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參軍季,帶你認識一位黃土高原上的偉大士兵母親

題記:當年,小編採訪這位可敬的士兵母親,寫下了這篇報道,經各大媒體報道後,她的事蹟受到部隊首長和山西省委書記的表揚和批示。2011年12月26日,她被評為“2011感動隰縣十大人物”。評委會稱讚她:“你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但你更是一個偉大的戰士母親。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你瘦弱的身體是擋在孩子們前面的一堵牆;當生活的重擔壓在疲憊的肩膀上時,你心中的責任如不滅的火炬在熊熊燃燒。你用12年的辛勞和無私奉獻在隰州大地聳起了一座愛國擁軍的豐碑。”

後來,小編在網上看到當地的一篇報道說,解放軍報等媒體報道她的事蹟後,當地黨委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群眾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她建起了3間平房,時任臨汾軍分區政委和當地縣委書記等軍地領導來到張衛花新居,慶賀她一家喬遷之喜。那一刻,我心裡為這位士兵母親終於得到社會的關愛而欣慰。


又到一年參軍季,帶你認識一位黃土高原上的偉大士兵母親

夏日的陽光下,淡淡的山藥蛋花開滿了山崗。

村頭的莊稼地裡,張衛花埋頭忙碌著,遠遠望去,她那瘦弱的身影與腳下的黃土地融為了一體。田間地頭的艱辛和家庭經濟的困難,始終沒有壓彎她的腰桿,因為,在坪城村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她家目前是惟一懸掛“光榮之家”的軍屬戶,戰士母親的自豪和榮光支撐著她。


在家庭急需勞力掙錢的情況下,她毅然將兒子送去部隊當兵

那是2006年11月的一天,張衛花心急火燎地四處找人藉手機,說徵兵開始了,要給兒子韓建偉打電話,讓他回來參加體檢。

“這個婆姨神經錯亂了吧?兒子打工好好的,每月淨掙大幾百元,當那個兵能作甚!”有人不解。

張衛花心中則另有想法:咱老百姓過光景不能只算計自家小日子,國家需要軍人保衛,政府號召青年人踴躍參軍,把兒子送到部隊當兵,往大說是保家衛國,往小說是讓兒子出去鍛鍊長出息。

張衛花要送子當兵的消息傳開後,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的好心人為她犯了愁,七嘴八舌地勸道:

“孩子長大成為家裡頂樑柱了,你卻送去當兵,以後家裡生活咋辦呢?”

“你這一把乾柴的身板,好不容易熬得有了盼頭,從苦海里剛剛爬上岸,怎麼又想回頭跳進去呢?”

“你們家還有三四萬元的外債,孩子當兵一走,咋給人家還上呢?”

……

鄉親們的好心善意,張衛花都聽進耳朵裡了,也聽明白了,似乎都在理。一連數日,似乎她也沒了主意——關於往日的一件件窮酸事,像過電影一樣不時湧上心頭:

她清楚地記得,2004年3月,在張衛華為久病臥床的婆婆送終的第34天,丈夫突發心臟病離開了人世。兩位親人先後離世,留給她的是3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家裡除了一孔依山挖掘、幾近坍塌的土窯洞和十幾畝薄田外,就是近4萬元的外債,其中有一部分是“高利貸”。

她清楚地記得,有一年暑假後孩子們開學需要錢,家裡實在拿不出來了,張衛花便徑直來到縣城裡的採血站。工作人員一看她骨瘦如柴的樣子,連連搖頭,謊稱血檢不合格將她哄走了。哥嫂知道後,趕忙又拼湊了500元錢送來,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她還清楚地記得,因家裡窮得買不起化肥,每年一開春她就要早早起床,從村小學的公廁裡掏大糞,用扁擔送到幾千米山路外的田地裡。她一個體重只有90來斤、一風颳來能吹倒的羸弱女人,一春天掏公廁200多擔,肩膀上磨出了厚厚一層繭。

