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化學之父在七夕還孤獨地做實驗?快來看看他身邊的美女

你以為化學之父在七夕還孤獨地做實驗?快來看看他身邊的美女

七夕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美麗的節日,而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的相見,又為這一天平添了些許惆悵的美。

夫妻情深,郎情妹意,過多少年都不過時,在任何地域都會存在。比如,課本上那個在實驗室中嚴肅而又嚴謹的圖像——“化學之父”拉瓦錫的婚姻。

拉瓦錫和妻子的故事要從1771年說起,那一年,28歲的拉瓦錫娶了13歲的瑪麗,兩人相差整整15歲。

你以為化學之父在七夕還孤獨地做實驗?快來看看他身邊的美女

起初拉瓦錫是學法律的,20歲就拿到了法律學士學位,並取得了律師從業資格。拉瓦錫的父親也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律師,家庭富有。

作為一個家境殷實的富二代,拉瓦錫完全有機會成為“紈絝子弟”,但他並沒有那麼做,而是一心一意去追求夢想,也就是他心目中偉大的科學。

在那個時候,沒有人會想到,年輕的拉瓦錫日後會成為化學界一位無法逾越的大師。

你以為化學之父在七夕還孤獨地做實驗?快來看看他身邊的美女

故事的女主角,拉瓦錫夫人瑪麗,3歲時就失去了母親。小小年紀就孤獨憂愁的瑪麗,從小在修道院長大。也正是在修道院的學習生活,讓瑪麗日後嫁給拉瓦錫後,成為他最得力的助手最貼心的翻譯。

她曾把拉瓦錫的競爭對手——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和亨利·卡文迪什的著作全部翻譯成法文,開了外掛的拉瓦錫這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瑪麗陪拉瓦錫鑽進實驗室裡,做記錄,搞試驗,化學界的神仙眷侶在志同道合的追求下,披荊斬棘,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化學難關。最為著名的拉瓦錫夫婦畫像,就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個縮影。

你以為化學之父在七夕還孤獨地做實驗?快來看看他身邊的美女

畫像出自法國著名畫家、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之手,他最出名的大作是《馬拉之死》。據說,他曾瘋狂追求過拉瓦錫夫人,可瑪麗卻一心愛著拉瓦錫。

1794年法國大革命期間,拉瓦錫被送上了斷頭臺,拉瓦錫夫人瑪麗也差點命喪黃泉。當時正是畫家大衛擔任革委會委員,負責頒發絞刑令,是他筆下留情,沒有簽字,這才救了瑪麗一命。

你以為化學之父在七夕還孤獨地做實驗?快來看看他身邊的美女

拉瓦錫去世之後,瑪麗克服重重磨難,依然精心保存著他的實驗記錄,幾乎能夠還原出拉瓦錫全部的實驗筆記和儀器。瑪麗把對丈夫所有的思念,都傾注在他留下的畢生心血中。

後來,她接受了第二任丈夫本傑明·湯普森,這位追了她四年的本傑明也是一位著名科學家。不過,就算是選擇了再婚,瑪麗還保留著“拉瓦錫”這個姓氏,在晚年還出版了拉瓦錫的回憶錄。

你以為化學之父在七夕還孤獨地做實驗?快來看看他身邊的美女

最深的愛,雖然無法白頭偕老,但是對方卻永遠住在自己心裡。

這對化學界的伉儷,共同為科學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他們的情比金堅,更令人嚮往欣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