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爲什麼這麼猖狂?

綜合格鬥希望之星


印度自我感覺良好,是因為其有很多還不錯的優勢。在地理位置上,印度北面的大國由於地形限制,難以部署大量兵力,而且本身也不搞擴張,而印度周圍的其他國家又都很弱,印度沒有多少軍事壓力。在南面,印度直面印度洋,而印度洋又是全球貿易、能源最重要的通道之一,所以印度的區位優勢很大。

印度的人口眾多,馬上就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且印度的人口比較年輕,沒有老齡化危機。雖然印度存在種姓、種族、宗教等很多問題,但印度人的性格普遍比較隱忍,只要給點飽飯也不是那麼愛鬧事。印度的基礎教育雖然很差,但人口基數大,也能出來一些人才。

印度的經濟這些年搞得也還行,雖然工業化不咋樣,但是服務業搞得還可以,經濟增長數字也比較好看。加上印度對國內基礎建設之類的民生領域投入不多,也沒那麼大負擔,因此印度手頭還是有些錢可以買好東西的。

在軍事上,印度又規模很大的軍隊,又是世界上的軍購大戶,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在世界上能和印度比軍力的國家聊聊可數。

在國際政治上,印度雖然沒有五常那樣的影響力,但是人緣還不錯,在不結盟國家中混的比較好,現在又受到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等國的爭相拉攏,印度心裡還是感到很美,認為自己牛氣起來了。

印度自從獨立之後一直就有做有聲有色大國的心思,雖然磕磕絆絆,但這個心思不僅沒有收回去,反而越來越強烈,在世界上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S)


聯合防務


愛獵奇的有書君一看這題,就急於想一探究竟。

猖狂的意思是說隨心所欲,無所束縛,狂妄而放肆。

被說猖狂的,要麼是盲目自大,要麼是真有資本。

那印度緣何猖狂呢?有書君通過查資料發現,印度除有些許自大外,還真有些底氣。其底氣源自以下幾個自信:

1.源於地理位置的自信

印度位於南次亞大陸,面積達到了近300萬平方公里,不僅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在世界上也進入了八強,排位老七。

在印度的南部看到的是煙波浩瀚的印度洋,東部毗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灣孟加拉灣,西邊接壤世界上第二大陸緣海阿拉伯海;

北部和西北部,則橫亙著一系列巍峨雄偉的山脈,其中就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還有興都庫什山脈、蘇萊曼山脈;

中部則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印度這種“一面臨山,三面環水”的獨特地理格局,成為了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可以說增加了其地利的底氣。

2.源於經濟快速發展的自信

印度從1991年開始真正面向市場,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此後,便進入了較快速度發展的軌道,即便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其的影響也不太大。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印度實現了經濟產業多元化。

印度的IT業、仿製藥業等都非常發達。

從世界銀行對各國軟件出口能力的調查結果看:

印度軟件出口規模、質量和成本三項綜合指數均位於世界第一位,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軟件大國。

印度製藥業也很有名,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的藥房""。

目前,印度藥品生產總量在全球佔到了8%,位居世界第三;銷售額位居全球第十四位。

2017財年,印度的GDP已達到2.6萬億美元,一舉超越法國躍升至全球第六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是預測,印度的經濟總量將會在一年後的2019年超過3萬億美元,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著經濟蹭蹭蹭的發展,印度的底氣也跟著蹭蹭蹭的上竄。

3.源於軍事力量逐步強大的自信

印度受英國文化的影響,一直野心勃勃,致力於稱霸南亞、直接控制印度洋。

一直以來,印度把擴充軍事實力當成爭當世界一流大國的重要標誌,所以不遺餘力的投巨資打造現代化的軍隊。

印度早在1998年的時候,就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成為了公開的核大國,而擁核即有了對他國的核威懾能力,是實力的象徵。

就在兩月前,外國網站上選出了2017年的最強軍隊排行榜,印度緊隨中國之後位列第四。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發展中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增加了其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也增加了其國防的底氣。

