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來臨 保險業如何打好「養老」牌

我國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全國老齡辦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41億人,佔總人口的17.3%。有預測稱,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將提升到17.8%,而到2053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87億人的峰值,佔總人口的34.9%。

養老問題,歸根到底是個保障問題。而作為一個管理風險和提供保障的行業,保險業理應把握機遇,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在為自身發展開拓新的巨大空間的同時,助力服務社會民生。

從當前來看,保險業以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和保險養老社區為主要途徑切入養老產業,並且業已取得諸多積極成果。但與蓬勃旺盛的社會養老需求相比,保險業要想打好這副“養老”牌還需更多探索與思考。

老齡化來臨 保險業如何打好“養老”牌

稅延養老險 需避免叫好不叫座

在今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發佈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就曾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保險業要著力解決人民不斷升級的保險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險供給之間的矛盾。比如養老保障方面,商業保險要通過稅延養老保險試點等方式,加大產品和服務供給,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和養老金體系面臨的嚴峻挑戰,讓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夠體面、有尊嚴地安享晚年。

毫無疑問,今年以來,保險業在養老領域迎來的最大利好便是個人稅收遞延性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地。

今年4月12日,財政部等五部門發佈《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確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有研報預計,稅延養老險有望為保險市場帶來千億元級別的保費增量。據記者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泰康人壽等險企均已推出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產品。

但有媒體報道指出,從稅延養老險首月銷售情況來看,目前,稅延養老險主要以企業客戶為主,整體銷售情況不及預期。誠然,稅延養老險剛落地不久,在保險公司推廣以及消費者接受程度等方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現階段試點所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卻也值得保險業給予重視,例如相關銷售人員積極性不高、申報扣稅的手續略顯繁瑣等。在接下來的試點工作以及今後的推廣過程中,保險業可以儘可能地利用契機針對這些痛點加以改進。

此外,去年發佈的《2017年中國大中城市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報告》曾指出,在購買稅延型養老保險方面,沒有購買意願的職工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認為繳費壓力大,二是認為優惠不足。這無疑顯示出職工保障需求的多層次性。根據《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按照積累期養老資金收益類型的不同,稅延養老保險產品包括收益確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動型三類、四款產品。但從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稅延養老險產品來看,各家產品的差異並不大。

老齡化來臨 保險業如何打好“養老”牌

居家養老 長期護理應跟上

從目前看,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部分。關於三者的比例,國家沒有給出統一規劃,但從各地情況看,主要有“9073”(如上海)或“9064”(如北京)兩種安排,即90%為居家養老,7%或6%為社區養老、3%或4%為機構養老。由此可見,居家養老在養老服務體系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在居家養老方面,目前,一方面,保險業通過為服務機構提供風險保障服務的方式介入。例如,2016年3月,浙江省在全國率先試點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綜合保險,在半年左右的時間裡,浙江保險業為2630個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提供31.56億元的風險保障。

另一方面,保險業也開始在居家養老方面展開更為直接的參與。2017年,中國人壽首個社區和居家養老項目在深圳落地。一方面,這一舉措完善了保險業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佈局,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在居家養老作為居民養老的主要方式的背景下,這一舉措的姍姍來遲也顯示出保險業在養老保障方面的覆蓋範圍還有待進一步擴展。

據記者瞭解,以福保社區頤康之家為依託,中國人壽為周邊的社區老人提供居家照護服務。服務對象包括長者、殘障人士、術後康復人士及慢病人群,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臥床照料、涉及心理和醫療的專業照料、康復理療、飲食料理、洗滌清潔、每日推送照護日誌等。

重視居家養老需求的同時,也需要長期護理險的發展跟上腳步。目前從實際情況來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雖已在上海、青島等15地開展試點,也緩解了部分老人長期照護的壓力,但由於受到籌資困難、護理人員短缺、費用高等因素制約,試點成效與預期仍有一定差距。

養老社區 需警惕熱潮下的風險

老齡化來臨 保險業如何打好“養老”牌

作為機構養老的重要形式,保險養老社區在近年來呈現火熱發展態勢。近日,海南保監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保險業已累計在海南投資養老項目建設57億元,後續還將投資48億元。在養老社區的投資建設方面,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新華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已在海南佈局。

無獨有偶,中國太保集團也於近日通過了《太平洋保險養老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在3至5年內首期投資100億元,在全國重點城市打造“太保家園”系列高品質養老社區,並通過開發與養老社區入住及服務掛鉤的保險產品,打造“專屬保險產品+高端養老社區+優質專業服務”的業務模式。

根據原保監會的數據,截至2017年6月末,全國共有中國人壽、泰康人壽等8家機構投資的29個養老社區項目,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海南等18個省市,佔地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計劃投資金額678.2億元,床位數超過4萬張,其中部分養老社區項目已投入運營。

當前,保險養老社區建設雖然風風火火,但也潛伏著一些風險,必須引起已經入場或意欲入場的各家險企注意。去年發佈的《中國保險養老社區發展研究報告》就指出,險企投資建設保險養老社區面臨著三個方面的風險。一是投資風險。養老社區投資量大,動輒十幾億元或上百億元,且只能作為物業長期持有,不能出售,流動性弱,如遇到土地和房地產市場價格較大波動,將無法及時收回投資成本。二是業務風險。保險公司重資產投資養老社區,將全方位介入養老產業鏈,涉足醫療、護理、照料、物業等全新領域,業務範圍更寬,時間跨度更長,無法準確估測其中很多環節的成本,複雜程度遠高於一般保險業務,這種情況意味著更高的業務風險。三是銷售誤導風險。由於產品複雜,而且時間、範圍跨度大,保險公司在銷售中存在有意或無意誤導的動因與外部條件,一旦發生大面積誤導,就可能引發誤導風波。

各位對養老保險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