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週末和閨密約了個飯,自從她生了娃,我們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剛落座不久,她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好像終於逮著我這個垃圾桶,一股腦將這段時間積攢的怨氣都倒了出來。

她的怨氣,主要來自於婆婆。

“你知道麼,我那個婆婆控制慾極強,而且自己還不承認,總是打著“我不是想管你們,我都是為你們好”的旗號。不管是家裡的大小事務,還是照顧孩子的點滴,全都希望自己說了算,完全忘記我才是孩子他媽。”

“沒孩子前我們相處得還算融洽,有孩子以後,幾乎天天為小事鬧得不愉快,現在的關係糟糕極了!你說,我怎麼攤上這麼個婆婆呢了。”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看著她愁眉苦臉,一臉哀怨。我知道我不需要勸,這個時候跟她說任何“大道理”,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些年,關於和老人的紛爭,聽到的故事太多了,但是有幾個故事,還是想講給媽媽們聽聽。


三個“和老人相處”的故事

1、強勢的婆婆

朋友A的婆婆非常強勢,婆婆的控制慾和好勝心都太強。

婆婆認為她是絕對的權威,在家裡以最大功臣自居,對朋友A呼來喝去,想批評就批評,但所有人卻不能說這位婆婆一個“不”字。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婆婆洗澡從來不關門,洗完總是一絲不掛地出來,這令朋友A簡直無法忍受,但是婆婆的卻說:“在這個家裡,老公是親老公,兒子是親兒子,孫子是親孫子,只有一個外人還是個女的,有啥可避諱的。”

公公和老公都習慣了婆婆的這種姿態,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朋友打心底裡無法忍受。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隨著孩子長大,這種養育模式導致的結果初現端倪。

有一次,孩子要去秋遊,徵求朋友A要帶的午餐,孩子說了一堆,朋友A說,好啊好啊。

結果最後孩子說了一句話讓朋友A感覺特別受傷:“算了,還是去問奶奶吧,反正每次帶什麼你也說了不算。”

這件事讓朋友A心理特別難過,有一段時間,她一直想一家三口能單過,但是,老公不支持,苦於自己勢單力薄,只能一直忍著。

可是一直這樣忍著,朋友A覺得自己快要被憋瘋了

有一天,朋友A給自己的兒子倒了一杯水,晾了一會就給孩子喝,婆婆這時候走過來,沒好氣地說:“也不嚐嚐熱不熱就給孩子喝。”

朋友A突然就爆發了:“我自己的孩子難道我會燙著他麼?你憑什麼一直對我指手畫腳?”一場大戰就這樣爆發了,越吵越兇,誰也不讓誰。

最後朋友A離家出走了好幾天,老公好話說了一堆給哄回來,但是她和婆婆從此再也沒說過話。

生活在一個屋簷下,朋友A說現在感覺真的很壓抑。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2、善於迂迴的婆婆

相對於上面故事中的強勢婆婆,小C的婆婆顯然要聰明很多,她很少和小C有正面衝突,而是態度很好地“固執己見”。

比如小C說:“我讓她帶孩子出門不要亂買零食,她也是答應得很爽快,等我下班回來孩子卻告訴我:‘剛才奶奶給我買了爽歪歪’”。

小C說,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她怕孩子捂著,就叮囑婆婆給兒子少穿點,但每次回家總是看見孩子身上捂了好幾件。

最讓她苦惱的是婆婆總是“慣孩子”,每次他給孩子立規矩,婆婆總在旁邊說:“孩子還小,哪懂那麼多,小孩子麼。”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這就導致什麼規矩都執行不下去。

婆婆經常會揹著她給兒子很多“好處”,比如她每天讓孩子看20分鐘電視,但她不在家的時候,婆婆總是讓孩子任性地看到1個多小時。”

每當她和老公談起這些事情的時候,老公都說朋友C是“事多精”,婆婆辛辛苦苦給他們帶孩子,她還總嫌這嫌那。

她雖然也知道婆婆是疼孩子,但這些事情累計到一起,也真的讓她感到鬱悶。“對於這樣善於迂迴的婆婆,吵吧,顯得我不對,不吵吧,又憋屈得難受。

3、製造巨大負疚感的媽媽

小D的孩子一直是媽媽在幫忙照顧,從懷孕以後,小D的媽媽就做出很大犧牲,千里迢迢來到她身邊。

自打媽媽來家裡,她每天的生活又恢復到了“公主模式”。每天早晨起床,一桌熱騰騰的飯菜就擺好了,米粥、烙餅還會有兩道青菜,如果她想去取筷子,媽媽都會說“我給你拿”。有時晚上加班,不管多晚下班,媽媽都會等她,如果沒吃飯,就會再把飯菜熱好端上來。

看著媽媽的付出,小D心理很感激也很心疼媽媽每天的操勞。

但媽媽對她除了照顧,還會有很多要求,比如每天晚上11點還沒睡,媽媽就會過來嘮叨,媽媽總是凌晨四五點就起床,即使小D在週末想睡個懶覺都不可能。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而且媽媽只按照自己的方式養育孩子,一旦小D有不同意見,媽媽就會很委屈,她媽媽並不像一些強勢的父母一樣主動找她吵架,而是會委屈的表情、喋喋不休的抱怨來給她壓力,這讓她喘不過氣來。

