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金陽:扭虧爲盈從來都不是難事,我們終將從勝利走向勝利

【邁點網訊 王丹丹】在瞬息萬變的時代,15年,不算太長。15年,足以決定一家企業的成與敗;15年,也可能改寫一段人生際遇的起承轉合。華僑城主題文化酒店在15年內迅速成長為中國主題文化酒店的標杆,全新推出的“睿途”與“嘉途”將在“新長征”路上繼往開來。從一名普通員工到一家央企酒店業務板塊總經理,金陽在華僑城已快兩個15年,他用更長的時間紮根在酒店業,經歷了這個行業的跌宕起伏。

華僑城金陽:扭虧為盈從來都不是難事,我們終將從勝利走向勝利

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酒店物業事業部總經理 金陽

10月28日,恰逢華僑城主題文化酒店15週年慶,我們在熱鬧的“2016粵港澳酒店服務技能競演”現場的背景聲中,穿越回30年前的深圳。聽著金陽的深圳版《大飯店》故事,彷彿在品味一幅酒店老大哥的自畫像,感受他如何將那些酸甜苦辣的經歷變成企業和人生的財富。

創業者的心態勇敢都是逼出來的

“放棄政府職務來闖深圳,290塊薪水,領班級待遇,那是真正的下海,什麼都不要了,回不了家也回不了頭。社會沒給我們失敗的機會,也不允許我們失敗”。“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勝利才是成功之母,企業必須從勝利走向勝利”。“從勝利走向勝利”這個國企經營理論,金陽在不少行業峰會上都曾講過,時至今日,記者才明白這個理論的淵源。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少時代弄潮兒紛紛“下海”經商。當時,已在國企當選勞動模範、政府幹部的金陽,帶著東北人的闖勁兒南下深圳,在當時的深圳灣大酒店(今華僑城洲際大酒店)從基層開始拼搏,直至將酒店做到廣東省第一。在酒店業打拼多年,金陽笑稱自己總是碰到虧損的企業,但也總能扭虧為盈。“我來了,坐著中巴到各地去搞促銷,裝扮客人偵察客源。酒店原來生意很差,一下子給它收入翻倍,利潤翻好幾倍。1989年,我的獎金可能算是天文數字——兩萬塊,那是一套房子。”

回首過去,金陽感慨萬千:勇敢都是逼出來。“不成功則成仁,這就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性。”金陽一直都不曾忘記自己是個勞模,也一直在當勞模的路上打拼。“失敗就意味著淘汰,作為管理者來說,除了自己還有團隊,成功與否決定了很多人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數。”

狹路相逢勇者勝,商場也是勇敢者的戰場。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酒店業的市場競爭環境一直都是激烈而殘酷的,唯有勇敢者才能向前衝,才能去爭奪勝利的果實。這麼多年來,金陽一直在用這樣的理念感召和帶領著華僑城酒店人向前進。

華僑城金陽:扭虧為盈從來都不是難事,我們終將從勝利走向勝利

競爭的邏輯“精而強優”才是王道

中國酒店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壯大,已經湧現出很多自己的企業和品牌,不僅能夠在中國本土雄鎮一方,還在積極謀求海外發展,在國際化道路上大跨步向前跑。在奔跑的道路上,華僑城選擇了不一樣的發展策略:不是一味地做大,而是做精從而達到強和優,讓企業更有生命力,打造百年老店的品牌

“做企業像做人一樣,應該有獨特之處。”金陽告訴記者,他的內心其實住著一個真實的想法:我們從事的行業應該是追求品質、氣質和修養,而不應該是功利的、同質化的、快餐化的,企業應該積極主動去研發產品,讓自己有異於他人的獨到之處。遊歷了歐洲的酒店,金陽發現其實中國很缺乏有歷史感的經典酒店,“酒店時間越長,應該是越有價值,就像歐洲的那些酒店,隨著斗轉星移,它的氣質、內涵、修養會更好。”

多年的實踐,華僑城酒店找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之路:走主題文化酒店之路,將文化體驗作為酒店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文化去提升客人體驗,透過文化去提升酒店的內涵與氣質,借文化去打造精品酒店。

在金陽看來,做好酒店主題文化,一是要善於保留經典,在華僑城洲際大酒店至今還留著1982牆,很多酒店留存了原始的木材、大理石等等;二是要讓酒店成為城市本身的地標三是文化的融合,文化從來都不是單一的,中西合璧才有可能培養出“貴族”;四是文化生活化,酒店要有藝術文化、體驗文化、生活文化,“對藝術的追求和品位是骨子裡的東西,不在於錢多少,有時候多裝飾少裝修也能讓普通大眾感受到酒店藝術氛圍”。“酒店要做強做效益,關鍵還是要做精做優,出精品。”

華僑城金陽:扭虧為盈從來都不是難事,我們終將從勝利走向勝利

管理者的使命責任感永遠是第一位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也並非完全如金陽所說的那樣“從勝利走向勝利”,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總會有很多磕磕絆絆,不盡如人意。而有時候,也就是這些磨難造就了一個人的性格並影響其一生。

