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稀了好還是種密了好?

北方農村網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現在已經到了秋收的季節,玉米也已經陸續進入收穫季節了。玉米密植問題其實很多農戶關心的問題。之前看過有人說玉米想要高產一定要密植。但是這裡個人認為還是那句話必須要:因地制宜!

玉米種植怎樣的密度更合理?

首先需要了解的一點就是玉米的種植密度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的,如果不瞭解清楚,盲目的追求高密度的栽種方式,最後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品種問題是影響種植密度的一大因素,玉米的品種多樣,玉米的密度適應性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緊湊型雜交種的玉米品種耐密性比較好,而平展型的玉米品種的耐密性要比緊湊型要差一些。具體來看的話,豎葉型早熟玉米品種,這種玉米的耐密性比較好,豎葉型玉米葉片向上生長,株型緊湊。一般每畝種植4500株左右。平展型晚熟玉米品種,這種玉米品種的耐密性比較差一些。一般每畝種植3200株左右,因為這種品種的玉米品種株型比較高,葉片寬大,穗位和主杆的夾角比較大。另外還有處於二者之間的玉米品種,這種玉米品種的耐密性比較適中,一般種植3500株左右即可。

除了品種的問題之外還需要考慮的土地水肥狀況問題,像西北地區,由於灌溉問題比較差,降水比價少,玉米的生長受到影響的地區多屬於旱作玉米區域,這個區域水分條件很難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所以更適合稀植玉米,避免整體生長不良的狀況。黃淮南部、西南和南方玉米種植區的玉米種植密度也不是很高,這主要是由於這些地區的降水和西北地區的降水量剛好相反,這些區域的降水量較高,雨水過度也不利於玉米生長,尤其是苗期雨水過多會造成玉米苗生長受到影響,不利於成苗。玉米生長中期雨水過多,容易造成徒長,倒伏等情況出現。所以這部分地區也不適合玉米密植。

東北、黃淮平原區是我國的玉米種植主產區,這部分地區降水適中,灌溉條件良好,玉米生長狀況良好,這部分地區就是適合密植。

另外就是研究發現熱量也是影響玉米種植密度的一大問題,熱量條件會影響玉米生長狀況,所以對於東北地區熱量條件比較差的地區,這地區由於熱量條件較差可以適當提高種植,增加玉米之間的熱量存儲,適當的密植有利於這些地區的玉米生長。另外是有玉米地塊的產量問題也是影響種植密度的因素,對於中產地塊種植密度可以適當降低。對於平展型的玉米品種一般種植3000株左右,對於緊湊型的玉米品種種植4000株左右。

對於中高產的地塊,玉米畝產能夠達到1000到1200斤的地塊,玉米種植密度可以適當的提高。對於高產地塊,畝產較高,達到1300斤以上,這些地塊的玉米種植密度要更密集一些。所以還是需要因地制宜的選擇玉米種植密度,不可盲目的追求密植。(三)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玉米是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現在即將進入玉米的收穫季節。那麼玉米種密了好還是種稀了好呢?


其實,種植作物注重的是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讓植物很好的利用水、光、養料等資源。

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應該讓陽光儘量多地照射到農作物上,儘量少照射到空地上,並且要儘量避免農作物互相遮光。

如果種密了的話,玉米生長過程中葉片會互相遮擋,相互爭奪陽光,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在玉米棒生長期,玉米棒生長空間會擁擠,會影響玉米棒的生長。而且有限的土壤條件、肥料,過多玉米會生長髮育不良。

最終產量也會收到嚴重的影響。

如果種植過稀的話,陽光、養料等條件會很充足。玉米生長得也會很好,他的顆粒很會很飽滿。但是過稀的話,會浪費了一些陽光、肥料等資源。而且數量會少,及時它的質量很高,最終它的產量也不會很理想。

所以,合理密植是非常合理的, 既充分利用了各資源,而且使產量更大化。


農業引擎


此問題一是好久之前的問題了,回答者已有七十多位,今天再次受到邀請,那我也就我的觀點論述一下我對玉米的密植度的看法。

我沒有看過你問題中所描述的“七論”,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敘述玉米種植密度問題的。但我可以明確的對此問題說出一個觀點,因地制宜,合理密度種植。

如果你的地原本就比較瘦弱,你還要加大密度種植,這就形同一個瘦弱的人,原本沒有多大力氣,你還要讓他背抗重物,把人累垮不說,也要把你的物品摔了。

在玉米種植上,不能僅靠用數量求高產,雖然密度大了,結的穗多了,但穗子的大小卻有了詫異化,同樣難有高產。並且,玉米過度密植,影響了通風與光照,營養供給也會大受影響,還容易發生倒伏現象,這不得不說有時真是適得其反了。



在玉米種植上,對於土壤較肥沃的地方,可以適當密植,但絕對不可過量,具體可參考本地一般種植密度即可。所以說玉米種植過密或過稀了都不好,適度才最好。


農大知事


玉米種稀了好還是種密了好?

