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得住嘴,保得住命

禍從口出,管不住嘴,遲早會出事,事大事小全靠造化,丟了性命也不一定。

忍得住嘴,保得住命

賀敦是周朝的一名大將,立有大功,因為對朝廷賞賜不公心懷不滿,便口出怨言,結果被權臣宇文護逼令自殺,臨死前,他叫來兒子賀若弼說:“我因口舌而死,你不能不記住!”接著用錐子將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來,以此告誡他慎言少說。

賀若弼開始還能記住,經常以“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來提醒自己,遇事三緘其口。可隨著他在隋朝功勞日大,地位日高,便把父親的告誡忘到腦後去了。同父親一樣,他也因對朝廷封官不滿而大發牢騷,被免去了官職;他不接受教訓,反而怨言更多,於是被逮捕下獄。隋文帝斥責他道:“我用高潁、楊素為宰相,你在下面散佈,說這兩個人只配吃乾飯,這是什麼意思?”

忍得住嘴,保得住命

有人因此奏請將他處死,文帝因他立有大功,免他一死,但一針見血地向他指出:“你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為是、看不起別人的心太猛;目無君上的心太猛。”

這的確是賀若弼的致命要害,同僚有功他嫉妒,同僚升遷他不服氣。有一次,皇太子楊廣同他談起朝中幾位傑出將領,問他:“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個人都是良將,他們的優劣如何?”

賀若弼口沒遮攔,毫無顧忌地回答:“楊素是員猛將,但沒有謀略;韓擒虎是員戰將,但不會帶兵;史萬歲是員騎將,別的本領平常。”

楊廣問:“那麼誰可以稱之為大將呢?”

賀若弼深深一拜說:“這就要看殿下你的眼光了。”

他自認比別人都高明,貶低一切,殊不知這樣一來,既得罪了同僚,又引起了楊廣的戒心。後來楊廣當了皇帝(即隋煬帝),對他便十分疏遠。

忍得住嘴,保得住命

最為致命的要害還是最後一個太猛:目無君上之心太猛。在隋文帝平定江南的戰役將要開始時,他便對人說:“江南倒是不難平,可誰知道將來會不會出現‘飛鳥盡、良弓藏’之事呢?”明顯地表示了對隋文帝的不信任。有一年,他隨從隋煬帝出巡北方,在榆林,好大喜功的煬帝設置了一個可坐千人的大帳,來招待少數民族首領。這事其實和賀若弼毫無關係,他又在私下裡評頭品足,亂髮議論,說皇帝太奢侈。這事被人告發,他被處以死刑,重蹈了父親的覆轍。

唐朝功臣劉文靜也是因為愛發牢騷而丟了性命。

劉文靜是李世民起兵反隋時的主謀,在後來進軍長安時,又立了大功,說他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元勳,也是當之無愧的。裴寂是經劉文靜的介紹才得以認識李世民的,他在起兵的過程中雖然也起過某些作用,但他更主要的是善於討好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同李淵酒肉不分家,並且將歸自己管轄的隋煬帝的宮女私自送給李淵,是李淵的一個酒肉知己。

李淵稱帝以後,對裴寂的寵愛異乎尋常,授他以右丞相之職,每次上朝時,必令他同登御座,退朝之後,又相攜入宮,對他的話言聽計從,賞賜無度。而劉文靜呢,既不像裴寂那樣受寵,官職只達到民部尚書這一級,比裴寂低了許多,不免感到不公,因此在朝上議事時,故意同裴寂唱反調,兩個人因此有了隔閡。一次在家人宴集時,劉文靜以刀擊柱,發誓道:“我一定要殺掉裴寂!”

忍得住嘴,保得住命

這些話被他一個失寵的小妾上告朝廷,朝廷在審問時,劉文靜如實相告:“當初起兵時,我與裴寂的地位相同;如今裴寂被授以丞相的高官,賜以甲等的住宅,而我的賞賜同一般人沒有什麼區別。我每次出兵打仗,家中老小都無可託付,的確懷有不滿之心,酒醉時說些過了頭的話也是可能的!”

李淵據此指責劉文靜為謀反,許多元老重臣一致不同意,李世民更是據理力爭,指出首先策劃起兵反隋的是劉文靜,裴寂是後來才知道這件事,現在天下平定了,卻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發些牢騷,也是人之常情,沒有必死之罪。可李淵對劉文靜一直比較疏遠,對他的政治能力也不大放心,裴寂看出了這一點,乘機進讒說:“劉文靜的才智謀略,的確是當代之冠,無奈他已經有了反心,如今天下還不太平,若是赦免了他,必有後患。”

這話正好擊中了李淵的心病,就這樣,劉文靜被殺掉了,臨刑時,他嘆息道:“飛鳥盡,良弓藏,的確是這麼一回事呀!”

劉文靜太斤斤計較眼前的利益了,試想年老的李淵在位還能有多久呢,只要劉文靜能忍耐、能韜晦,繼續跟著李世民,幫助他謀取帝位,將來還少得了他的高官厚祿嗎?

通過上面的故事,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少發議論,低頭做事。忍耐以侍時機,才是俊傑。

忍得住嘴,保得住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