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鏡頭的質量是怎麼保證的?

你根叔


當我說到卡爾.蔡司(Carl Zeiss)的時候,你們會想到什麼?

  是索尼索大好的老相好,還是德國工匠顯微鏡旁的小藍標,又或者是東德時期蔡司耶拿的斑馬頭?

今天我們來細細道來老牌光學廠商卡爾蔡司(Carl Zeiss)的今生前世。

  卡爾蔡司(Carl Zeiss Jena)是一家制造光學系統、工業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的德國企業,且是製造相機鏡頭的世界級企業。卡爾蔡司鏡頭的歷史起始於1890年,發明叫作Anastigmat的散光補償鏡頭而啟開。之後,卡爾蔡司作為150年傳統的鏡頭企業,在醫學系列、雙眼鏡、相機鏡頭、擴大鏡、眼鏡、天象儀等光學設備領域裡揚名海外。其中,相機鏡頭具有鮮明的分辨率、細緻的描寫力、均勻的光圈、T*多層膜發射的加硬處理等優點。

公司的名稱來源於它的三位創始人——卡爾·蔡司(Carl Zeiss)、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和奧托·肖特(Otto Schott),這家日後風生水起的老牌光學大廠於1846年在耶拿(Jena)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被美俄瓜分後蔡司公司被分列為三塊,而東蔡指的就是分裂到德意志民主德國(東德)的蔡司公司,簡稱“東蔡”。

  雖然早在雅爾塔會議中,美國與蘇聯兩個老流氓帝國早就談好分割德國的條件,東方歸蘇聯,西方歸美國,而耶拿正好位於東德,所以應該歸蘇聯佔領。

但是在巴頓將軍脅迫下,美軍以“協助”為名,把一些技術人員和設備,並且在最快的速度下,連夜徹走,移轉到自己屬地,西德。 於是原屬東德耶拿的127名科學家與工程師,被掠奪至奧伯科亨(Oberkochen)(位於德國西南部)和Braunschweig等德西美國佔領區。同時也把卡爾.蔡司基金會移到德西美國佔領區的斯圖加特(Stuttgart),成立Carl Zeiss AG,俗稱“西蔡”。此蔡司即為目前我們我熟知的藍色標籤Carl Zeiss。

  當蘇聯軍隊接收耶拿時,只剩空蕩蕩的廠房和一些美軍帶不走的一流光學玻璃和生產機具。蘇聯就以戰爭賠償為理由,把這些剩下的資源掠奪運回蘇聯、烏克蘭、基輔。蘇聯抵達耶拿後,立刻查封蔡司廠所有機器以為戰爭補償物資,並將一部份留下來的科學家用飛機運回俄國為俄國光學工業效命數年之久。

  但是耶拿和德累斯頓畢竟身為光學器材生產重鎮已長達近一世紀,就算被美、蘇兩國掠奪一空,但是很快的,當地留下的技術人員重新在東德耶拿恢復了蔡司公司工廠,“東蔡”成立,稱為Carl Zeiss Jena,以東蔡商標和西德的Carl Zeiss AG區別。

  1950年初,東西蔡為了蔡司的命名權打了官司,最後裁決是西蔡所得。自此,西蔡在西方國家有Zeiss的命名權、東蔡在東歐國家可以保留蔡斯的命名權。

  因此在40年代沒50年代初裁決前,東蔡的產品叫Carl Zeiss Jena,西蔡的產品叫Zeiss Opton。裁決後,同樣的產品,東蔡賣到西歐叫CZJ 或 Aus Jena,西蔡的產品叫Carl Zeiss 但產品賣到東歐只能叫 Zeiss Op。

  兩德統一後,東西德的蔡司廠又聯繫經營。總部仍在奧伯考亨,擁有員工3500名,同時在世界各地設有分廠。

1999年日本確善能開始了與蔡司的合作。他們建立了良好關係。

雖然歷史上有康泰時 (Contax)、潘太康 (Pentacon)乃至伊康 (Ikon)這樣鼎鼎大名的機身產品,但為了追求更為卓越的產品,蔡司選擇了與當時處在相機設計上升期的日本企業合作。它第一次合作的對象是日本的京瓷公司,蔡司將自己旗下的CONTAX的品牌使用權賣給京瓷公司,並且在日本生產鏡頭。這就是CONTAX G系列。現在的ZM鏡頭模式也有點沿用CONTAX,但是當年CONTAX G系列的機身非常成功,但是現在COSINA並沒有數碼機身。