不管是稀種還是密種都不能達到高產,只有合理的種植密度才能使玉米高產。

先來說稀種,種玉米經常會遇到播種機卡種出現玉米斷苗的現象,雖然會進行補苗,但是密度肯定沒有之前的高。這樣的玉米棒會比普通的玉米棒大,籽也會更加飽滿,但是奈何數量少,所以總體的產量也不會比密種的產量高。

再來說密種,大家都知道玉米要間苗,有時候看著挨著長的兩棵玉米都挺好的,便會心軟都留下來,但是兩棵玉米爭奪養分、水分和光照,雖然起點高,但是在生長的過程中因為養分、水分和光照都不充足,反而沒有在苗期就很弱的玉米長的好,雖然種植的數量多,但是每個玉米棒只有一半有籽,上面全部都是空籽,自然產量也不會高出多少。



所以個人覺得,要想玉米高產,一定要根據玉米的品種來選擇種植的密度,農民要想有個好收成很不容易,千萬不能盲目去實驗。


農人馬小妞


玉米種稀了好還是種密了好?這問題問的有點兒籠統,不知題主所謂的稀和密究竟是多少。很簡單的回答就是:種稀了不好種密了也不好,任何農作物都有最佳的株距和行距,不是隨便亂種的。

生活在農村的農民都知道,玉米種稀了通風好,可以增強光合作用,同樣多的肥料玉米棒子會長得很大;不過假如能夠種一千棵玉米的土地,你只種了五百棵,那麼即使玉米棒子再大也會減產,因為這相當於浪費了一半的土地。當然,如果僅僅為了能夠節省土地而將玉米種的密不透風,也是不可取的,種的過密,勢必影響通風和採光,玉米苗都會長得細小發黃,看上去面黃肌瘦的,怎麼可能長出肥碩的玉米棒子,這是一個最簡單不過的道理。



另外,種的稀還是密,要根據具體情況,套種還是直播也有區別。而且也要看土壤成份,如果是山耩薄地,相對可以種的稀疏一點兒,如果是土壤肥沃的窪地,自然可以稍微密一些。還有,也要看追肥情況,如果種的密了,可以多加追肥,那樣一般不會有太大影響。其實至於一畝地究竟應該種植多少玉米,也沒有具體的數字,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在我們老家這裡,一般的株距是30cm——40cm左右。

種玉米的時候,撒種的那個人,丟下種子的同時用腳輕輕踩一下泥土,所以一般是用腳大體估量株距。在這裡提醒大家一句,種子埋進土裡以後,只能是用腳輕輕的帶上土,切不可用力去踩,否則種的玉米太深不容易出苗,那樣直接影響出苗率。

這只是今年我種玉米的一點兒體會,說的不知是否有道理。大家有什麼好的經驗,希望可以留言分享。


小十六123


玉米種植是稀好,還是密好,通常要根據種植方式,品種及土壤肥力等綜合考慮,使玉米產量的穗數、穗粒數及粒重三要素間優化最大值,才能確保高產穩產。

玉米生長需要一定株數及充足光照、水肥和適宜溫溼度等,並避免倒伏早衰和病蟲害影響等,才能確保提高產量。如果種植過密則穗小,且易發病蟲害,後期易倒伏等,尤其高杆大棒品種嚴重;過稀則穗少,同樣影響產量,尤其穗小適宜密度大品種更是如此。玉米種植時一般柱形緊湊,矮稈,生育期較短品種可適當密植,反之宜稀值,一般春玉米較夏玉米宜密些,土壤肥力低田塊一般要密植,肥力高田塊可適當稀植。育苗移栽的玉米,植株較矮壯、可比直播的適當密些。同時還要結合玉米種植方式等進行考慮。比如:

