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卡普|湘西土家織錦

土家織錦產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錦,歷史源遠流長。為我國少數民族織錦之一。土家織錦民間稱為「打花」,傳統織錦多作鋪蓋用,土家語稱為「西蘭卡普」,意思為土花鋪蓋。

土家織錦俗稱「西蘭卡普」。所謂「西蘭」就是被面;所謂「卡普」,就是花,兩句連接起來,就是一種「帶花的被面」。這種傳統的工藝品,過去都是自產自用,即土家人自種棉花自紡紗,自己織布繡花,在全國鮮為人知,更不用說揚名世界了。

西蘭卡普|湘西土家織錦

西蘭卡普的傳統題材「老鼠娶親」。

西蘭卡普以紅、藍、黑、白、黃、紫等絲線作經緯,通過手織——後來用機械挑打交織而成。主要用作被面、床罩、窗簾、桌布、椅墊、包袱、藝術壁掛、錦袋等,色彩對比強烈,圖案樸素而富誇張,寫實與抽象結合,極富生活氣息。其圖案有以土家歷史為題材的,如四鳳抬印,土王五顆印之類;有以生活風習為題材的,如雙鳳朝陽、龍鳳呈祥、麒麟送子、福祿壽喜、鯉躍龍門、五子登科、鴛鴦戲水、野鹿含梅、老鼠娶親等。有以自然風光為題材的,如張家界風光、土家吊腳樓等;也有以動物植物為題材的,如猴兒花、虎頭花、貓腳跡花、狗牙齒花、玫瑰花、菊花、月月紅等等。

西蘭卡普|湘西土家織錦

土家織錦不僅僅用來做被面,也用來做衣服的精美配飾。

土家織錦工藝獨特,造型美觀,內容豐富,專家稱它是足可與湘繡齊名的母親藝術。土家山寨把能否挑花繡朵作為衡量一個土家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誌,土家情歌雲:

白布帕子四隻角,

四隻角上繡雁鵝;

帕子爛了雁鵝在,

不看人材看手腳。

(湘西方言韻腳)

「西蘭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藝中的一朵奇葩。

西蘭卡普|湘西土家織錦

在土家族習俗中,土家姑娘從十一二歲起就開始學習彩織。姑娘結婚時必須有自己織出的打花鋪蓋作嫁妝。因而,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裡總是起早貪黑,精心製作她心愛的打花鋪蓋。關於打花鋪蓋的來歷,在土家族地區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傳說:遠古時代,有一位心靈手巧,穿針走線,織了有100 種花朵圖案的西蘭卡普。後來,受到了嫂子的嫉妒,誣陷她夜裡出門私會,敗壞了門風,挑唆其兄,將她殘害了。噩耗傳出,土家族姑娘非常懷念她,把她織的彩錦,取名打花鋪蓋。成了土家姑娘的嫁妝。現在打花鋪蓋均用三塊西蘭卡普綴連而成。

西蘭卡普|湘西土家織錦

西蘭卡普|湘西土家織錦

西蘭卡普|湘西土家織錦

西蘭卡普是以深色的錦線為經線,各種色彩的粗絲、棉、毛絨線為緯線,進行手工挑織。它色彩豔麗,圖案新穎,多達幾百種。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自然景 物、禽獸、傢什器具、鮮花百草;二是幾何圖案,最常見的是單八勾、雙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圖案,如喜、福、壽等。整體效果古樸典雅,層次分明,惟妙惟肖,光彩奪目。

關於「西蘭卡普」的起源和發展,史籍中只有零零碎碎的記載。《後漢書·西南蠻夷傳》所說哀牢夷「織文革綾錦」的「蘭幹細布」,就是土花鋪蓋的前身,稱「武陵蠻」有著「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斕」的習尚,「武陵蠻」就是歷史上對土家族使用過的一種稱呼。

土家族長於織作的悠久傳統一直保留下來,直到改土歸流前後,不論男女還保持著「喜斑斕服色」的習俗。一般文獻上對於土花鋪蓋給予了諸種不同的名稱:同治年間修的《龍山縣誌》雲:土錦「績五色線為之,色彩斑斕可愛。俗用以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稱崗巾。」《永順府志》雲:「斑布即土錦。」「土人以一手織緯,一手用細牛角挑花,遂成五色。」所謂「崗巾」「土錦」以及「土絹、崗錦」等相似稱謂皆指土花鋪蓋。

西蘭卡普|湘西土家織錦

雖然西蘭卡普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手工藝的傳承仍面臨老齡化問題。

土花鋪蓋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有著實用的、禮俗的和審美的三方面的意義,不僅以經久耐用著稱,而且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妝,客觀上是女家經濟地位的標誌和女兒有無教養的憑證,在受人觀賞的嫁妝行列和任人品評的新房陳設中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土家妹子出嫁時都有自己親手編織的土花被面,新娘父母以精美的土花鋪蓋陪嫁為榮,娶媳之家也以此來推測新娘針線活的巧拙賢愚。可見,土花鋪蓋的編織者絕大多數都是些從10餘歲左右到20來歲的青年女子,她們正處於愛情萌芽及對未來滿懷著希望和幻想的年代,特地從深山裡找回紅花、梔子、薑黃、洞洞樹、五倍子等野生植物,製成染料,將自紡的棉紗染出各種顏色,稍有空閒就坐在木機旁挑花刺繡,在木機上的緯線裡填上彩色紗線或絲線,織出別出心裁的圖案花樣。

西蘭卡普|湘西土家織錦

如何將古老的工藝傳承下去,為現代生活所延續,也是西蘭卡普面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