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皮里的書香氣

去年,最多人議論的兩大金融事件:一個是比特幣漲幅和跌幅同樣驚人;另外一個就是茅臺酒股價不斷創新高。

茅臺酒好在哪裡?它是國酒,釀造茅臺酒的地區佔盡天時地利人和,離開了那裡的山水就釀製不出原汁原味的茅臺酒。

在中國,這種佔盡地利,佔了空氣水土便宜的產品其實不多,能夠像茅臺酒那樣炒作成功的更加少。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新會陳皮其實比茅臺酒的珍貴也不遑多讓。茅臺酒是股價不斷刷出新高度,新會陳皮在清朝的時候就已經是皇室貢品,更是老佛爺慈禧太后的美容聖品。新會陳皮近年來價格漲幅驚人,尤其是老陳皮,十年以上的陳皮價格高昂,堪比黃金,已經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得起的奢侈品。只不過新會人低調實幹,並沒有像炒作茅臺一樣炒作新會陳皮,以至於這種健康食品並沒有像茅臺酒一樣被瘋狂炒作。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在中國,出產陳皮的地方並非只有新會一處,廣西、陽山等地也適合種植柑桔,但不是所有陳皮都有那麼高的藥用價值。新會陳皮之所以值錢,是因為新會陳皮裡的揮發油含量與品質都是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所以說,並非所有陳皮都能叫做新會陳皮,新會陳皮一定是好陳皮。

新會陳皮之所以這麼值錢,全因為只有新會出產的陳皮揮發油含量是所有陳皮中最高的。陳皮的藥效非常多,對心臟、腸胃、肝膽都有好處,此外,它更是非常好的調味品和製作藥膳的高檔材料。新會陳皮是廣東三寶之一,也是廣東十大原產藥材。新會陳皮香氣四溢,微微帶點苦澀味,但是它能夠和肉類搭配,也能夠和茶搭配。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近年來,不少茶商利用新會陳皮響噹噹的名氣,製作柑普、柑紅等品種的茶。可能大家不知道,其實普洱和紅茶根本不適合製作柑桔類茶製品。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目前市面上選用的柑普茶的茶葉都是選用發酵過的熟普與清柑一起進行發酵。其實很多人迷戀飲用熟普,卻不知道熟普茶中經過發酵以後,嘌呤比海鮮混合啤酒或者老火湯高得多,有痛風症的人飲用熟普,痛風病一定會及時發作,即使沒有痛風症的人,只要尿酸過高,照樣不適合飲用熟普。熟普經過一次發酵以後,已經嘌呤超標,和清柑製作的時候經過二次發酵,內中所蘊含的嘌呤不僅僅是超標那麼簡單,簡直就是爆表,這樣的柑普茶喝了以後不但沒有保健功效,反而會帶來禍害。水君子真的不建議任何人飲用柑普茶。可能售賣柑普茶的人想一槍把水君子蹦了,但是本著良心做人做事,我知道的真相一定會和茶友們分享!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紅茶製作的工藝同樣經過發酵和烘焙,紅茶存放的年份最好不要超過一年,如果超過一年再飲用的紅茶,口感就會遭到破壞。用之製作柑紅茶的茶葉即使不超過一年,但清柑的成熟和製作是需要時間的,起碼需要半年時間左右,這樣製作出來的柑紅茶已經快要超過最佳飲用時間,所以說,紅茶同樣不適合製作柑紅茶。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在白茶、黑茶、紅茶、普洱茶、綠茶、黃茶六大類茶葉中,只有白茶和清柑搭配最科學,口感最好。為什麼這樣說呢?那是因為白茶的製作工藝最原始,茶葉從樹上摘下來以後,不需要經過烘焙和發酵,茶葉始終處於一種原生態的狀態。這種狀態下的白茶在存放的過程中只會變成老茶葉而不經發酵,茶葉裡頭所含有的豐富的營養並不會因為繁瑣的製作工藝而流失,只有這樣的茶葉放進清柑裡頭進行發酵,才能保留最茶葉最好的營養部分。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白茶不但製作工藝原始,而且在中國,最早並非用作飲用,而是一種中藥材。陳皮也是中藥材的一種,兩種具有藥性的天然材料經過碰撞以後,產生的口感和藥效非常美妙。白茶對呼吸道、血壓、心臟都有一定的調理功效,加上陳皮的藥性,柑白茶就成為非常好的保健飲品。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這個世界上就有那麼一些人,做任何事都喜歡較真。廣州粵讀會會長王觀道教授就是這樣的人。他是一位愛茶之人,對茶藝和品茶都有著過人的見識和獨到的見解。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鬥茶也是王教授喜歡做的事情。對於鬥茶,他是這樣理解的,“鬥茶”並非為了爭鬥,更多的是以茶會友。大家都把收藏的最好的茶葉拿出來,泡一壺好茶,喝完以後,誰人的茶是真正的好茶?自有分曉!有的時候,鬥茶甚至可以成為活生生的課堂。

王觀道教授就遇上過這樣的事情,一位茶友拿出珍藏了數年的柑普茶,請王觀道教授品茶。王教授一喝之下,感覺口感非常不對勁,但朋友一口咬定,這柑普茶是一位茶葉收藏家贈送的珍品。較真的王觀道教授請來世代在新會種植清柑的果農進行鑑定,發現這所謂的柑普茶其實是桔普茶,茶葉固然並非上等普洱,連包裹在外頭的陳皮也並非新會陳皮,而是連州一帶出產的柑桔。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柑普和桔普雖然一字之差,品質卻差遠了。正宗柑普茶選用新會青柑作為原材料,而桔普茶選用的陳皮其實根本算不上陳皮,而是用桔子皮包裹著茶葉進行發酵,很多不懂得茶葉的人就會把二者混淆在一起,無良商家也會用偷換概念的手法故意矇騙顧客。

柑普和桔普就像李逵遇上了李鬼,劣幣驅逐良幣。經過這一次喝上了假柑普茶後,王觀道教授決定,在粵讀會內首先開始打假,讓粵讀會的會員們領略青柑和白茶的美妙之處,讓這群讀書人喝好茶,好喝茶。他們知道青白茶的曼妙之處後,會把飲用正宗新會陳皮與福鼎陳年白茶的好處廣而告之,使我國的傳統制茶工藝得到推廣。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王觀道教授的想法得到新會兩位種植好製作青柑類茶製品的專家張健民、張勇溪先生的大力支持。張健民和張勇溪先生祖居新會,世代以種植青柑為主。聽了王觀道教授對目前柑茶飲的擔憂後,他們為粵讀會提供四百多畝青柑種植基地作為活動開展場地。更加難得的是,兩位張先生的清柑種植基地全部採用有機種植的技術,連肥料也只會選用花生灰等有機肥料,真正做到無公害種植。選用這樣高品質的清柑作為生產原材料,粵讀會的會員們一定會喝得放心。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粵讀會的會員可以在種植基地開展讀書活動,可以嘗試在兩位師傅的指導下體會製作青白茶的過程,也可以在茶園內的品茶室以茶會友。

粵讀會終於有屬於自己的農業基地了!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老陳皮裡的書香氣

書聲琅琅,茶香飄飄,香氣芬芳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變得更有智慧,日子過得更加充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