4.源於政治地位突顯的自信

隨著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其政治地位也日益突顯。

印度是英聯邦成員國之一,又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因此在南亞就像是大哥大的存在。

印度的外交也是如火如荼,不僅與俄羅斯關係一直交好,連美國也在拉攏他。

特別是特朗普上臺後,對印度的重視更甚了,他頒佈的新南亞政策,不僅把印度看作撬動南亞地區的戰略支點,還言辭激烈地批評印度的地區對手巴基斯坦。

特朗普政府還加大了向印度出口先進武器裝備的力度,甚至同意向印度出口戰鬥機生產線,配合印度武器自主生產的戰略。

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很是為印度長臉。

綜上可以看出,印度的綜合實力助長了其猖狂的底氣。你認同嗎?


有書共讀


眾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國土疆域廣大,是南亞地區當之無愧的大國,這很容易讓印度人心裡產生“大國”、“強國”的錯覺。心裡有了底氣,自然會沒什麼顧忌,對外很容易表現自己的囂張氣焰。

1、印度崇尚西方社會,前總理自詡:我是世界第三大

要不然,印度怎麼會對南亞地區奉行霸權政策,經常欺負周邊小國,並干預他國內政。另外,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各個方面趨於西化,最明顯莫過於使用英語,如此一來就把自己看成是西方社會的“典型代表”,甚至等同於西方階層。受這種偏見思想的影響,印度逐漸自我膨脹。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曾以世界第三國家的領袖自居。

2、經濟趕超發達國家,印度:英國不在話下

近年來,印度經濟增長舉世矚目,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這又給印度人增加了更多“信心”。在2011年,印度的GDP在世界排名第11位,與發達國家澳大利亞相差無幾。緊接著,2016年,印度的GDP跑到全球第5位。

對於這一重大超越,印度內政部國務部長基倫·裡吉朱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驚呼道:印度已經超越英國,成為繼美國、中國、日本和其德國之後,GDP全球排名第5位的國家。印度媒體還自豪地宣佈:“近150年來,印度經濟首次超越了殖民時期的宗主國英國。”

在那個時間點上,印度各種“從中國手中接過全球增長的接力棒”“印度把中國甩在身後”等各種言論大行其道。西方媒體也不甘示弱,紛紛出來為印度站臺,預測印度在21世紀下半葉將超過中國。據路透社報道,印度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7%至7.5%,再次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3、IT服務業高度發達,印度笑傲全球

發達的IT服務業也是印度佇立世界的另一道標杆,印度是當下全球最主要的資訊服務業生產國、電腦軟件出口國以及軟體工程師產出國。據統計,印度的工業設計佔了世界的三分一,歐美國家的很多高科技產品,比如智能手機、汽車零部件、飛機零部件,都是發包給印度團隊,讓印度人去設計。

由於在科技、管理資訊行業緊密對接西方,許多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湧現了一批印度籍頂尖管理者。以美國的500強企業為例,外籍CEO共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美國谷歌、微軟、百事可樂、軟銀、Adobe、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這些頂級巨頭的CEO職位,都被印度人拿下。

然而,印度偏重倚賴服務業,其產業結構也面臨“劇痛”的局面,農業和工業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受到制約,印度很多工業產品都需要向國外進口。很難相信,印度的經濟能像西方媒體吹噓那樣,超越中美,現在的猖狂更多像“盲目自大”。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印度直到現在還有種姓制度,而這種種姓制度是由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建立起來的統治秩序,已在印度頑強生存了4000多年。作為較少人口的征服者,雅利安人可以把自己塑造成具有神性的物種,再通過特定的階層劃分,從而在印度的社會里佔據絕大多數的資源,使印度形成了恃強凌弱的國民性。

低種姓的賤民特別看重宗教,期待在宗教的氛圍裡找到解脫生命苦難的藥方,因此印度有6萬多神祇。社會的暴戾形成的壓力都在宗教的麻醉下得到了釋放,這些低種姓的賤民失去了反抗的意識,變得逆來順受,樂天知命。

