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世界上的語言元音差不多都是aeiou?

為什麼世界上的語言元音差不多都是aeiou?

說到元音,就算我通俗的解釋,那也是“肺部衝出來的氣流通過聲帶,均勻的通過我們口腔發出的聲音”,這樣可能有人看的雲裡霧裡,當時如果我們引入一下“輔音”的概念,大家應該就很容易明白了,那就是一切的輔音,本質上都是一種“破壞發音”的行為。

啥叫破壞發音呢?也就是說,我們常見的p、b,這就叫“雙唇塞音”,也就是用你嘴唇“塞住”發音,而像d、t這種,一般都是“齒齦塞音”,也就是舌頭擋在你牙後面那個小坑的“破壞音”,再比如g、k這種,叫做“軟顎塞音”,也就是用你舌頭頂住你上牙膛後面那個軟的部分,形成的破壞因。

除了塞音這種強硬的阻塞方式,還有一種被稱作“擦音”的輔音,這種阻塞方式就相對輕柔,就比如同樣是“雙唇”,它的擦音就是我們常見的f(漢語是唇齒)。那麼齒齦呢?就是一般情況下的z、s,那麼軟顎呢?那就是漢語裡的h。

為什麼世界上的語言元音差不多都是aeiou?

說到這裡,你會發現我們語言中大半的輔音,基本就都被搞出來了。說到這裡你也就會發現,其實大多數語言裡不同的發音,基本都是雙唇的作用、舌頭和口腔的作用而形成的,既然輔音是用這些東西對氣流破壞,那麼一旦你讓你的舌頭和口腔不對氣流進行阻礙,而是均勻的發出聲音,那就是元音沒錯了。

那麼根據我們前面說的理論,在不對氣流阻礙的前提下——元音就擁有這樣的三個變量——開口的大小(舌頭的高低)、舌頭的前後、是否圓唇,於是這樣的一個圖就出現了

為什麼世界上的語言元音差不多都是aeiou?

圖:國際音標(IPA)元音表,我加了一下中文註釋,再提醒下,每一個點左邊是正常右邊是圓唇。整個圖的形狀也很好理解,你越閉嘴舌頭伸的也越長。

那麼我們常說的aeiou是什麼呢?其實這個本是拉丁語裡面表示短元音的字母,如果按照上面的那個表分別是——[a]、[ɛ]、[ɪ]、[ɔ]、[ʊ],我們可以在這個圖上再標一下

為什麼世界上的語言元音差不多都是aeiou?

圖:拉丁語短元音aeiou在IPA上的位置,長元音的話,分別為[aː] 、[eː]、[iː]、[oː] 、[uː],可以去掉“冒號”之後再上圖找一下位置,會略有不同。

你會發現,這幾個元音分別有了“開前元音”——a、“半開(半閉)前元音”——e、半開後元音——o、“閉前元音”——i、“(半)閉後元音”——u這幾類,基本上覆蓋了前面所說的三個變量。

就像我前面說的,人類語言這麼多,但是輔音也存在相當多的重合,那元音也是必然的,不過這也僅僅是“重合”而已,就比如在英語裡就有著如[æ]這樣的“半開前元音”、[ʌ]這樣的“半開央元音”等,我們看一下圖

為什麼世界上的語言元音差不多都是aeiou?

圖:英語裡存在的元音,你會發現和國際音標其實是略有不同的(如國際音標的半開後元音[ʌ]變成了半開央元音)。

不過就像我以前文章裡寫的一樣,很多人都會說學習“英文字母”、“法文字母”、“德文字母”等等,其實原則來講,這些字母本質上都是拉丁字母,因為羅馬帝國的元音,歐洲除了希臘以及部分斯拉夫人用的是希臘系字母,其他基本都採用了拉丁語的字母體系,畢竟就像我前面說的,這拉丁字母基本上還是保持了三個變量中的各個特點的,就比如[æ]大部分都變成了a來拼寫,[ʌ]大部分也都變成了u等。

所以aeiou這五個元音,也就套用、組合而成了各自的語言中,這也造成了我們學英語時各個字母讀音的混亂的原因之一(當然最主要的元音其實還是“元音大轉移”,在這裡就先不說了)。

當然,其實古英語和中古英語裡,就存在"æ(Æ)"這個字母來表示現在的[æ],就比如牛頓的那個“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寫成“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再比如日語裡,雖然也用拉丁字母造出了自己的“羅馬音”——a、i、u、e、o,但是卻大約讀成“阿、一、烏、誒、哦”,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日語是一個基本不“圓唇”的語言,也就是說日語這幾個元音,除了o都不是圓唇音,這也就是你總感覺日本人說話嘴不動還沒啥表情的原因,我們來看下日語的元音圖

為什麼世界上的語言元音差不多都是aeiou?

圖:日語元音,也就是あ、い、う、え、お(a、i、u、e、o)的實際讀音,無圓唇,學日語的同學可以練習一下。

那麼最後,相信大家都好奇,我們普通話裡的“a、o、e、i、u”,在這個圖標裡都應該是啥呢?

為什麼世界上的語言元音差不多都是aeiou?

圖:普通話裡的“a、o、e、i、u”。

你會發現,aiu和拉丁語基本沒差別,只不過我們的o,是個圓唇半閉後元音,所以才有了特有的“窩”音,而最奇怪的,當屬我們的“e”,這個音在國際音標上是一個奇怪的字母——[ɤ],關於這個發音,其實還有很多故事,但是我太困不想說了。

那麼除了這些,再補充漢語裡兩個特殊的,就比如ye、ie裡面,e發音就不是[ɤ]而是[ɛ]了;所以你看,“一字母多用”這種情況我們也存在,而漢語裡還有個ü,其實就是上面橙色圈圈裡的那個“閉前圓唇元音”[y],也就是[i]的圓唇音,不過我們當時還是用了德語中,u加上變音符號“魚眼睛”的“ü”,而沒有補上沒用的“v”,也體現了對拉丁字母體系的繼承。

所以啊,不要總聽一些培訓機構找來的外教Tony老師說你的發音不標準,這群哥們根本就沒搞明白,其實不是你發音不標準,是你根本發音就放錯了地方。

為什麼世界上的語言元音差不多都是aeiou?

總結一下,那就是因為西歐以及它的爸爸羅馬帝國的影響力,這一套拉丁字母體系被各個語言賦予了新的生命。如果把握本質的話,語音學理論其實很好玩,我們中國人很多時候容易受到漢字、拼音固有思維的控制而忽略這些,所以切勿因為字形的固定而忽略語音,這兩個東西相輔相成但是又不是嚴絲合縫

所以千萬別把這些東西搞死,因為人類語言是和自然的流變有著密切關係的,在學習中感受差別,感受變化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語言,參差多態也是幸福本源嘛。

沒準,你就會在這些東西里,發現一個學習語言的新大陸,不過是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