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速遞」一場以戀愛爲名義的騙局

戀愛原本是件純粹美好的事情。但是,個別不法分子卻通過設計“戀愛”獲取對方信任,從而騙取錢財。近日,經青島市黃島區(西海岸新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薛偉超(化名)有期徒刑七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22歲的薛偉超長期待業在家,沒有收入而又花錢大手大腳。

2017年因為手頭緊張,他又去借了網貸和高利貸。到了還款期限,身為分文的薛偉超根本無法償還,不斷打來的催促還款電話讓他很是著急。

這天,無所事事的薛偉超利用聊天軟件搜索附近的人,加好友聊天打發時間。不經意間他認識了劉覓(化名),並瞭解到她是一名在校大學生。薛偉超認為,劉覓作為大學生,一定更容易上當受騙。想到自己的大額負債,他決定從這個無辜女孩的身上撈一把。於是,一場戀愛騙局就此展開。

獲取信任是第一步。為此,薛偉超經常跟劉覓聊天並且聲稱自己是同校大一新生。果然,經過多次的約會,單純的劉覓“上鉤了”,兩人很快就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然而,薛偉超知道,自己做這一切並不是為了談戀愛,騙取錢財才是最終目的。

當劉覓對自己信任進一步加深時,薛偉超便開始給她講兼職賺錢的情況。他告訴劉覓自己代理了一款叫“分期樂”的軟件,只要註冊就能賺到佣金,並且有意無意的邀請劉覓註冊。

起初,劉覓並不想嘗試,但是耐不住男朋友的軟磨硬泡。終於,她還是下載了“分期樂”的手機軟件,並在薛偉超指導下陸續完成了身份認證、銀行卡關聯、人臉識別、設置賬號及密碼等操作。在這過程中,“有心人”薛偉超默默記住了劉覓賬號的密碼。之後,他多次登錄劉覓賬號進行貸款操作。

獲得貸款後,為了避免東窗事發,薛偉超便開始疏遠劉覓。不久,劉覓就陸續收到“分期樂”的還款短信,提醒其按時還款。疑惑的劉覓詢問薛偉超還款的事情,薛偉超稱這都是他自己消費,劉覓的號碼只是用來接收提醒,不需要還款。

眼看還款期限越來越近,劉覓終於忍不住撥通了客服電話。通過諮詢劉覓才知道,她已經在平臺上多次貸款共計12760元,且從未還款。

而此時,劉覓所謂的男朋友早已不知蹤跡。後來通過查證才知道“薛偉”的真實姓名是“薛偉超”,且他根本不是在校大學生。這時,劉覓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並報警求助。2018年1月4日,公安機關將薛偉超抓獲歸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