這些高種姓的人對於低種姓的人享有的種種特權以及由此產生的優越感,使得這些佔印度人口1%左右的人口在印度社會中表現出了統治階級的猖狂特性。

(印度美女基本都是高種姓)

印度獨立時本來可以發動底層人們武裝鬥爭,然而甘地和尼赫魯這些留學西方的印度精英對印度傳統社會的各種陋習非常牴觸。印度的革命如果是全民起義,不可避免要有宗教的色彩。民族主義和宗教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民粹主義,盲目排外,目空一切。因此,尼赫魯他們放棄了發動群眾的做法,而是選擇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這樣印度雖然平穩獲得了獨立,西方殖民300年的成果也得到了保留,然而僅僅只保留在那些高種姓的人群當中。現代文明的成果,在獨立後的幾十年中逐漸往佔印度多數人口的較低種姓的人口滲透。隨著社會的發展,印度底層社會逐漸開化,這樣的覺醒通常意味著對改變現狀的革命,因此即使有宗教作為麻醉劑,印度社會的壓力也在逐漸增大,動輒爆發的群體性事件和反政府武裝的死灰復燃即是例證。

由於印度的社會的特性,印度對這樣的社會狀況缺少解決的辦法,只能把問題丟給經濟的發展,希望經濟發展讓更多的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來降低可能發生革命的風險。不過,托克維爾早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就介紹過,在似明非明,似暗非暗的狀態下更容易發生社會的崩盤。

(印度種姓矛盾升級)

印度社會的複雜性,使得印度政府對於處理和解決這樣的問題,缺乏必要的手段。萬般無奈之下,印度只有祭起了民族主義的大旗,希望以“大印度”的概念,來團結多數的人在傾向政府而非反政府武裝。印度政府小心培育著印度民族主義的成長和發展(印度可是有900多個民族),將概念化、抽象化的“大印度”通過宣傳機器灌輸給普通國民。經過多年宣傳教育,印度社會終於再次形成了尼赫魯曾一直希望避免的“民粹主義”。

印度政府對“民粹主義”分子既愛又恨,這些人對“大印度”的忠誠比起印度政府都要虔誠,卻也因此經常對政府對外關係的軟弱表示不滿,甚至還多次發起過針對政府高官的刺殺行動。這種情緒在印度社會肆意生長,歷屆印度政府的選票都不得不迎合這幫人的利益和情感訴求,而使得印度對外政策越來越過激。

(依靠極端民族主義上位的莫迪政府)

印度政府的很多舉措,在全世界看來都是典型的盲動,不理智,但是印度政府為了國內的團結,必須要維持“大印度”不可戰勝的虛假表象,並將之塑造成一個神祇,供這些印度的民粹分子膜拜,從而穩固印度政府執政的基本盤。

印度政府此舉實際是飲鴆止渴,過激的外交行為將弱化印度此前一直標榜的第三世界領袖國家的國際形象,在南亞印度的大國沙文主義也使得印度眾叛親離。印度枉顧四周國家的反對聲音,我行我素,將印度洋視為自家的禁臠,容不得其他國家染指。

對外關係和對內政治,印度在標榜自己能打贏2.5線戰爭,頻頻炫耀自己的肌肉。有人說,越是缺什麼,就越會顯擺什麼。印度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強者的形象,本來是印度現實政治情形無解下的權宜之計,“大印度”的迷夢欺瞞了印度國民的同時,斷絕了這個民族的內省自省的能力,讓印度政府在猖狂的道路上走的越來越遠。

(印度選舉要迎合民粹分子拉到選票)

印度政府畢竟是有精英存在的,對印度的國力和國情有著深刻的認識,他們也心知印度猖狂背後的政治邏輯,因此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走鋼絲,對周邊國家維持著鬥而不破的狀態,同時積極尋求其他大國的支援(美俄等國)。

