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有望達18.4億美元

2018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有望達18.4億美元

陪伴型機器人讓小朋友愛不釋手。

【記者 邱登科】

服務型機器人需求巨大,產業前景廣闊。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以下簡稱“大會”)透出如是信息。

記者還了解到,預計2018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300億美元,機器人正在拉開智能新時代的大幕。其中服務型機器人更是表現搶眼。2018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有望達1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3.9%,高於全球增速。

中國已成世界第一大市場

出席大會的國際電工學會(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主席沃爾弗拉姆·比加爾介紹,預計2018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73.7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佔1/3,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比加爾還提到,中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水準不斷提升,有些已居世界先進之列,有些甚至已處於領先地位。

記者瞭解到,在推動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我國已經形成國際化、開放型的機器人利益共同體。

接受採訪的業界專家指出,面對機器人產業的迅猛發展,單個國家是不可能勝任的。國家之間要積極密切開展國際合作,逐漸完善全球機器人產業鏈條。

據介紹,機器人全球產業鏈初步形成,不同國家根據各自比較優勢,深度參與到機器人設計、研發、製造、集成、服務、培訓等產業鏈不同環節,正在形成一個開放式、全球化的產業生態體系。

新研機器人項目多為服務類

中國電子學會在大會期間發佈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3—2018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長15.1%,而中國增速則為這一數字的兩倍。

報告預測,機器人全球市場2018年將達298.2億美元——工業機器人168.2億美元,服務機器人92.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救災、治安等特殊場合使用)37.5億美元。而我國2018年的機器人市場87.4億美元,71%屬於工業機器人,超過世界平均比例。我國新研機器人項目,大多為服務類,這預示著未來結構將靠攏發達國家。

在大會展館也能看到,服務類的機器人(如教育、娛樂用)展臺數量已不亞於工業機器人。2018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有望達1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3.9%,高於全球增速。

報告顯示,工業機器人的技術變革仍然昌盛:主要是在人機協作方面進步,使人更安全簡便地控制機器人;世界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年均增速,大大超過工業機器人;而在特種機器人方面,美、日、歐優勢明顯。

機器人融入大眾生活

記者發現,大量服務型機器人已經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從研磨、沖泡到打奶沫、拉花,兩分鐘便可調製一杯噴香的拿鐵,這是獵豹移動機械臂展示的絕技;宇樹科技的四足機器人“Laikago”(萊卡狗),猶如一隻黑色邊牧犬,步履穩健地行走、爬坡、走石子路,引得孩子們反覆打量。

記者瞭解到,從生產線、車間到倉儲、物流,從汽車、電子到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前沿技術範疇,機器人的應用範圍和領域都在不斷拓展。而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擴展更為迅速,已滲透到家庭、商場、銀行、醫院等諸多場合,機器人逐步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人口老齡化促服務型機器人發展

選擇自己喜歡的飲品,掃描二維碼付款下單,機器人小璫就會開始製作奶茶,2分鐘後一杯心儀的飲品就出現在面前。中國航天·小玎小璫機器人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在航天機械臂的基礎上打造的創新產品,也是世界上首個將雙臂六維度類人協作機器人用於商業應用的項目。

該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飲品機器人是在空間機械臂的基礎上,結合十八所專業技術特點進行成果轉化。與傳統工業機械臂相比,具有操作更加安全簡單、性價比高的特點。記者還了解到,這款機器人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新技術,實現了機器人智能製作飲品的標準化調配或私人定製,實現了航天技術在新零售領域的成果轉化。

據該項目合作機構專業人士介紹,中國航天·小玎小璫智能飲品機器人區別於當前市場上的無人零售,而是要打造“實體店+機器人+互聯網”新零售模式,消費者可以通過 APP、微信公眾號、現場觸摸屏或外賣平臺進行下單,根據自己喜愛的口味進行點餐。

該人士還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以及近年來用工成本的不斷上漲,一些行業勞動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口,而隨著機器人技術、信息化自動化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智能機器人進入這些領域填補勞動力不足的缺口成為了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