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凱鋒:談談我對學習孫子兵法中伐謀伐交伐兵攻城的一點體會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的戰略學名著,裡面很多戰略觀點,至今仍然有巨大的學習和研究價值。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是孫武從四個高度講了對戰爭勝利的謀劃過程,這四個過程,最高的是伐謀,其次是伐交,其次是伐兵,其下是攻城。伐謀、伐交是高層領導人的戰略謀劃,如果成功,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伐兵是兩軍決戰確定戰爭勝負,而攻城是乘勝追擊獲得地方城池作為勝利果實。


龍凱鋒:談談我對學習孫子兵法中伐謀伐交伐兵攻城的一點體會

一、如何伐謀?

伐謀,怎麼伐?一場戰爭打不打,誰來指揮,怎麼打?都是由誰決定的?在古代是由國君決定的,而國君會怎麼決定的?孫子提出了廟算,也就是國君召集親信大臣一起在祖廟開會確定:戰爭打不打,派誰為統帥指揮,怎麼打?

一是戰爭打不打,是國君根據戰爭的利弊來下決心,因為“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這個察,靠的是國君和大臣一起來察,達到統一戰爭思想的目的。

二是派誰為統帥指揮?這也是國君下的決心,因為把全國的軍隊交給一個人指揮,這個人必須是國君高度信任的人。這個信任包括對其忠誠的信任、對其軍事才能的信任,否則不會把全國的軍隊指揮權交給將軍。

三是怎麼打?這就需要根據敵我雙方的情況定下制勝的策略。長平之戰中,趙王和廉頗的制勝策略不一致,才導致趙王對廉頗的不信任,而用趙括替代廉頗,因為趙王和趙括都主張進攻而不是堅壁避戰。當然,戰場的情況瞬息萬變,當時定的制勝策略未必符合戰場實際,所以古人也提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為將在一線組織指揮,對戰場形勢的瞭解判斷比國君在後方清楚,如果事事請示彙報,就會貽誤戰機,這就需要國君授予軍隊指揮員更高的臨機決策權,國君和軍隊指揮員之間如果沒有高度的信任關係,很容易給敵方實施離間計機會。

從伐謀的角度看,有三個方面可以實施:一是在戰爭是打還是和的決心方面,實施伐謀,動搖敵方國君的戰爭的決心,使其下妥協求和的決心,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曹操號稱百萬大軍,攻打東吳,同時派使臣勸孫權學荊州投降,東吳孫權集團人心惶惶,投降派和主戰派各執一詞,最後是以周瑜、魯肅為主的主戰派獲得了孫權的支持,下了應戰的決心。從當時的兵力對比看,似乎孫權必輸。但孫權拼死一搏,居然打敗曹操,從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業。二是在派誰打的決心方面,實施伐謀,使敵國國君錯用庸將,為我方勝利奠定基礎。長平之戰中,秦王聽從范雎的反間計計謀,讓趙王錯用趙括替換廉頗,才導致長平之戰慘敗。王翦兩次滅趙,都因為李牧帶兵阻止,最後秦始皇還是用反間計,讓趙王撤換李牧,讓親信上,李牧不從,最後被趙王逮捕殺害,第三次王翦就順利滅趙。三是在作戰指導思想和方案上,實施伐謀,使敵國將軍採取錯誤的作戰方案,為我方勝利奠定基礎。長平之戰,因為趙括和廉頗的作戰指導思想是完全不一樣的,趙括主張進攻決戰,獲得勝利;而廉頗主張堅守疲敵,以待可勝之機。從敵我雙方的實力和形勢看,秦趙決戰時機不成熟,即使決戰也是兩敗俱傷,所以廉頗的堅守疲敵,以待可勝之機的作戰指導方針是正確的,趙括的失敗也證明了其作戰指導方針是錯誤的。

龍凱鋒:談談我對學習孫子兵法中伐謀伐交伐兵攻城的一點體會

從伐謀的手段看,一般是用重金賄賂能夠和國君說得上話的權臣,或者宮中的太監,因為在古代沒有報紙、電視、網絡媒體,只能通過口對口來傳播謠言。要讓國君聽到,必須利用權臣和宮中的隨從,才可能達到傳遞錯誤情報的目的,改變國君的判斷,從而改變國君的決心和決策。當然,現代有了媒體和各種智庫,而且全球化,誤導的方式和方法大有改進,所以現代輿論戰已經成為影響各國領導人決策的重要途徑。

二、如何伐交?

伐交,怎麼伐?伐交,其實就是拆盟和結盟。拆盟,讓敵人的盟友離心離德;結盟,讓我們的盟友越來越多。伐交的方法,就是對敵國國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逼之以害”。這要根據敵國國君的人品性格來實施,膽小的敵國國君,要逼之以害;好色貪財的敵國國君,要誘之以利;這就需要先摸清敵國國君的弱點和秉性,而採取針對性的伐交手段。張儀拆齊楚聯盟,就是利用了楚懷王的貪婪,提出歸還楚國商於之地六百里,換取楚國與齊國斷交,和秦國交好。楚懷王大喜,立即派使臣與齊國斷交,而張儀與楚王派的使臣一起回到秦國時,故意摔了一跤,拖延了很長時間,最後告訴使臣是六里,不是六百里,楚懷王雖然十分憤怒,卻無可奈何。因為齊楚已斷交結仇,楚國無力獨自抵抗秦國威脅,只能忍氣吞聲。

三、如何伐兵?

伐兵,怎麼伐?伐兵,就是消滅敵軍的主力。消滅敵人的主要有生力量的方法,在古代大多通過決戰方式進行。如長平之戰,秦軍消滅了趙軍的主力45萬,使趙國一戰而成為弱國。在力量弱小的時候,也有通過積小勝為大勝的方法,來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從而達到伐兵的目的。比如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和孫武的輔佐下,通過六年的小規模進攻楚國,達到疲勞楚軍和摸清楚軍部署與實力的目的,最後孤軍深入楚國境內,打敗楚軍主力,攻陷楚國國都郢,達到伐兵的目的。在國民黨發動內戰前,我軍是不佔優勢的,通過幾年的積小勝為大勝,我軍通過三大戰役的決戰獲勝,而解放了全中國。

龍凱鋒:談談我對學習孫子兵法中伐謀伐交伐兵攻城的一點體會

四、如何攻城?

攻城,怎麼攻?在打敗敵軍主力之後,我方軍隊就進入乘勝追擊階段,在此階段才可獲得勝利的果實,佔據敵方的重要城市,所以要攻城才能奪取。攻城之戰,是攻堅戰。敵軍以逸待勞,有佔據牢固工事的優勢,當然,缺乏機動靈活性和外援的補給,也是守城的劣勢。所以攻城之戰,首先是切斷外援,這個外援包括外來的兵力援助和物資援助。切斷外援之後,所攻之城就是一座孤城。然後找到攻城的突破口,這個突破口是城市的弱點,集中力量突破,然後進入打巷戰。打巷戰要兵力分散分組,相互協同。當然,現代武器裝備很多智能化,打巷戰時利用智能化武器,可以減少傷亡。攻城時,也要注重心理戰,因為攻心為上。一旦守軍知道大勢已去,抵抗是死,不抵抗可以活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瓦解敵軍,最大限度減少傷亡和對城市的破壞。

以上是我對學習孫子兵法伐謀、伐交、伐兵、攻城的一點理解,孫子兵法不但在古代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現代戰爭中依然作用巨大,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和理解,提高我們的戰略認知。不當之處,還請朋友們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