印度未來政治困境只能在經濟領域才能得到解決,印度必須要確保經濟的高速增長來沖淡人們的不滿。一旦印度的經濟發生狀況,印度周邊的國家就要留意了,印度極有可能在爭議地區,再次利用“大印度”給國民打宗教麻醉劑。只是這樣的“跳大神”次數多了,也沒有幾個國家願意配合印度這樣去表演,早晚會玩砸。

所以,印度的猖狂,是印度虛弱本質的外在表象,看起來張牙舞爪,實則色厲內荏。


而知而行


印度之所以表現的這樣,只不過是因為他虛弱到了極致的一種反向表現罷了。

所謂物極必反,當一個人真正缺少什麼東西的時候,往往會經常對身邊的人說他不在意這個東西,比如缺錢的時候窮大方,學歷低的時候貶低別人高分低能等等等等,以此類推。

在世界上像這種案例有很多,比如韓國,本身就是收到漢文化圈影響最深的國家,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獨立文化民族,所以就特意搞出來一個“訓民正音”,以顯示自己的文化是自我獨立發展的,沒有受到漢文化圈的影響。

結果呢?離開漢字,連正常的交流都做不了。然後為了填補自己空虛的歷史,一邊是吹噓歷史有8000年,一邊瘋狂的把中華文化裡的民俗傳統拿去申遺。這種瘋狂不自信的行為,既無聊又可笑。

印度與之相比,也同樣如此。

今天我們看到的印度統治階層,並不是印度原生土著,而是征服了印度大陸的蒙古人後裔,所以印度對外宣稱的印度是古文明國家,擁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這其實是完全不對的。

因為衍生出印度古文明的古印度人,早就和古埃及人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現在的印度人只不過是生活在這片大陸上的新印度人罷了。在這一點上,和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是截然不同的。

印度人為什麼會這麼虛弱。

在二戰之後,印度人也開始像其他國家那樣追求國家獨立,印度人搞獨立運動很奇葩,他們不敢搞武裝暴動,然後就開始搞“不合作運動”,最後英國人被搞得沒辦法,然後允許印度人獨立,所以印度這個國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嚴重的欠缺。

1、政治上不能做到政令有效傳達,政府法令在很多地方形同虛設。

印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沒有通過戰爭進行暴力反抗而獲得獨立的國家,所以這個國家的國家並沒有經過血與火的洗煉,自然就沒有什麼凝聚力。

同時印度國內舊有的土邦不管是英國人殖民,還是印度政府執政,一直都沒有進行較大的變革。表面上看印度政府統御著整個印度次大陸,但是實際上,印度政府出臺的政策往往只能在首都周邊的省份推行,其他邦根本就不鳥政府的法令,所以在印度想要搞一個什麼國家政策的推行,無比艱難,在這樣的一個國家裡,經濟發展的難度可想而知。

2、軍事上既虛弱又瘋狂,目光短淺。

印度軍隊在軍事上,就是一個奇葩。他們在1947年獨立以後,由於接受了英國人在印度留下的遺產,就開始變得狂妄無比,以為憑藉這些東西就可以在亞洲為所欲為。所以印度在很早的時期就曾經提出,要在亞洲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強國。

結果印度從50年代開始就不斷的侵犯其周邊的國家,當然了,印度人沒事欺負欺負尼泊爾、錫金這樣的小國倒也還行。後來他們遇見了我兔,結果就......呵呵了。

3、印度的科學技術研究就是個笑話。

到了七十年代,印度軍方看到中國自主研發武器裝備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也開始提出軍隊武器國產化的概念,然後不斷的提出自主研發製造主戰坦克、戰鬥機、航空母艦的目標。

結果大家都看到了,號稱世界第一的阿瓊主戰坦克研發了三十多年,都沒有研製成功,被軍方拒絕接受,最終被放棄,製造出來的三十多輛原型均價一億美元/輛,比飛機還要貴。

研製飛機就更是個笑話,印度的光輝戰鬥機研製,從1983年開始,直到2018年的今天,35年過去了,花費十幾億美金,還處在驗證機狀態,而此時中國的五代機都已經列裝了。

