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力推技术对接环境治理需求 首批技术提供方不乏民营科技企业

广东力推技术对接环境治理需求 首批技术提供方不乏民营科技企业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成果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华网图

【记者 邱登科】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拟于2018年8月5日在广州召开“广东省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成果对接会”,将推出一批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供各地对接。

记者了解到,首批17项技术涵盖大气、水、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四大领域,主要来自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但技术的提供方中也不乏民营高科技企业。

技术提供方不乏民营企业

虽然首批公布的17项技术的提供方主要是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但其中也不乏民营高科技企业。

例如“DDS烟道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即由北京博源恒升高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京泓龙环保有限公司、江西永丰博源实业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提供。该技术适用于火电、钢铁、冶金、化工、建材、陶瓷、垃圾处理等行业的烟道气除尘、脱硫和脱硝净化处理。

另一项“水泥窑协同处置重金属污染土技术”则是由北京博源恒升高科技有限公司独立提供。该技术适用于日产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处置不含有汞、铊、铬、放射性以及有机污染物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置。

所有技术均有应用先例

此次即将推出的17项技术均已有应用先例。

如提供了5项技术的清华大学所提供的“城市排放清单编制技术”,已经在环保部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柴油车排气氮氧化物与颗粒协同净化技术”,在江铃、福田、长城等生产的轻型柴油车上完成30余款车型配套,实现了70万辆的规模化应用;“闸泵控制型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成套技术”已经在2010年至2016年,应用于常州市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清水工程、黑臭河道治理等项目;“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艺技术与装备”,已经建成示范工程“武安新峰市政污泥及生活垃圾处置项目”,并且鉴于该示范工程良好的运行效果,已经启动了另一项技改工程,进一步将项目规模扩大到每天1000吨。

国家顶级技术可应用于地方

本次推出的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提供的“空气质量模拟、预报和溯源数值集成系统”无疑是国家顶级的环保技术。该技术功能模块包括空气质量模型模块、气象模型模块、污染同化模块、集合预报模块、重污染应急管理模块和数据综合分析展示模块等,是科技部和原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联合推荐的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是我国环保系统四个层次(国家、区域、省、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建设采用的核心支撑技术。系统为香港环保署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是港澳地区广泛采用的国产模式。

该技术同时也是我国近10年来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的核心支撑技术,直接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北京APEC峰会、南京青奥会、南宁东盟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中得以应用,有力地支持和完成空气质量保障服务。

据介绍,该技术区域中心总投资约为1500-2200万元;省级和国家重点城市建立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的总投资约为700-1000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