱子滑到院内玩耍。紧挨教堂就是教会办的铭新小学,林语堂从6岁起就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老师自然就是他的父亲林至诚牧师。林至诚受范礼文的影响,大肆宣扬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影响着孩子、鼓励着孩子,长大要出国深造,这就从思想上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指明了他们今后发展的道路。这一切一切,确实给林语堂小小的心灵上打了一针强心剂,林语堂从小就向往放飞,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现在,过去的铭新小学早已成为坂仔中心小学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林语堂的故居在坂仔中心小学院内的缘故。

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林语堂在这里学习、游玩,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岁月。10岁那年,他终于走出坂仔,走向厦门,走向上海,走向国外,翱翔在世界各地的上空,成为世界为之瞩目,中国为之骄傲的一代国际文学大师。林语堂曾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集等等。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学家代表人物。

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到了多大年纪,都忘不了自己的根。他在众多文章中回忆,自己在故乡度过的愉快的童年生活。

林语堂在《乡村的基督教》一文中说:"我生于福建南部平和县的坂仔乡(漳州龙溪),下列几件事对我的童年影响最大:一、山景、二、家父,不可思议的理想主义者,三、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

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在《说乡情》中说:"少居漳州和坂仔之乡,高山俊岭,令人梦寐不忘。凡人幼年所闻歌调,所见景色,所食之味,所嗅花香,类皆沁人心脾,在血脉中循环,每每触景生情,不能自己。"

林语堂在《八十自叙》中说: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为我相信我仍然用一简朴的农家子弟的眼睛来观看人生。

林语堂在《我的家乡》中回忆,"我是漳州府平和县的人,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我的家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四周都是高山,家乡的景色,是我在纽约的生活时梦寐不忘的。"

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再一次采访中说,"大约有半个世纪了,我一直没有回到故乡,但家乡一草一木,低首缅想,历历如在目前。有时在梦中游故里,依然看见门前那清澈的溪流,映出自己儿时的形影。"

林语堂借用唐诗:"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深深地说道:"最心爱的女人不一定要娶回家,最思乡的男人不一定回得了家。"晚年抑制不住自己的思乡之绪,在香港写下了《我的家乡》,阐述着对家乡的情感,对家乡的眷恋。不回家,回不了家,不等于不思乡,不想家。言为心声,游子之心,思乡之情,全然跃于纸上。

坂仔深深的根 林语堂故居

我不由在笔记本上写下:"坂仔情深孕育生,西溪得意伴顽童。人行何处思根祖,难忘故乡山水情。"

九口2018-8-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