還有航母,更是搞笑,建造的航母15年間下水三次,打破了航母下水次數的世界紀錄。至今還只是一個空殼,沒有完成舾裝。而中國已經完成了首艘航母的列裝,第二條航母的舾裝正在加緊進行中。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印度之所以會這樣,除了迷之自信以外,就是內心極度的虛弱表現出來的逆向強硬,這也正常,在自然界裡也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很弱的小動物為了避免被天敵捕殺,不得不進化出看起來極為強大的外表,我想印度差不多也是這樣的吧。


落下m


各國總統比握手之力,特朗普已經在多個場合或明或暗地展現了他的鐵掌功力,多少好漢在他的握手之下吃過暗虧,想想安倍那痛苦的強顏歡笑的面龐,你就知道特郎普力氣之大,同他那種變幻莫測的行事風格倒是也一致。而在特朗普這麼多次的強力握手神功中,沒有吃過虧甚至還佔得上風的,印度總理莫迪算得一位,他應該是練過內功,大手一握特朗普,特朗普估計是吃驚的 鬆手以後,內力的紋路還在特朗普的手上,強顏歡笑變成了特朗普。

(莫迪大手握得老有勁兒了)

(投入的安倍哈哈)

這只是莫迪成為印度總統後強硬的一個細節體現,印度在國際政治舞臺,以及南亞地緣政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地緣政治中,印度也是長年施展鐵腕,給大眾的印象很是猖狂。

而由於印度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習得了一口獨特的印度口音的英語,在世界各地的印度英語讓與其有工作關係的人士叫苦不迭。而且印度在這些年也保持著高速的經濟發展速度,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引擎,而且印度為世界貢獻了多個領域的重要人才,加上印度強大的宗教信仰,都讓印度成為了一個神秘的地方,而印度人也在大眾中出現了猖狂的口碑。

(印度奇異的軍事演習)

印度度悠久的歷史,強大的宗教支撐,以及飛速發展的經濟,越來越重要的政治位置,讓印度有“猖狂”的資本。當然,“猖狂”只是印度的一個面向,印度的和善以及深度也同樣顯著地存在。想想這些年看過的印度電影,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摔跤吧!爸爸》,再到今年的《起跑線》,可見印度文化實力之一斑,值得我們來學習。

你怎麼看待印度的“猖狂”?你認為印度會超過我們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經典的三傻)


老李有刀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用來印度的猖狂最為恰當。因為極佳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地緣政治環境,以及龐大的人口,印度具備成為世界大國的潛力,從立國以來,一直受到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的拉攏,要風有風,要雨有雨,加上西方有目的的、無節操地吹捧印度,印度一直頭腦發熱,稱霸南亞,登頂亞洲,俯視世界的超級大國夢就像乾柴烈火,越燒越旺,印度的言行舉止讓外界感覺越來越猖狂,早已超越理智的紅線,福禍難料。

1、印度佔據了極佳的地理位置,放眼四顧,沒有天敵,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印度在被大英帝國征服之前,有兩個顯著的特徵,一個是經常被外族入侵、征服;另一個是一盤散沙,每個時期都有很多個國家同時存在,從未統一,即使莫臥爾王朝也是如此。大英帝國征服南亞大陸後,把四分五裂的印度統一了起來,退出南亞後,留給印度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對於印度而言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雄踞南亞大陸的印度,只有巴基斯坦、北方強國、尼泊爾、錫金(原先)、不丹、孟加拉、緬甸、斯里蘭卡、馬爾代夫這幾個鄰國,實力強於印度的只有永不稱霸,埋頭搞發展的北方強國,對印度的威脅指數為零。此外,勉強能抗衡印度的只能宿敵巴基斯坦。剩餘國家只能籠罩在印度的地區霸權的爪牙之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苟且著。即使如此,也無法避免被蠻橫的印度吞併的悲劇,錫金就是血淋淋的警示,地位比殖民地還不如的不丹,就是南亞霸權印度嘴邊的肥肉,什麼時候一口吞下去,取決於政治需要。

