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达18.4亿美元

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达18.4亿美元

陪伴型机器人让小朋友爱不释手。

【记者 邱登科】

服务型机器人需求巨大,产业前景广阔。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以下简称“大会”)透出如是信息。

记者还了解到,预计2018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300亿美元,机器人正在拉开智能新时代的大幕。其中服务型机器人更是表现抢眼。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达18.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3.9%,高于全球增速。

中国已成世界第一大市场

出席大会的国际电工学会(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主席沃尔弗拉姆·比加尔介绍,预计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3.7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1/3,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比加尔还提到,中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水准不断提升,有些已居世界先进之列,有些甚至已处于领先地位。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国已经形成国际化、开放型的机器人利益共同体。

接受采访的业界专家指出,面对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单个国家是不可能胜任的。国家之间要积极密切开展国际合作,逐渐完善全球机器人产业链条。

据介绍,机器人全球产业链初步形成,不同国家根据各自比较优势,深度参与到机器人设计、研发、制造、集成、服务、培训等产业链不同环节,正在形成一个开放式、全球化的产业生态体系。

新研机器人项目多为服务类

中国电子学会在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3—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15.1%,而中国增速则为这一数字的两倍。

报告预测,机器人全球市场2018年将达298.2亿美元——工业机器人168.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92.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救灾、治安等特殊场合使用)37.5亿美元。而我国2018年的机器人市场87.4亿美元,71%属于工业机器人,超过世界平均比例。我国新研机器人项目,大多为服务类,这预示着未来结构将靠拢发达国家。

在大会展馆也能看到,服务类的机器人(如教育、娱乐用)展台数量已不亚于工业机器人。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达18.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3.9%,高于全球增速。

报告显示,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变革仍然昌盛:主要是在人机协作方面进步,使人更安全简便地控制机器人;世界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增速,大大超过工业机器人;而在特种机器人方面,美、日、欧优势明显。

机器人融入大众生活

记者发现,大量服务型机器人已经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从研磨、冲泡到打奶沫、拉花,两分钟便可调制一杯喷香的拿铁,这是猎豹移动机械臂展示的绝技;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Laikago”(莱卡狗),犹如一只黑色边牧犬,步履稳健地行走、爬坡、走石子路,引得孩子们反复打量。

记者了解到,从生产线、车间到仓储、物流,从汽车、电子到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前沿技术范畴,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领域都在不断拓展。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扩展更为迅速,已渗透到家庭、商场、银行、医院等诸多场合,机器人逐步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人口老龄化促服务型机器人发展

选择自己喜欢的饮品,扫描二维码付款下单,机器人小珰就会开始制作奶茶,2分钟后一杯心仪的饮品就出现在面前。中国航天·小玎小珰机器人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在航天机械臂的基础上打造的创新产品,也是世界上首个将双臂六维度类人协作机器人用于商业应用的项目。

该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饮品机器人是在空间机械臂的基础上,结合十八所专业技术特点进行成果转化。与传统工业机械臂相比,具有操作更加安全简单、性价比高的特点。记者还了解到,这款机器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了机器人智能制作饮品的标准化调配或私人定制,实现了航天技术在新零售领域的成果转化。

据该项目合作机构专业人士介绍,中国航天·小玎小珰智能饮品机器人区别于当前市场上的无人零售,而是要打造“实体店+机器人+互联网”新零售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 APP、微信公众号、现场触摸屏或外卖平台进行下单,根据自己喜爱的口味进行点餐。

该人士还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近年来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一些行业劳动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口,而随着机器人技术、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智能机器人进入这些领域填补劳动力不足的缺口成为了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