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二:衛國的悲劇——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是《詩經》中的一首詩: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讀著詩你可能會想著兩個人在泛舟,殊不知這裡面有個兩兄弟爭向赴死的悲慘故事。

二子指的是衛宣公的兩個異母兒子伋和壽,還有一個兒子姬和壽是一個母親。姬和壽雖一母所生,性情大不相同。按理應該是伋繼位,朔和他母親宣姜經常在衛宣公面前說伋的壞話,衛宣公就有了殺伋之心。

一七二:衛國的悲劇——二子乘舟

衛宣公讓伋前往齊國,準備在去齊國的路上殺掉伋。壽伋的關係很好,得知此事,就告訴了伋,要他逃走。伋說:“為人子者,以從命為孝。棄父之命,即為逆子。”壽想如果伋死了,父王立我為嗣,我怎麼受得了啊!

壽就把伋給灌醉了,乘船往齊國去了,途中被埋伏的賊人殺掉。伋醒來後忙乘船前行,碰到那賊人後說明真相,讓賊人把自己也殺了。衛宣公得到消息後大病一場,半月而亡,朔繼位為衛惠公。衛國老百姓做了這首詩來紀念兩兄弟。

一七二:衛國的悲劇——二子乘舟

這類的事情都有相似性,首先是衛宣公寵愛宣姜,受枕邊風影響就有了殺伋之心,因找不到伋的毛病就只有借他人之手。這也說明一個問題,謠言說多了就是真的了,剛開始衛宣公還是相信伋的,架不住多次煽風點火就相信了宣姜和朔的話。

壽與朔雖一母所生,壽天性孝友,和伋倒像一奶同胞,而朔年齡小卻天生狡猾,仗著他恃母親的寵愛,想繼承王位,這下正好如朔所願。我覺得這中間還是和成長環境和家庭影響有關,壽和伋的年齡應該差不多,他們成長的時候衛國還沒那麼多事,也沒到立嗣的時候。伋年齡較小,受寵愛,規矩就少了,就太自我了太自私了。

一七二:衛國的悲劇——二子乘舟

對於伋和壽的行為,你也可以說愚。但那時所受的教育就是“君教臣死臣不敢不死,父教子亡子不敢不亡”,伋認為如果他不死,那就是不孝,或者還不如死了,才堅持要去。而壽的想法一個是他的哥哥死了而他繼了位,那他是不會心安的,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寄希望於衛宣公通過他的死能醒悟過來,改正錯誤,落個好名聲,可謂是用心良苦。

二子乘舟這首詩並不是記載這件事,而是衛國的國人為“二子”而傷感,傷感二子雖明知危險卻爭相為死,但願以後不再有傷害。但是我覺得這不值得,真正的好人是應該帶來好的結果的,他們雙雙而死的結果卻是讓一個自私自利、心胸狹隘、殘忍殘暴的朔繼了位,對衛國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關注超哥說成語,讓你天天有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