盤踞南亞大陸的印度,可謂沒有能壓制他的對手,在這個地區就可以為所欲為,惡向膽邊生,他周遭的小鄰居頻頻遭遇,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客觀上助長了印度的猖狂。

2、印度的地緣政治環境極好,立國一直一直受到最強大的國家的垂青、拉攏與容忍,沒有重大威脅,可以安心發展。印度自從1947年立國以來,地緣政治環境好得出奇,長期都是這樣,連巴西都自嘆不如。

印度獨立以來,一邊當不結盟運動的領袖,一臉受到與美國爭霸的蘇聯的垂青、拉攏與庇護。蘇聯解體後,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俄羅斯與印度交好,不僅是印度的第一大武器來源國,也是印度的“帶刀侍衛”。特朗普上臺後,出臺了印太戰略,印度的重要性扶搖直上,不僅是特朗普的座上賓,更是成為美國的印太頭號夥伴,成為美國極力拉攏的對象,因為印度的選擇決定著美國印太戰略的成敗。

印度立國71年,地球上最強大的三個國家從來都沒有把他當作敵人,甚至競爭對手的地位都沒強加給他,地緣政治環境無比良好,不僅可以安心搞發展,而且可以節約無限的資源辦自己的事情。

3、印度繼承了殖民帝國欺凌弱小的文化基因,從來沒有停止勢力擴張的步伐,因為不會受到懲罰,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印度被大英帝國殖民了190年,西方列強的勢力擴張的文化基因傳承給了獨立後的印度,不僅把被殖民的痛苦轉嫁給周邊的小國,而且為了稱王稱霸,直接抄襲列強的種種劣行,恃強凌弱,攫取鉅額的利益,豢養無底洞般的霸權胃口,小國錫金直接被印度“吃”掉了,不丹也僅剩名分而已,國家的實權早已經被印度控制。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也被印度欺壓得可不堪言,今年初,馬爾代夫發生騷亂,印度不僅積極干涉,還威脅派遣特種部隊進駐馬爾代夫,推翻合法的阿明政府。

4、印度的小心臟燃燒著超級大國夢,為了證明這個超級大國夢並不是虛幻的,印度的政客往往口出狂言,並經常幹一些與自身實力不匹配的蠢事。印度不管自身的實力如何,更討厭去客觀評估自己的實力,從第一位總理尼赫魯開始,就把印度定位為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並把這個印度夢當作凝聚全體印度人心的不二法寶,一直沿用至今,並且發揚光大。

在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自視甚高的印度就把自己定位為世界第三大強國,僅次於美國、蘇聯,因此被世界人民親切地稱作阿三。進入21世紀,印度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世界第三,改頭換面,把自己看作是新的超級大國,為了讓印度人民相信這個超級大國夢,印度的將軍多次誇下海口:印度可以同時打贏華、巴二場戰爭,連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也不敢這樣吹牛,但印度就是如此狂妄,不知天高地厚,但不要責怪印度人,凡是喝過“超級大國夢”這碗恆河聖水的印度人都是這幅天性,不僅時不時藉此對外亮肌肉,還以此麻醉自己,掩蓋國內不計其數的矛盾。

印度的超級大國夢雖然欺騙不了世界,卻可以麻痺十三億的印度人,這是印度人最美妙的精神鴉片,生死相依,至於猴年馬月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有幾個印度人會去關心呢?