她更清楚地記得,兒子高中畢業前的一天,問她如果考上大學學費從哪兒來?她沉思良久後,婉轉地對兒子說:“大學咱念不起了,等年底你當兵去吧,聽說部隊考軍校容易些還免收學費呢。”談話之後沒幾天,兒子一拿到畢業證書,沒參加高考就直接出去打工了。

深為兒子沒能參加高考而感到遺憾、愧疚的張衛花,這一回鐵了心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她沒有繼續猶豫,斬釘截鐵地表示,困難總是暫時的,我生活再苦上幾年,即使是吞糠咽菜,也要放兒子出去闖一闖、長出息!縣人武部領導瞭解到張媽媽態度如此堅定,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稱讚道:“您太偉大啦,相當於抽出家裡的頂樑柱,送去做長城的一塊磚!”

身高175cm、相貌端莊英俊的兒子韓建偉,順利通過了人武部和接兵領導的面試、體檢和政審,被應徵到北京軍區某集團軍一個高炮部隊。

2006年12月5日,新兵啟程那一天,張衛花看著兒子穿上嶄新的綠軍裝,胸前戴著大紅花,高興地直抹眼淚。登車離別之際,她將家裡僅有的200元錢捏成個卷卷塞到兒子衣兜裡,貼著耳朵叮囑道:“到了部隊好好幹,不要惦記媽媽和家裡。”


兒子參軍走後,這位體重90斤的農村婆姨一個人支撐著一家四口人的生活

當記者見到張衛花時,很難想象她僅僅48歲,她蒼老的形象,與實際年齡極不相符。臉龐佈滿皺紋,一把乾枯花白的頭髮用皮筋簡單扎著,黝黑的皮膚嚴重缺乏水分,顯得乾澀,脖子上青筋顯現。給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她那雙手,或許是常年在田間野外勞作的緣故,看上去粗糙變形,指頭像燒黑的樹杈,手背瘦的只有一層皮,翻過手掌是厚厚一層老繭,摸上去幹燥堅硬。

這些,都見證了她的艱辛。兒子參軍走後,張衛花家裡就只剩下她和兩個女兒。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沒有任何發家致富的技術特長,身上揹著那麼多債,還要支撐一個家,談何容易。

韓建偉當兵走後的4年來,家裡第一年看病、交學費、買

種籽和家庭生活開支共有10100元,而果樹、玉米收入和養豬養雞收入總共僅有4800元;第二年支出15600元,收入7210元;第三年支出16650元,收入11400元,直到去年,由於增加了女兒打工和韓建偉的士官工資收入,家裡才開始扭虧為盈,全年支出6600元,收入13300元。

在這樣入不敷出的困境下,張衛花為了還債,省吃儉用到了極限,甚至生病也是能扛就扛。2008年初夏,她生病了,躺在炕上動彈不得,孩子們都不在身邊,圈裡幾天未有進食的豬餓得晝夜嗷嗷叫,鄰居們不知她家裡發生了什麼,過來一看才發現她病得不輕,急忙將她送進了醫院。幾天後,張衛花病好出院了,回家一看,才發現那條100多斤重的豬竟然餓死了。

村支書韓軍明說,自從張衛花丈夫去世7年多來,村裡人沒見她為自己添過一件新衣服,她穿的全是親戚朋友接濟的舊衣裳。但是,家裡再苦再難,她也硬撐著,絕不讓遠在軍營的兒子為此分心。

那年夏天,兒子打電話說要回家探親。得信後,張衛花趕緊買回六七斤豬肉和十來斤粉條,天天豬肉燉粉條給兒子吃。兒子感慨萬千:“媽,真沒想到咱們家也能天天吃上豬肉燉粉條啦!”她告訴兒子說:“是啊,我們平時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家裡很好,你就安心在部隊好好幹吧!”