  是的,數碼時代突然到來了。

  數碼時代的到來摧毀了相機生產基礎很差的京瓷公司,由於京瓷公司戰略性失誤,導致2003年起,CONTAX的品牌就停滯了,2004年,京瓷放棄相機事業,2005年京瓷停止使用CONTAX品牌,退出相機市場。也就是在這年,蔡司和COSINA確立和合作夥伴關係。

  蔡司和確善能的合作就這樣開始了,在數碼旋風席捲世界,並且確善能也已經參與了世界上第一臺旁軸數碼相機R-D1的製造的同時,蔡司仍然發佈了一款相機,那就是ZEISS IKON。這是一個被使用過無數次的名字,但是在現在,它專門指這臺旁軸。

  2006年1月,蔡司又發佈了單反鏡頭系統,全面入侵數碼相機業,由此,確善能和蔡司的聯合力量,成為了新型的單反相機副廠,而且和日本三大副廠的定位完全不同。由此蔡司確立了旁軸,單反齊頭並進,兩條道路。雖然是德國牌,但是機身和鏡頭很多都是日本造的,只有難度比較大的鏡頭是德國造的。

卡爾蔡司擁有自豪的五大結構,SONNAR,PLANAR,DISTAGON,BIOGON,TESSAR,還有一個傳奇結構HOLOGON,除了這個結構以外,其他的全都出現在了確善能的生產名單下。

這時的蔡司雙劍合壁,在光學領域已經是第一強者。在135領域還尚有康太克斯與徠卡抗衡(康太克斯採用卡爾蔡司),但到了120領域Carl Zeiss 便稱雄天下:哈蘇、祿徠兩大120巨頭都使用卡爾蔡司鏡頭。值得一提的是,進入數碼時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學外行的索尼也搖身一變,成為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業界老大之一。

下面我們說說蔡司近幾年都有哪有代表性產品:

  手機篇:

  遙想是2005年,當年的手機巨頭諾基亞帶來了一款驚為天人的手機——N95,高達500萬像素的卡爾蔡司攝像頭,防紅眼拍照功能在當時無以倫比,也是那段時間,蔡司奠定了與諾基亞的跨界合作。當時這款手機的面試,不亞於而今徠卡與華為的合作。

  這款諾基亞N95採用了雙滑蓋設計,可以輕鬆實現不同模式的轉換,在機身頂部配備了一個滑蓋鍵盤,並以類似觸摸感應的操作方式來實現手機的音樂和影片播放功能。屏幕採用一塊2.6英寸1600萬色TFT彩色屏幕,分辨率為240×320像素,顯示效果很細膩,層次感非常強。此外,N95採用了Symbian9.2操作系統,內存容量高達320M,CPU達到332MHz,機身存儲容量8GB。並支持microSD卡擴展,最高可達32GB,要知道這個配置在當年是頂級手機的標杆。

  500 萬像素 (2592 x 1944)CMOS傳感器搭配卡爾蔡司光學系統Vario-Tessar鏡頭保證了出色的拍照水平。

  同時,用戶可以通過藍牙無線技術存儲卡將相片直接傳送至兼容的打印機,或通過 USB 數據線將相片直接傳送至兼容 PictBridge 標準的打印機,預裝應用程序使用起來既快捷又方便;無需安裝,輕鬆上手。

  可惜的是,這款當時驚為天人武裝到牙齒的手機N95不支持3G網絡,當然,這也是後來諾基亞讓蘋果消滅的原因;同時電池續航時間較差,並且系統使用起來稍顯遲鈍,加上當年他高昂的售價,使得這款手機並沒有成為蘋果手機一般的劃時代產品。

 鏡頭篇:

  事實證明諾基亞與蔡司的合作並沒有在市場中掀起軒然大波,與之相反,老牌手機帝國諾基亞在新千年反而被後來居上的蘋果IOS與安卓小蘋果幹翻在地,漸漸消失於歷史的舞臺。

  於是,蔡司的新搭檔,換為了索尼,進入數碼時代,依靠蔡司與美能達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學外行的索尼搖身一變,也成為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業界老大之一

  蔡司也為索尼私人定製了兩套鏡頭,分別為單反a卡口和微單e卡口,筆者前幾年也用過幾枚這兩款鏡頭,事實上,兩套鏡頭的風格完全不同,e口是高銳度反差路線,就是傻銳,讓人覺得這鏡頭好牛,而a口走的相對古典的風格,全開分辨率高但是並不傻銳,細節層次豐富,拍人像化妝後甚至都不太需要磨皮,但整體觀感卻不會肉,色彩上既有現代蔡司的明快,還保留了點古典式油潤,包括焦外也頗具古典鏡頭的感覺,設計思路和佳能尼康新出的鏡頭都不同,這些新鏡頭和e口都一樣,走的傻銳的思路,也是為了滿足現在人們數毛的癖好吧。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就分別來說說兩款產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兩枚鏡頭。

