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傳奇一生之和尚生涯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很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傳奇一生之和尚生涯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傳奇一生之和尚生涯

朱元璋(1328~1398),別名朱重八、朱國瑞,出生貧農。主要人生經歷:

1328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朱五四,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

1328年-1344年,主要生活就是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就是討個飯。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是撞鐘。

1352年-1368年,造反。

1368年-1398年,在位皇帝。

1328年的一個晚上,朱五四的老婆陳氏在自家草棚內生下一男孩,這就是後來的朱元璋,據《明實錄》記載,和其他帝王降生一樣,朱元璋一出生便紅紅光滿地,夜間屋中出現異光。

朱元璋從小取名朱重八,主要以跟地主家幹活討生活,主要工作就是放牛,這一放就是20年。早年他也曾經希望讀書,但是因為付不起學費而被迫放棄了讀書的念頭。

16歲時,在媒人的介紹下與一姑娘結婚,並生下了兒女,朱二三和朱四零。

此時,正值腐敗至極的元朝統治,各類苛捐雜稅繁重,民眾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於是,這個馬上民族統治了60年後,明顯感覺國家和民眾已經無法承受,元帝國已經到了苟延殘喘奄奄一息的地步,只待那根救命稻草的出現。

1344年註定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朱元璋17歲,上天終於拋棄了元帝國,給中國帶來了兩個災難,同時挖了一個墓坑,並寫好了墓誌銘: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災難

要成就一代偉人,當然少不了磨難,歷經苦難,千錘百煉,方能浴火重生。

1344年,黃河氾濫成災,沿岸數十萬民眾受災,朝廷在修與不修直接爭論不休。同時淮河地區也遭遇嚴重的乾旱和瘟疫,皇帝下詔書賑災,可是到救災物資到災民手裡也沒有多少了,這導致了數十萬民眾活活餓死,激起了民眾的反抗情緒,其中當然包括朱元璋,父母和兄弟姐妹紛紛在饑荒中餓死,眼睜睜看著父母親人餓死,而且還在求地主劉德給一塊墓地遭到拒絕後,朱元璋心灰意冷,意識到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復仇的火焰開始燃燒,開始了從脆弱到堅強的蛻變。

和尚的生涯

為了活下去,朱元璋到了附近的黃覺寺做起了和尚,做一些清潔、打雜的粗話,雖然工作辛苦,但也發現這裡的人比地主劉德對他的態度好了很多,而且在元代當和尚是可以結婚,而且還有一塊小田地,在這裡除了每夜的孤島和對親人的思念,朱重八還可以至少吃飽飯。

入寺50余天後,由於饑荒過度,所有和尚都必須出去化緣,其實就是出去討飯,朱重八被安排到淮西、河南等本來就已經饑荒嚴重的窮鄉僻壤地區。朱重八一路遊走一路觀賞風景。為了活下去,他忍辱負重,把僅有一點點的自尊都不要了。但也有收穫,這一路也結識了很多不同類型的人,瞭解了各地的人文風情,地理文化。長期的討飯生活,對朱重八是一種意志的磨練,經過三年的漂泊,朱重八已經從一個被欺負自能躲在柴堆後面的哭的小孩成長成為一個能面對一切困難的戰士,一個自信勇敢的戰士。失去了親人,自己也面臨過生死,經受了社會的冷漠,他已經變得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朱重八把這種悲憤和打擊變成了一種讓自己強大的力量,從心靈到外表的強大。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傳奇一生之和尚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