1. 等行距單株留苗:一般行距50-65釐米,株距20-30釐米。具有植株分佈均勻,能充分利用地力光照等,適於肥料較低,種植較稀時採用,但後期通風透光差,要注意病蟲害防治及適時打葉通風技術。

2. 等行距雙株留苗:一般行距60-70釐米以上,株距35-60釐米,每穴留雙苗,苗距6-10釐米,相鄰兩行以錯穴呈三角形為宜。

3. 寬窄行種植:寬行距85-100釐米,窄行距30-48釐米,株距視密度而定,一般25-36釐米寬窄行以三角形錯穴單株留苗,寬行可以套種花生或大豆等矮稈作物,以增加附加經濟收入,次方式一般種植密度大,即保證了單位面積總株數,又便於田間管理操作,同時還能利用邊行效應,提高增加產量,適用於肥力較高田塊種植。

總之,玉米種植是稀還是密要根據品種特性和種植方式等綜合考慮把握,同時,還要結合適時化控,除草,施肥澆水及病蟲害防治等配套技術,才能確保增收高產。


玉米花生大講堂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國是小農業,家庭式為主等,我就不一一論述了,並且以縱觀來看土地有機質含量低,農藥化肥施用過量,以及小型農機具很難打破犁底層,這樣本身就制約了農業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極早熟地區種植的德美亞1號,密度為6000株/畝,黑龍江大部分區域,吉林和遼寧省密度大約為3700-4500株/畝,山東、河南、河北等黃淮海地區密度大約為4500-5500株/畝,西南雲貴川山區一般都是一穴雙株,由於受到日照影響,密度相對來說更低一些,所謂的稀植大穗品種。

所以說,種植稀密,不能一概而論,並且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跟品種自身特點合理密度種植。因為就那我們搞育種來說吧,通過廣泛的農學試驗可以看出,有的品種過稀植,或者過密植都會影響到產量,有時候還會出現更嚴重的減產或者絕產的問題,這是因為根據種子親緣關係自身的特點以及氣候條件決定的。

目前來看,國內的品種同比美國大農業生產,不論是產量和密度都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在於土壤肥力以及種子自身的制約性,畢竟國內不是玉米的發源地,都是引進過來的。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合理的種植才是最關鍵。


(上圖為種植密度過大,突尖嚴重,影響產量)

(上圖為合理密度種植)


種業三國


“七論”玉米降密度, 穩定高產是正道

序言:2017年2月初,一位內蒙古呼和浩特網名“綠色莊園”的種田戶反映,畝密度6000株以上,連續兩年賠錢。由此,筆者決定將自己近幾年保存的科技資料公開,也算給一些“頭腦過熱”狂熱分子們澆一點清醒的涼水吧。

玉米種植,所謂的“高密度”和“超高密度”,至少現階段在當前的中國是不現實的因為適合的品種不到位。

筆者不同意當前極端的追求“高密度”,也不是倡導極端的“稀植”,僅僅是對當前玉米種植中“過於密植”造成的諸多弊端而提出適當降低密度的“中等密度”的觀點。請那些迷幻著“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的狂熱分子們,以及更多沒有時間學習和思考的人們,能冷靜理性地看完本文,然後再全面地、客觀地做出自己的分析和總結。

“一兩個例子或許是忽悠人的,多個例子相互驗證才是提高自己的”——這是筆者從事農技推廣近30年來的最大感悟。下面筆者將從

“高密度與籽粒機收”、“增產問題”、“品種問題”、“耕地問題”、“肥水問題”、“倒伏問題”、“病蟲害問題”七個方面逐一的分析論述。

“七論”玉米中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1)

高密度與籽粒機收的關係: 籽粒機收品種不是當前的普通品種

適合機收的品種,早熟、矮稈、棒子小的玉米品種增加密度,不等於所有品種都適合增加密度。

全國農技推廣中心主辦的“2016年國家玉米新品種核心展示示範”的20個品種中,“蠡玉88”赫然以畝密度3300株位列其中。據河北成安縣調查數據,畝密度3300株畝產1440斤,和其中一個5000株基本不倒伏的品種畝產1431斤相比,產量基本相當。

2017年3月30日,筆者以北方農村網專家顧問團的名義有幸採訪了全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玉米首席專家李少昆博士,李博士指出:“黃淮海地區的密度從2009年到現在的8年間,收穫密度沒有增加,就是4100~4200株。有的品種耐密性強,密度可以高一些,比如,我們推廣籽粒收穫,就需要增加種植密度,因為籽粒收穫的品種成熟期要短。生育期短的話,生物量小,它要通過增加密度來提高產量。”

李博士指出:種植密度增加比較快的是東北地區,比如,黑龍江的第三、四、五積溫帶,每畝種植5000多株近6000株;還有新疆灌溉地區也增加了,主要跟他們選用“適合籽粒收穫的品種”有關係。

“七論”玉米降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2)

增產問題:密度提高之後又增產多少呢?