  SONY Sonnar T* 135mm F1.8 ZA

  這枚鏡頭的評價非常之高。

  咱們無忌的陳年泡菜fruitbear曾經說:在2006年,Zeiss推出自動對焦的 Sonnar ZA T* 135/1.8,這枚鏡頭配以內對焦設計和兩片 ED 鏡片,近攝能力更達到了空前的 0.25 倍放大率。看起來這次 Zeiss 真的是登峰造極,估計應該也沒有其他人回應。不過這次蔡斯為了校正大光圈松那結構的邊緣像質和整個畫面的平均度,把結構增加到了 11 片。這是迄今為止最複雜結構的 Sonnar 了。看得出 100 多年底蘊的老牌光學大廠還是信心十足,當然近一公斤的重量和龐大的體積也是這個焦段鏡頭之最,估計也會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值得一提的是,這枚鏡頭在當年售價高達12000元人民幣,當年筆者還在上大學,要知道在佳能尼康用戶為主流的年代,索尼A卡口鏡頭的定位很尷尬,135ZA,720G,2470ZA,1635ZA,85ZA,35G等牛頭的價格都在萬元以上,就算是老古董美能達2870G也能賣6000+,好在,後來索尼索大好又發佈了劃時代產品—Nex系列。

  

Planar T* FE 50mm F1.4 ZA

索尼於2016年7月份靜悄悄的發佈了一款重量級產品——Planar T* FE 50mm F1.4 ZA(下文簡稱:FE 50mm F1.4 ZA)。

  作為全幅標頭的又一力作,索尼FE 50mm F1.4 ZA是E卡口家族當之無愧的標頭之王,這枚鏡頭滿足了各位對“刀銳奶化”的嚮往。

  這枚鏡頭是我的同事Kiwi測試的,這枚鏡頭給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素質。索尼FE 50mm F1.4 ZA鏡頭無論分辨率、焦外散景等表現都非常不錯,全開光圈和各檔光圈之間差距很小,其他常見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決,從鍍膜到特殊鏡片,這些手段在像差成像的時候都見到了非常明顯的改善。拍攝過程中,鏡頭對焦速度比較中規中矩,配合機身可以做到較快較準確的對焦,但並沒有像長焦鏡頭那樣果斷。

  帶來高畫質表現的同時,索尼FE 50mm F1.4 ZA鏡頭在體積和重量上做出了不小的讓步。鏡頭的體積要大於其他兩支50mm焦段的鏡頭,日常攜帶會更佔位置一些。重量稍沉,不過對於男生而言還可以接受。

  假如你們覺得這枚鏡頭就是蔡司的巔峰之作的話,你們就錯了,實際上蔡司為135系統私人定製了一枚牛頭,這就是:Otus 55/1.4

Otus 55/1.4

其實卡爾 蔡司早在Photokina 2012上就透露了他們正在研發Distagon T* 55/1.4。該產品的工程樣頭在Photokina 2012和CP+2013上都進行了展示。直到2013年10月這支頂級手動鏡頭才正式發佈,最終型號為Otus 55/1.4,提供佳能EF、尼康F兩種卡口,定價高達3999美元。

  日本同行甚至將這枚鏡頭譽為:惡魔的鏡頭。

  該鏡頭中的“Otus”是拉丁文貓頭鷹之意,蔡司藉此寓意鏡頭擁有出色的夜視、夜拍能力。以鳥類來命名鏡頭系列對於蔡司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此前針對無反相機推出的自動對焦鏡頭便以Touit命名(一種鸚鵡)。

  Otus 55/1.4這枚鏡頭獲得了海內外一片好評,它體現了卡爾蔡司力求完美的設計理念。展現了極佳的光學校正性能,從畸變到色差都控制的非常不錯(暗角比較明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支鏡頭即便是在F1.4最大光圈下也能拍出銳利的圖像。這是這款鏡頭最大的優勢,可以說是“全開黨”、“數毛黨”眼中的神器!

