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AI模仿人腦是走不通的

李彦宏:AI模仿人脑是走不通的

整理 | 阿司匹林

出品 | AI科技大本營(ID:rgznai100)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實際上誕生於 20 世紀 50 年代。作為一門前沿交叉學科,人工智能一直沒有統一的定義,而大眾對人工智能也有諸多誤解。在今日(8 月 23 日)上午舉行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就談到了其中的三個誤解:

第一個誤解,人工智能應該長得像人。如果要讓機器去替代人的體力勞動,那我們在工業化時代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第二個誤解,人工智能應該像人一樣思考。現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腦怎麼工作,我認為這條路也走不通。人工智能不是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能夠實現的價值或者作用。

第三個誤解,人工智能威脅論。很多人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機器所控制,完全沒有必要。AGI(通用人工智能)離我們還非常遠,我們更應該擔心技術成熟得不夠快,會出問題。

以下為李彥宏演講全文,略有調整:

智能化是世界潮流這個觀點我非常同意,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也都很同意。今天大家都意識到了人工智能對於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

但是人工智能畢竟是一個新的事物,有很多具體的方向,大家的認知還非常不一樣,有不少誤解。今天當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人工智能這個概念的時候,頭腦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圖畫?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一個長得像人的機器,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誤解。人工智能長得不應該像人,我們的精力不應該花在怎麼去造出一個長得像人的機器,不應該花在解決讓這個機器怎麼學會走路、跑步、上下樓梯,這是機械時代的思維。如果要讓機器去替代人的體力勞動,那我們在工業化時代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第二個誤解就是機器怎麼像人一樣思考。現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腦怎麼工作,我認為這條路也走不通。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學,現在的人工智能的技術,各種各樣的算法,以及近些年的創新跟人腦的工作原理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我們人類根本還沒有搞清楚人腦是怎麼工作的,又何談用機器來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所以人工智能不是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能夠實現的價值或者作用。

第三個誤解是人工智能的“威脅論”。很多人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機器所控制,有一天我們自己造出來的技術會毀滅掉我們,這個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因為我們每天在做技術方面的研究時,會發現比我們想象的要難很多。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就是實現所謂的 AGI (通用人工智能),其實還離我們非常遠。

AI 這個詞如果仔細去琢磨,(artificial)其實既有人工的意思,也有假的意思在裡面,所以它離真人的思維方式、能力以及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還非常遠。因此我們更應該擔心技術成熟得不夠快,會出問題,剛才李德毅院士也講了,自動駕駛其實還有很多技術難題沒有解決,我們今天看到的所謂的這種智能,很多時候還是假的。

比如說現在的智能音箱今年賣得很火,我們也看到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視頻去逗這種智能音箱,這種插科打諢讓大家覺得很有趣,但它真的理解你的意思嗎?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的。你問它唐朝是怎麼滅亡的,它能回答嗎?所以我們努力的方向不是造出一個長著腦袋有四肢的機器人,我們努力的方向是當你跟機器說話的時候,它能不能聽懂你的意思。它首先得明白你是什麼意思,才能夠按照你的意思為你提供服務。我們在不停向這個方向努力,但其實我們理想狀態還差得很遠。

自動駕駛或者說無人車也是一樣的,除了剛才李院士講的技術上的挑戰之外,事實上這個產業本身也有它自己的規律,我們做互聯網的、做人工智能的,通常會覺得原來的手機是一個功能鍵,把它變成電腦之後就改變了整個世界。但是大家想一下,人們換手機的頻率大概是 18 個月一次,人們換一臺車的頻率是多少?一臺車會在路上跑十幾年,所以即使你的技術到了,市場也不會那麼快。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可做的東西不多了,恰恰相反,我們要做的東西非常多,能夠改變的東西非常多。我們能夠改變的交通,比如我看到的統計數字,美國因為交通擁堵所造成的損失 1/5 發生在洛杉磯。大家知道美國的人住得很分散,大多數時候不堵車,所以大多數時候堵車是發生在這種超級大城市。而我們中國,重慶就有 3000 多萬人,2000 多萬人的城市有好多個,每一個城市都有堵車的問題,而自動駕駛能解決什麼問題?

在完全開放的自動駕駛或者說被人們所接受之前,我們已經可以解決泊車問題。美國統計的數字顯示,人們開車有 30% 的時間是用來找停車位的,中國有可能更長。我的同事跟我講,他如果晚上九、十點鐘回到小區的話,在小區裡找停車位得轉 30 分鐘。如果我們用機器來解決這個問題,幫助人們節約時間,提升效率,這在感知上的滿足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們非常希望能夠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通過用技術的手段,推動技術產業,推動交通,推動各行各業向智能化發展,提升人們的滿足感,謝謝!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