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婆婆用小拖車運垃圾 半年清空200米垃圾帶


武漢婆婆用小拖車運垃圾 半年清空200米垃圾帶


圖為:72歲的鄭菊先婆婆半年來義務清運垃圾

今年年初,武漢中央商務區102號路(雲飛路)續建及改造工程正式啟動,由於施工需要,原本擺放在該路段的幾個垃圾桶均被撤離。沒了垃圾桶,緊鄰該路段居住的部分復興村居民圖省事,直接把生活垃圾扔在路邊,久而久之,路面上就形成了200多米長的垃圾帶。

垃圾越堆越多,散發的惡臭味讓人聞之作嘔。今年3月,72歲的鄭菊先婆婆開始用鐵鍬和小拖車,每天一點點清運,堅持半年終於將垃圾帶給清走。

堅持每天清垃圾

昨日下午2時許,楚天都市報記者在雲飛路看到,該路段主體部分已經完工,但靠近復興村一邊的人行道還未鋪設好地磚,延綿200多米的人行道及綠化帶上,有多處生活垃圾堆放點。此時,鄭菊先正手拿鐵鍬,往隨身攜帶的小拖車上裝運垃圾。裝滿垃圾的小拖車有七八公斤重,鄭菊先拖著車慢慢走,臉上掛著豆大的汗珠。

鄭菊先是黃陂人,1991年跟子女來到武漢,並在復興村定居。說起義務清運垃圾的原因,鄭菊先笑言,因為女兒忍受不了臭味。今年3月中旬,大女兒來複興村看她,路過該垃圾帶時,聞到陣陣惡臭,差點吐了出來。自那天起,鄭菊先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清空路邊的垃圾帶。

雖說已是72歲高齡,但鄭菊先在家根本就閒不住,來到武漢後,她曾賣過冰棍、收過廢品。最近一年,她在寫字樓裡做保潔。由於有工作,半年來鄭菊先每天只能抽出2個小時,清理路邊的垃圾。

鄭菊先告訴記者,她每天早上7時30分上班,下午5時30分下班,雖說中午有休息時間,但那時不適合做露天的體力活。因此,她每天早上6時起床,來到路邊的垃圾帶,清理掉一些垃圾。下午下班後,趕在太陽落山前再清理一批。

女兒很支持母親

鄭菊先告訴記者,路邊成堆的垃圾就像她的一塊心病,一天不清理完,她就一天舒坦不了。

為了加快清理垃圾的速度,她到市場上買來鐵鍬、布袋、拖車等工具,每天用鐵鍬把堆在路上的垃圾,轉運到拖車上,再用拖車把垃圾運到不遠處的垃圾中轉站。“最忙的時候,一天要清理15個拖車的垃圾。”鄭菊先記得,路上垃圾最多的時候,一處垃圾堆放點就有一人多高。

令鄭菊先煩惱的是,她清理垃圾的同時,仍有居民會在路邊扔垃圾。

鄭菊先的女兒喻女士幾次想找亂扔垃圾的居民進行理論,都被鄭菊先攔了下來。“她總說清理的多了,別人就不好意思再扔了。”喻女士告訴記者,考慮到母親年事已高,她經常會幫著一起清理,幾個月下來,明顯感覺到在路邊丟垃圾的居民變少了。

鄰居爹爹也來幫忙

76歲的江中安爹爹就住在鄭菊先隔壁,看到鄭菊先每天義務清理垃圾,他十分欽佩,也加入進來。兩人還在6月份成立了一個“愛衛生行動義務小組”,小組負責人是他和鄭婆婆,其他小組成員則是他們兩家的子女和親戚。

江中安告訴記者,6月初的一天,鄭菊先找到他,說是請他幫個忙。“一堆生活垃圾被壓在泥磚下面。”江中安記得,當時鄭菊先想要清理這處垃圾,但無奈翻不動垃圾堆上的泥土和磚塊,那一天兩人合作,足足花了4個小時,才清理完畢。

平日裡,鄭菊先和江中安還會上門勸說附近的住戶,希望他們不要亂扔垃圾。昨日,記者走訪周邊多位住戶,不少居民表示,兩位老人的善舉他們都看在眼裡,感謝他們還了周邊一個清潔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