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唐朝的河南人專注積陰德,堅持50年,臨老了竟有如此奇遇

積德行善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很多人也把積德行善作為人生信條,以至有了“日行一善”的守則。

可在唐朝貞觀治下,河南開封有一戶人家,可謂是在這方面做到了極致。

這還是《西遊記》中的記載。

話說唐王李世民曾陰差陽錯去地府來了個一日遊,在崔判官的引導下漲了不少見識。

這個唐朝的河南人專注積陰德,堅持50年,臨老了竟有如此奇遇

別的不說,單說他路過這陰界的枉死城

枉死城是地藏王為受無妄之災而死的鬼魂所創造而於地獄創造的城市,簡單了說,就是菩薩為意外橫死之人設置的一個民間福利組織。

這些人由於種種意外沒有壽終正寢,死後就集中在這裡,一直等到他的陽壽時辰到了,才能去走程序,輪迴轉生。比如一個人本該活到80歲,結果在20歲那年意外橫死,他就只能在枉死城再苦等60年,才能繼續輪迴。

而這期間,枉死鬼是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的,無法收到陽世親友燒過來的冥幣和祭品,也無法在中元節(鬼節)返回陽間去看望親友。所以,枉死城裡的鬼們日子過得很是清苦。

這個唐朝的河南人專注積陰德,堅持50年,臨老了竟有如此奇遇

李世民路過之時,只見一夥拖腰斬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來攔住,都叫道“還我命來!”

崔判官介紹說:“這是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盡是枉死的冤業。陛下須得些錢鈔與他,我才救得哩。”

簡單一句話,要錢。

可皇帝出門,哪還帶銀子。李世民沒辦法,崔判官倒出了個主意。他說陽間有一人,家住河南開封,姓相名良,有十三庫金銀寄存在陰司,李世民可以先立個文書,跟他借一些,待回到陽間,再還他金銀。李世民聽了,立馬打了借條,借了一庫,發放給眾鬼。又保證回到陽間,他要開個水陸大會,找高僧超度他們,免去等待之苦。

眾鬼聽了,心滿意足,拿著金銀退去了。李世民這才過了枉死城,走上了平陽大路。

這個唐朝的河南人專注積陰德,堅持50年,臨老了竟有如此奇遇

待得李世民回到陽間,著尉遲恭帶了一庫金銀,到河南尋訪相良。尉遲恭到了開封多方打聽,才知這相良和妻張氏以販賣烏盆瓦器為生(就是開五金店的小商販),但凡賺點小錢,除去自己吃穿用度,餘下的要不齋僧佈施,要不買了金銀紙錠記庫焚燒,因此結了善果。雖說陽間窮苦,但在另一世可謂是積玉堆金了。

尉遲恭訪上門去,後面跟著眾多官員、車馬,這麼大陣仗過來,嚇得相公、相婆跪地不起,待得尉遲恭說明原委,相良一家堅決推辭不受。尉遲恭無奈,只得上表唐太宗。

李世民聽了,一面贊這是良善的高人,一面傳旨叫尉遲恭用此金銀修繕寺院,蓋起生祠,請僧作善,就當是還他一般。

尉遲恭接到旨意,在城裡尋了塊軍民無礙的地方,大興土木,蓋了間寺院,名“敕建相國寺”。

這便是河南開封大相國寺的由來。

這個故事說明了行善積德的好處,沒錢就要獨善其身,多行小善,有錢就要兼濟天下,而不是揮霍浪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另一世福澤深厚,富貴綿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