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城河、制高點……格力造「芯」,金融機構能學到什麼

格力電器“造芯”,讓很多人吃了一驚,都覺得董明珠這一步邁得有點猛。

消息是這樣的,格力註冊了全資子公司——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由格力100%控股,董明珠出任董事長。工商局資料顯示,公司主營為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的設計與銷售;通訊技術、物聯網技術開發與銷售;產品的批發與進出口業務。其中涉及到芯片的業務,主要是設計與銷售。

一個做空調的企業,不好好做空調,卻跨界到芯片領域,很多人不理解。雖然格力的芯片公司剛剛註冊成立,將來能不能“造芯”,造出怎樣的“芯”,誰會用這樣的“芯”,芯片公司是讓格力更快騰飛,還是把格力拖入泥潭,一切都是未知數。但無論如何,格力走出這一步,還是給人很多啟發。

啟示之一,一定要佔據產業鏈制高點。

在空調行業,產業鏈的制高點,就是空調芯片。有了芯片,才能讓空調衍生出一系列智能化功能,開發出更多有科技含量的新產品。可以說,空調芯片是空調行業利潤最高的一塊,誰擁有或控制了空調芯片這個制高點,誰就掌控了空調行業發展的未來。格力如此,其他行業企業也應當這樣。如果企業不思進取,滿足於低科技含量產品,將很容易被取代和淘汰。

格力造“芯”對金融機構也有啟發。金融機構雖然身處服務業,但同樣不能忽視行業發展中的制高點——金融科技的佔據。沒有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機構很難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時代生存下來。事實上,近年來發展得好和發展得快的金融機構,都在金融科技上投入較多。有的金融機構甚至跟格力一樣,成立了為自己服務的全資金融科技或數字金融子公司。得益於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佈局和投入,不少金融機構已實現轉型,在新領域構建了新的金融生態圈,市場空間也得到更大拓展。

啟示之二,一定要構築“護城河”。

“護城河”的作用,是讓對手不容易消滅自己。格力構築的“護城河”,就是在核心技術——芯片上的投入。雖然格力在中國空調行業的龍頭地位,已非常穩定,並且已掌握了除空調芯片以外製造空調所需的全部核心技術,但不是沒有軟肋。格力的軟肋是它的芯片。格力做空調需要大量芯片,而這些芯片,現階段大部分得依賴進口。2017年格力在芯片進口方面花費了數十億元人民幣,隨著公司發展,芯片需求量進一步增加。依賴進口,意味著隨時可能像中興通訊那樣,被人斷供,意味著你的脖子時刻被人卡著。這對像格力這樣的行業龍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格力“造芯”,並非心血來潮。因為,格力涉足芯片已有三年時間,早已未雨綢繆。去年公司專門成立了微電子部門,目前格力空調內機主芯片已可自主設計。董明珠給芯片新公司定下的目標是,明年公司空調全部用上自己的芯片。一旦芯片實現自我供給,格力的“護城河”也就構築成功了。

金融機構能否像格力一樣構築“護城河”?可以的。因為金融科技時代,金融機構無論是獲客、觸客,還是風控,都需要藉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如果金融機構自己擁有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因金融科技賦能,構建自己的系統,擁有強大的獲客和風控能力,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客戶營銷與客戶服務等重點領域提供有效支撐,實現科技與業務的融合創新,金融機構就會因此擁有強勁的獲利能力,進而構築起自己的“護城河”。對於農商銀行來說,雖然科技投入有限,但如果像有些農商銀行那樣,十年磨一劍,通過對縣域農戶大數據的收集和數據庫的建立,形成自己擁有、別人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同樣可以構築屬於農商銀行自己的“護城河”。

啟示之三,一定要自己培養高端人才。

格力“造芯”,離不開高端專門人才;能不能成功,也取決於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從哪裡來?董明珠的理念是,“自主培養人才會很辛苦,但是能真正撐起一片天”。她認為,“惡意挖人需要付出代價”,因為格力已深受人才被同行挖角之苦。金融機構在借力金融科技時,同樣離不開人才隊伍建設,也同樣需要自主培養適合自己企業文化、忠誠於自己企業的人才。有些農村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上投入不少,但地處農村,高端人才吸引不到,結果系統建立了,作用卻難以發揮,就是因為沒有未雨綢繆、及早培養自己的高端人才。

格力作為一個傳統制造業企業,能大膽進軍芯片行業,通過“造芯”,延伸產業鏈,構築護城河,形成自己的人才高地,這是非常具有前瞻意識的。金融機構可以從格力“造芯”中,學到什麼叫因時而變,什麼叫真正把自己的命運和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不成為領導者,你不成為創造者,你永遠就只能是一個跟隨者。”而在當前這樣的時代,一味跟隨是沒有出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