“七論”玉米中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3)

品種問題:高抗又很高產的“耐高密”品種,真的有嗎?

“七論”玉米中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4)

耕地問題:“看美國地圖,走中國的路”,現實嗎?

“七論”玉米中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5)

肥水問題:肥水投入產出比,值不值?

“七論”玉米降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6)

倒伏問題:玉米不倒伏,你有多大把握?

【你家玉米倒伏啦?!】
要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今後不倒伏:
①選擇抗倒性強的品種【別聽賣種的忽悠】。
②施肥多用鉀肥,噴施藍色晶典和控旺劑,或噴施“玉米壯漢一噴十防”專用產品(1盒5樣)。
③合理稀植,不要太密。
④別一次性大量施肥而不追肥。

“七論”玉米中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7)

病害重、蟲害重、空棵、缺粒:你想好怎麼應對沒有?

給你更新、更真、更好的三農科技,“十星科技”幫你成為當地精英!

作者從事農業技術近30年,有足夠的經驗能幫助到你!

在該試驗中,春玉米畝密度3750株畝產1687斤達最高值,既高於畝密度3000株的畝產1633斤,也高於高密度的4500株的1673斤。但是,請注意:

3750株比4500株,增產約1%,
3750株比3000株,增產3%,
4500株比3000株,增產2%多,如此的增產幅度,增加密度有必要嗎?!


十星科技


本人做過多年的玉米品種試驗和栽培試驗,密度板是重點關注的項目。給大家說點有關玉米種植密度的“乾貨”。

玉米密度實驗是玉米品種上市之前必做的試驗。通過試驗,很容易畫出一個曲線,找到最佳密度。關於這個最佳密度,我的經驗是“看大不看小”。什麼叫看大不看小呢?如果說一個品種的推薦密度為4200株/畝,那麼你只要不低於3800株,不高於4400株,就都不會造成減產。這3800到4200之間是一個密度“非敏感區”,在非敏感區範圍內,產量都不相上下,所以千萬不要去糾結是4100株好還是4200株好。



種地有些變量無法準確預測和控制,如種子發芽率,播種後降雨情況,地下害蟲對出苗率的影響等。那在播種的時候,對一個已知最佳密度的品種,是寧可密一點,還是寧可稀一點?這要看品種的抗倒伏性如何。如果品種是高抗倒伏的,則超過了推薦密度也沒關係。如果品種有倒伏風險,就寧可稀一點。一旦因為某種原因沒有達到最佳密度會有一些減產,但減產的幅度很小;但如果一不小密度大了,遇上天氣不利,如雨大風大,造成倒伏,產量的損失是非常大的。

先玉335就是一個對密度反應敏感的品種,一旦超過3500株,倒伏的幾率就明顯增加。所以先鋒公司在推廣先玉335的時候,提倡用機器播種,並且把機器的播種盤固定下來,使你無法播得過密。這也是先玉335雖然是個容易倒伏的品種,但仍然推廣面積很大的一個訣竅。


種田博士後


這個問題這樣回答下吧。種稀,種密與種子特性,土壤肥瘦,施肥多少要求產量高低有關,再一個是與種子有關,玉米種子有稀植品種,畝植28oo株左右,中密品種35oo左右,高密品種4ooo株以,特殊高產田畝植55o0株以上,稀植棒大杆粗抗倒伏,中高密植棒小杆小易倒伏,但產量高,注意高密大水肥田塊要進行兩次化控,第一次6到8葉期,第二次12到14片葉噴施。春播東北,山西,唐山一帶畝產約10o0kg左右,夏玉米黃淮海畝產約6o0一一7o0kg左右,注意防治蚜蟲和玉米螟蟲

大家如在生產中遇到什麼難題會針對性逐一答覆的,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