飛狼


一,內部。印度和中國一樣,同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因為種種歷史原因,印度的文化斷裂十分嚴重。在今天的印度,除了佛教,你很少看到傳統文化的影子。只看到尖銳的貧富差距,髒亂的社會環境,野蠻的人的行徑(如強姦)等等,而在對外關係上,則不是以大欺小,就是挑釁強鄰,躁動不安。印度即象一個潑婦,又象一個紅眼病患者。即對別人的富強垂涎三尺,又毫不理智,撒潑賣混。這樣的國家即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又難以掩飾其本質上的外強中乾。

二,外部。印度之所以猖狂,是因為有外部大國的支持。某些大國為了遏制中國而利用印度,把印度當狗用,不時給他扔幾根骨頭。印度則是狐假虎威,為虎作倀。但是,這麼做是很危險的。多行不義必自弊。輕易玩火,弄不好就會把自己的小命賠了進去。所以為印度計,還是老實一點為好。


WM曉奇


座標,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德里,英迪拉·甘地機場,一幅巨大的廣告標語牌在熱情招呼著國際客人,上面書寫的是:“歡迎來到世界上最大的民王國家

好像有個錯字,那個字應該出頭?

還是不要讓印度人出頭吧,現在都已經稱王稱霸了,再讓他出頭,他更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了。

之所以現在我們總看到印度的“猖狂”,是因為他自視過高,這過高的視野也引領著他們激進的腳步。

印度有很多理由傲嬌和“
猖狂”:

一、正經5000年的古代印度半島文明(雖然身後經歷了不正經的傳承)。

二、統一的國家,完備的制度,英語的先天優勢(前宗主國英國人遺留的)。

三、身邊小邦眾多,唯他馬首是瞻(很多關係也是英國人幫忙理順的)。

四、優質耕地、海量人民(這個,地球的傾角決定的,就是這種氣候)。

五、近年來高速發展的經濟(產業轉移的國際化歷程的必經之路)。

六、軍事力量的突飛猛進(雖然偶有事故)。

......

所以,在印度文化巨人泰戈爾譜寫的印度國歌中,激昂的旋律一再唱響:“......一切人都等你拯拔......你永遠無敵於天下。”

伴隨著這種無敵於世的自信心,印度人在南亞和東南亞刷足存在感,賣軍火,拉小弟,甚至還想刷到聯合國,謀求一個大BOSS的真皮座椅。

果然“真是很皮,他們居然不知道這個座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功功勳椅。靠嘴皮子和假把式就想得到全世界(尤其是原有大國們)的認可,我們只能說,印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既然已經等待了5000年,印度應該是有耐心的,以5000年這種時間維度考量,下一個維度來臨之前,不排除他們成功的可能性,我們不可以低估印度。。飛翔吧,印度!


歷來現實


《紅樓夢》中“十二金釵”之一的迎春相關判詞中有一句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講的是曾經依附乞求於賈府的孫家少爺孫紹祖在升官後就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反而虐待剛入門的迎春。

印度的猖狂,是否就是屬於這種“中山狼”式樣的猖狂呢?

答案是又不是。

一個人之所以猖狂,是因為他自以為有所憑恃,一群人之所以猖狂,是因為他們自以為無所不能,一個國家之所以猖狂,絕大多數是因為自身底氣不足的表面狂妄自大。

印度的猖狂,是否就是屬於這種“狂妄自大”式樣的猖狂呢?

答案是又不是。

那麼印度到底為什麼這麼猖狂呢?他們有這個猖狂的資本嗎?

答案就在他們的歷史發展中。

以面積來說,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七位,以礦產資源來說,印度的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以人口來說,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以文明來說,古印度曾經與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以經濟增長速度來說,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以農業來說,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還是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國,以軍力來說,印度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

以交通來說,印度鐵路總長度為六萬多公路,居世界第四位,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以太空技術來說,印度是世界上第五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以信息技術領域來說,印度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以教育來說,印度理工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理工學校之一,為世界IT業培養出了不少重要人才,以出口來說,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出口國,僑匯收入也是位居世界第一。

這些都是印度可以驕傲甚至猖狂的資本。

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這片土地上就已經有早期的原始人類居住,約是在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那時候被稱作為哈拉帕文化。公元前1500年,吠陀文化出現在印度大地上,那是入侵的來自於中亞的雅利安人在征服古印度人後形成,對印度影響深遠的種姓制度也是在這一時期產生。