張衛花把所有的苦難一個人默默扛下,她的付出常人難以想象。村子附近野山坡上盛產酸甜可口的野酸棗,城裡人非常喜愛,價格不菲。每年秋季,張衛花帶著乾糧天天出沒在荊棘叢生的地方採摘野酸棗。小女兒見媽媽渾身上下被尖刺劃出一條條帶血的傷痕,心疼不已,抱著媽媽的腰,央求她別再上山了。張衛花笑了笑對女兒說:“傻孩子盡說傻話,如果沒了這幾袋子酸棗賣錢,開學時媽媽給你們到哪兒找學費呢!這點浮皮小傷過幾天就蛻掉了。”

見記者不停地在本子上寫寫畫畫,張衛花趕忙說:“走嘴了,走嘴了……家裡發生的這些,都是柴米油鹽的小事,可不能亂說,傳到兒子耳朵裡會不安的!”


她反覆告誡兒子:盡孝無需守在身邊,盡忠必須忠於職守

2008年底,兒子韓建偉服役期滿了,他打電話給家裡商量回家與留隊的事。兒子在電話那頭說,留在部隊轉士官,一個月能拿一兩千塊錢,但家裡一點也照顧不上,如果退伍回來,利用在部隊學到的實用技術搞種植養殖業,或者在縣城打工,每個月至少能掙到兩三千元,還能照顧上家裡。

一個斗大字不識一籮筐的張衛花,卻深諳“盡孝無需守在身邊,盡忠必須忠於職守”的道理。她一聽兒子有退伍念想就著急了,在電話裡訓斥兒子:好男兒志在四方!部隊培養你學會了做人做事,咱不幹那翅膀一硬就忘本的事。她告誡兒子:“盡孝心無需天天守在媽媽的身邊,是退伍還是留隊部隊首長說了算,只要你在部隊一天,媽媽就會全力支持你!”

韓建偉聽了媽媽的話,服從部隊需要被改選為士官,繼續留在部隊。張衛花喜出望外,精神頭更足,希望把家裡操持得更好,讓兒子安心在部隊服役。

張衛花的愛國擁軍事蹟傳出後,打動了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隰縣人武部政委楊躍峰動情地說:“張衛花雖然是一個沒有文化、見識不多的普通農家婦女,但她深明大義,在個人和家庭生活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一心支持兒子在部隊建功立業,這種精神,體現了一個普通老百姓對我們黨、我們國家和軍隊真摯的情感,體現了我們三晉老區人民送子參軍報效國家的責任感!”

各級政府和鄉親,紛紛向張衛花伸出了援助之手。鄉政府給村裡撥來一個低保名額,村民們像選舉一樣無記名投票,結果95%以上的選票投給了張衛花。

村支書韓軍明看到張衛花家的窯洞已成危房,當即現場辦公,一邊安排人去騰房子,一邊叫人過來幫她收拾東西。不到一天時間,就把她們娘仨安排到村委會院內一間房子裡住下。鄰里鄉親也都把張衛花家的事當成自家的事來關心過問,農忙搶種或搶收時,爭先恐後來幫忙。出門乘坐公交車,張衛花有時被認出是困難軍屬戶,車票費就免收了。

張衛花把這些一一說給兒子聽,目的就是讓兒子牢牢記住:共產黨是咱們窮人的大靠山,任何時候咱都不能忘記黨的恩情,一定要永遠跟黨走!

有道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兒子韓建偉在部隊好樣的,參軍4年多,沒辜負母親的厚望,沒給鄉親們臉上抹黑。他工作積極,任勞任怨,年年往家鄉傳捷報,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班長”。

張衛花為兒子在部隊的進步高興,臉上大為光彩,心裡甜滋滋的。她悄悄告訴記者,這兩年兒子也不斷寄點錢回來接濟家裡,但她一分錢也沒捨得亂花,一部分還債了,另一部分攢起來了。她說孩子在部隊沒精力想這想那,做母親的有責任替他考慮,她準備再過一兩年,就給兒子張羅蓋房、娶媳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