“人都是生活的無奈逼出來的。學了這麼多年管理,什麼對我的影響最大?我總結,其實是來自於家庭,小時候的經歷讓我懂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有責任感。”金陽在很小的時候,就必須肩挑“養家餬口”的責任,照顧父母和弟弟妹妹。青少年時期的磨礪,讓他無形中總想去挑大樑。1988年,他在2000港幣的三亞酒店與290人民幣的深圳酒店之中,選擇了更具挑戰性的深圳——扭虧為盈。憑著小時候“一定要對家庭好”的一股子韌勁,他帶著團隊把酒店做到了全省第一。“我覺得總經理信任我,我就留在這裡了。留下,就不能對不起人家對我的信任。”

在金陽看來,管理企業跟治理國家一樣,得要極強的責任感,這個責任感是百折不撓,要韌勁。“企業如果嚴重虧損,發不出工資,發不出獎金,員工可能要下崗,這是很糟糕的。但如果把企業搞好了,個人其實也不斷地在享受企業給予的好的收益、福利和發展。”

為實現扭虧為盈,金陽有的時候會花上一個多月的時間去“診斷”一家酒店“虧”在哪裡,“一個月不回家,很痛苦。”診斷書出來了,在“刮骨療傷”的過程中,痛苦的是企業,考驗的更是管理者。1980年代,在深圳灣大酒店時,金陽以部門副經理的身份,舌戰群儒,跟大多數同事明辯,讓他們接受自己的改革思路;到海景酒店,主抓大客戶銷售,實現生意爆滿,取消給出租車回扣這一當年盛行的促銷行為,一個月就扭轉了酒店多年的虧損。“管理者有很多面,首先是教導員,讓大家從善、要有一種精神氣質,也要學會當導演、調度、醫生、駕駛員、安全員、服務員……”工作30年,金陽不太習慣工作上碰到難事就去找上級領導,這就好比,從小都不會想著要去找父母解決麻煩事兒。“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只要你奮發圖強,就能創造很多奇蹟。”

在扭虧的戰鬥中,衝鋒陷陣,敢於跑在最前頭;在盈滿風平的日子,金陽樂意安安靜靜當個幕後的調度員。“中國式領導往往容易把自己當偉大領袖,什麼都要比別人強。這是不對的。我們更注重的是團隊,發揮一個團隊的作用,多元而不霸道,識人善用,和而不同。

”10月28日,華僑城酒店團隊領銜操刀“2016粵港澳酒店服務技藝競演”,活動集專業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受到業內外好評。

金陽說,誰都是從基層幹出來,是人也都會有小情緒,家裡的大孩子是最懂得怎樣去保護和照顧弟弟妹妹:對外,可以強勢一些;對內,不妨多一些溫柔與諒解。

華僑城金陽:扭虧為盈從來都不是難事,我們終將從勝利走向勝利

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凡事多做一些,千萬別怕吃虧

幾十年的商場打拼,金陽覺得最重要也可能是最累的事情就是,讓整個社會來支持企業的正常發展。“人的一天有白天和黑夜,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都會過;一個企業也會有困難的。企業跟人一樣,要想順,就要到處去栽培友善,他們會在企業需要的時候來支持你。”

金陽說,胡雪巖在一開始當夥計的時候,每天在門口給人打傘,別人覺得傻,但是你只有給別人打傘,有一天下雨了,你沒有帶傘,人家才會給你打傘。“做人做事不能太小家子氣。家裡的老大,總在家人受欺負的時候,衝在最前面;要在家裡遭遇困境的時候,做在最前面,我在到工地上拉小車扛水泥,農民工活都幹過了。如今,這些都成就了我。”

企業多為員工做一些,就會收穫員工的忠誠度。記得在一次採訪中,有位深圳當地的記者說,華僑城對員工很好,外面很多高薪職位都很難挖走華僑城的人。“員工對企業忠誠,原因有三:一是公司能讓員工發揮個人才能二是員工成功了,能在這裡獲得認可三是企業為員工提供了更多的平臺讓其發揮

。”酒店多為客人做一些,同樣也會收穫顧客忠誠度。作為行業的領頭者,企業也有責任和義務多位行業做一些貢獻。

記者手札印象金陽

在行業峰會上碰到過金陽很多次,每次給他拍照都會覺得很辛苦,因為他的表情太豐富了,想抓一個安安靜靜的瞬間太難了。他將之稱為自信。因為自信,他可以在大眾面前自由表達,無所顧忌。金陽一直都說,這種思維模式,不是人人都有,這些都是個人生活經歷的積澱,與自己的人生態度有關,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而已。就像這次採訪,他跟我聊了很多個人的經歷。這次深圳同行的記者評價金陽時,用了一個詞兒——真實。

在金陽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東北漢子的 俠骨柔情,也感受到了一個管理者的深謀遠慮。在更多像金陽一樣的酒店前輩身上有著屬於他們的時代故事與精神,這對於年輕的酒店人來說是一筆精神財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挑戰與使命,遭遇困難的時候,不妨想想,曾經有個酒店老大哥說過:扭虧為盈從來都不是難事,缺的是扭虧為盈的決心和行動,我們終將從勝利走向勝利。

meadin1 ∣一個有逼格的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華僑城酒店:運營不在思維套路而在於火候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