之後,就是所謂的“十六雄國”時期,實際上也就是幾個稍微有點勢力的較小邦國,這時候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佛教也是在這一時期誕生。之後,又是一部血淋淋地被侵略史。公元前6世紀末期的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令得印度河平原一帶臣服,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也光顧過印度。

亞歷山大還是為印度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在他的勢力撤出印度後,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這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帝國式政權,孔雀王朝最為鼎盛時期,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阿育王時代,這位由衷熱愛佛教的王者積極推行佛教,使得佛教得到長足發展。

孔雀王朝逐漸衰落後,外來勢力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將印度作為飲馬的理想地,最終入侵的大月氏人成為大贏家,在北印度建立起貴霜帝國,代之以貴霜帝國的倒是印度本土勢力——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被稱作是由印度人建立的孔雀王朝之後的最為強大的王朝,這也是印度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帝國政權。笈多王朝後來為入侵的嚈噠人所傾覆,之後,阿拉伯人開始對印度產生興趣,並且開始了征服活動。

穆斯林遠征印度的序幕,從8世紀就開始了,直到11世紀,北印度地區為穆斯林所征服,從此這段歷史被稱作為德里蘇丹國時期,印度教、伊斯蘭教逐漸興起。1526年,突厥人的後裔侵入印度,建立起了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帝國也很難長久,因為歐洲列強的時代到來。先是葡萄牙人,接著是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也緊跟其後到來分一杯羹,笑傲到最後的是“日不落帝國”英國。1600年,英國人建立了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執行印度事務,最遲到1856年印度的所有勢力,都被英國擺平。1858年,東印度公司被撤銷,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成立,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英屬印度的地盤其實很大,連現在的巴基斯坦、緬甸都囊括在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勢力有所消減,甘地所領導的國大黨乘勢崛起。1947年,英國頒佈《蒙巴頓方案》,同年8月14日和8月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自治領先後成立,宣告著英國人在印度統治的終結。1950年,印度宣佈成立共和國,同時他們還自願歸屬為英聯邦成員國。

縱觀印度獨立前的歷史,就是一部被侵略史,而也正是外族的強勢整合,印度逐漸實統一融合,顯然地,如果只是印度人自己憑著“一盤散沙”的格局,是很難組建起現在的印度,尤其是英國人在其中出力很多,即使是長期被殖民統治,印度人對英國人也恨不起來,估計還有點“感恩戴德”,獨立後他們還很是樂意成為英聯邦的成員,將英國當成是宗主國。

印度獨立後轉型為聯邦制國家,採用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實權由總理掌控,總統更像是一種象徵。印度人始終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大是以軍事為基礎,為實現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的夢想,他們在軍事上的投入從來都是毫不吝惜,他們自認為陸軍實力名列全球第三,海軍名列第五、空軍名列第六,因而地,對於周邊國家的關係,他們往往會以軍事強弱來說話。

英國統治時期,英屬印度的領土非常廣闊,即使是獨立以後印度仍然是南亞次大陸上的最大國家,這使得他們更為懷念昔日的美好時光,想要建立起當年的格局,因而周邊的弱小鄰國往往少不了印度的壓制,比如錫金王國就於1875年被印度所吞併,而不丹也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巴基斯坦更是與印度之間爆發過三次全面戰爭,之於諸如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孟加拉國等,說起來都是一把血淚史。當慣了霸主,也就養成了頤指氣使的脾性。

印度在地域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在周邊除北方強鄰外少有可以匹敵的對手,他們在世界上的政治環境也非常的好,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俄羅斯與印度關係較為密切,日本將印度作為最大海外開發援助對象,阿富汗將印度視為周邊主要援助國,有著強大的盟國作為後盾支援以及有意吹捧,自然能夠培養出印度的驕縱習性。

一直做著“超級大國夢”的印度,從來都是自視甚高,這種“自我感覺良好”,一部分來自於自身的謎之自信,一部分來自於盟友們的大力捧殺,結果就是沉醉在其中不能自拔了。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