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什麼要學會給自己貼標籤

你為什麼要學會給自己貼標籤

標籤

當你身上的標籤越多,人們對你的認識越一目瞭然;你對自己的認識越是刻板印象,大家跟你打交道越輕鬆。

好比明星的“人設效應”,一旦人們認為一個明星很正能量,便把他當做正能量的代言人,如果他無意間暴露了自己負能量的一面,就會湧出無數差評和黑粉。人們對他的“表裡不一”大感失望,甚至會認為他“就是一個虛偽的人”,即使他曾經真誠過。

為什麼人們喜歡貼標籤?因為除了貼標籤,我們找不到更加方便快捷地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我們存在三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自我的世界,他人眼中的世界、自我眼中的他人的世界。我們活在這三個世界的交叉處,所聽、所見都是有限的,甚至是渺小的,因為我們無法知道那些我們聽不到、看不到的人對我們的看法,也無法知道那些三觀和我們不一致的人為什麼會如此“奇葩”。

久而久之,我們會形成“焦點效應”:我們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並且傾向於認為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比實際要多。

一個北大心理學的朋友說,他每次上臺演講前,都會在心裡默唸:“我是一個面無表情的土豆”,以此來消退緊張感。

其實他心裡也知道,臺下相當大一部分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沒幾個人看出他在緊張,但他仍然會給自己和別人貼上標籤。

人們喜歡貼標籤,一方面是因為標籤真的有用。社會心理學中用“自動化思維”來解釋人們為什麼喜歡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低努力水平的思維,方便自己自然而然且不需要努力就能認識對方。

生活節奏加快的當下,我們無法針對每件事、每個人都反覆思考,給不熟悉的人和事貼上標籤,能讓我們更加適合這個社會。比如21世紀最火熱的標籤:成功人士。

伴隨成功人士而來的刻板印象,是“有錢”、“有權”、“行動力”、“勤奮”等。多少擠破頭想要給自己安上這些刻板印象,即使自己原本的性格更加豐富多彩,也會要求自己剃掉多餘部分,向刻板印象靠攏,以便更加符合“成功人士”這個標籤的設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