  事實上,這枚鏡頭拋除手動對焦,體積過大和高昂的售價,這枚鏡頭幾乎趨於完美。

  Otus 55/1.4通過鏡頭結構變革,確實可以提供非常出色的光學性能,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事實上,筆者接觸的比較多的蔡司鏡頭還是旁軸鏡頭。

  ZM鏡頭對於絕大多數的旁軸用戶來說,絕對是除了徠卡之外的不二之選。

  同樣都是確善能旗下,ZM和VM的頭究竟誰更好?這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到底什麼算是好鏡頭?其實要說一個鏡頭絕對好,要讓每個人都說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沒有絕對好的鏡頭,就連徠卡35/2A也毫不例外。

  ZM頭和VM頭屬於兩種完全不同追求的頭。

  ZM頭作為蔡司在旁軸領域的錘子產品,延續了CONTAX G系列破滅以後新的旁軸系統頭,其競爭對手仍然是德國徠卡鏡頭。而且這一群鏡頭裡,幾乎全是廣角鏡頭,這是蔡司和徠卡競爭最激烈的地盤。追求高還原,小變形,高畫質,同時也犧牲了光圈,追求最大穩定性,是ZM鏡頭的特點。

  關於made in 德國的玄學,無需贅言,至今依然有很多人懷疑蔡司ZM的血統,認為COSINA只是一家二流磨鏡片廠。其實就我的使用來看,ZM鏡頭的做功不賴,特別是對比VM鏡頭,ZM頭的一檔光圈有3小檔,而VM頭只有2小檔。

這可以看出ZM頭更加精密,更加複雜。COSINA的做功絕對一流。而且ZM鏡頭作為蔡司的看家寶之一,都是德國人自己操刀設計的,和VM鏡頭福倫達自己開發,自產自銷完全不同。而且沒一枚鏡頭都經過檢驗,都有檢驗師的親筆簽名,製造非常認真,看了都讓人感動。(雖然是COSINA造的,但是檢驗師都是德國人,他們要一枚一枚檢驗ZM鏡頭,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COSINA造的,ZM卻要比VM貴)

  總結篇

  從古至今,大家對蔡司的評價都是褒大於貶。

有人說,色彩的表現幾乎是“神經質”的,網上有人甚至分析出卡爾蔡司今天有“7大特點”,他們分別是:色彩(色還原),明暗,層次,立體感(質感),逆光,模糊,透明感。

  光影的玄學我一直不想過多評論,一萬個人眼裡一萬個哈姆雷特,單純從廠商發展來說,蔡司無疑是這個系列文章中幾家發展最好的一個。

  幾經風雨,顛沛流離,蔡司從二戰至今發展確實不易,從京瓷CONTAX的的曇花一現到數碼時代確善能的借屍還魂;蔡司從M卡口鏡頭,到單反ZF/ZE/ZA卡口鏡頭,到目前與索尼的強強合作,蔡司重新在當下日本相機市場中站穩了腳跟,同時又重新將其影響力施加在已經面目全非的相機世界裡。

  對於這一切,我需要向這個品牌致敬。


色影無忌


對於工業批量生產的攝影鏡頭來說,質量是設計出來的,而並非製造出來的。也就是說,設計比製造要重要得多了。


蔡司鏡頭,不追求性價比,所以才能確保高質量


一個很簡單的反問就是,你覺得,降低售價,還能毫無保留的追求頂級的質量嗎?

因為你在設計這個產品的時候,已經確定了目標,那就是毫無妥協的頂級質量,當然,也是令人感動的昂貴价格了。


一旦定下來了設計目標,那麼,生產製造也是按照這個設計目標來運行的了。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富士康的工廠了。


富士康的工廠,幾乎什麼東西都可以製造或者組裝。

同樣的一個流水線,可以生產出不同品牌的筆記本電腦或者手機。

但是,這個不同品牌的筆記本電腦或者手機的質量,其實不是由富士康決定的。


我們還是來解析一下,蔡司鏡頭的質量是怎麼保證的?


一、蔡司的商標掛在這裡,就可以做昂貴產品,就可以賣出去

比如說,蔡司的合作伙伴,他不用蔡司的名頭,掛自己的名頭,就不可能賣這麼貴,你賣不了這麼貴,就無法可持續的生產銷售頂級鏡頭。


大家都知道,蔡司的合作伙伴有很多家,我具體就不點名了。

我只是想告訴大家,蔡司的這個商標,能夠確保高價產品的可持續的生產和銷售,而這是蔡司能夠確保質量最根本的關鍵所在。


二、蔡司自身的嚴謹和毫不妥協

如果蔡司自己鬆懈,管理鬆散,管理層貪汙腐敗,那肯定質量就無法達到設計的質量。

要想達到設計的質量,生產製造環節也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標準來執行,不能有半點的馬虎。


而這生產製造的高標準,也是以高薪水為代價的。也是以員工的低流動率為代價的。


總之,蔡司的這一套貴族體系,只有蔡司才玩得下去。蔡司的合作伙伴,離開了蔡司,自己根本是玩不下去的了。


就好比福建很多工廠,給nike或者阿迪做代工,可以生產製造出世界一流的鞋子。但是離開呢nike或者阿迪,自己怎麼搞也搞不出那麼高質量的鞋子了。


光線攝影學院


值得信賴的老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