媽媽經常會說:“為了你,我大老遠扔你爸爸一個人在家,來給你照顧孩子,你還總嫌我弄的不好,那弄的不好,早知道我就不來了。”

每每此時,小D就覺得特別愧疚,這種負疚感,經常壓得小D喘不過氣來。

身邊有很多像小D一樣的對父母順從的“乖乖女”,活得有些壓抑,一面是父母的巨大付出,一面是自己幾乎被完全“掌控”的生活,如果稍有反抗,就會導致自己父母的不開心。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最冤的中國媽媽

在與老人的糾葛中耗盡一生

上面的幾個故事中,是否有你的影子。

後臺留言中,經常看見很多媽媽的留言:困在和老人的關係裡,時刻處在崩潰的邊緣。

一直以為婚姻最大的麻煩是愛情無法保鮮,生了孩子以後才發現,最大的麻煩是沒辦法處理和老人的關係。

至今記得, 姥姥和舅媽一生爭吵,兩個人曾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對方,但礙於現實的原因,只能生活在一起。

姥姥快去世時,舅媽泣不成聲:“咱倆打了一輩子,最後誰都沒有贏。”

的確,婆媳關係一直是困擾中國女人一生的難題,但如果真的困在這種關係裡,耗盡一生,太不值了。

就像曾熱播的電視劇《雙面膠》,劇中將婆媳大戰細節展現得淋漓極致,但這場戰爭的結局沒有贏家,最後輸掉的是整個家庭。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人的一生,何其短暫,用大好時光,好好完善自己,努力跳出這個“枷鎖”,才不枉這一生啊。

說到這裡,我還想講講朋友B的故事。

朋友B也遇到了強勢的婆婆,這個婆婆在他們結婚前就經常打著為他們打掃衛生的名義去夫妻倆的小家“視察”一番。

看見自己的兒子洗碗,婆婆在媳婦面前說:“哎呀,小海(朋友B老公)可從來都沒洗過碗,他哪會洗碗啊,這洗碗就該是女同志乾的。”

朋友B懷孕以後婆婆直接跑到小兩口的家,然後把他們的東西收拾到自己家,把小兩口的房子直接出租了,一出租就是10年。

朋友B覺得自己懷孕需要照顧,而且幾乎沒有退路,也就搬到婆婆家住。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孩子出生後,各種問題開始突顯。

朋友B說“從我家娃出生開始,婆婆就說我的奶不夠,一直讓我給孩子加奶粉,我不給加,她就總說孩子吃不飽;孩子會吃飯以後,她從來不給孩子坐餐椅,就抱著喂,孩子要自己吃他也不讓,導致孩子都3歲了,自己還不會用勺子。”

就這樣,家裡的紛爭不斷。

後來,朋友B努力工作,收入不斷增加,前段時間。她說服老公毅然決然搬出了婆婆家,自己在離婆婆家不遠的地方租了房子,當婆婆再次要求配鑰匙去給打掃房間時,朋友B拒絕了:“媽,您那麼大歲數,也該歇歇了,這麼點小事,我們自己能搞定。”

前段時間再見她,狀態好了很多,她說,她很慶幸自己的決定。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所以,和老人的關係處理起來,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你自己足夠強大,強大到即使不依靠老人,你也可以搞定自己的生活。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當你越軟弱,誰都覺得你可以“捏”一把,而當你足夠強大,再強勢的婆婆可能都要對你“另眼相看”。

當然,如果你現在還沒強大到這種程度,還是需要和老人在一起生活,又想處理好和他們的關係,也可以試試下面這些辦法——

▼▼▼

怎麼“對付”

不同類型的老人

對於不同類型的老人,應對的方式也不太一樣。

01、對於強勢婆婆

其實生活裡,聽過很多強勢婆婆自己的故事,這類婆婆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女主人”地位,“一山容不下二虎”,很多爭端都是因為“這個家到底聽誰的”引發的。對於這樣的婆婆:

1. 如果你足夠嘴甜,多肯定她的付出,肯“承認”她的地位,並時常買禮物送給她,估計她很樂意站在你這邊。

2. 如果你也想做這個家的“女主人”,那就還是像朋友B一樣,出來單過,只有你有足夠的能力來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才不會給婆婆“可乘之機”

02、對於善於迂迴的婆婆

這類婆婆通常比較聰明,她們為兒女付出了很多,本性相對善良,但也有自己的“蔫主意”,不會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做,也把自己兒子的家當成自己的家,沒什麼界限感。

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婆婆,有兩招你可以試試:

1. 明確自己的原則:對於涉及到安全和健康的問題,你需要用簡單的話說明自己的原則,絕不讓步:“媽,寶寶發燒,千萬不能用酒精擦,網上看了很多新聞,就因為用酒精擦身體導致孩子死亡的。”而且要溫和地堅持,不斷重複你的幾個原則。其他不涉及原則的小事,其實可以不必太較真兒。

2. 如果老人干涉你給孩子立規矩,你可以溫和而堅定地說:“媽媽謝謝你,但這是我和孩子的事,你不要管。” 只可以加一些禮貌用詞。最好不要附加講道理說服老人。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結果就是陷入辯論賽,辯論賽後必然是雙方情緒大爆發。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03、對於善於“製造”內疚感的老人

對於這種類型的老人,我們特別需要明白一件事:

1. 我們不需要完全對父母的情緒負責:父母的情緒和你沒有太大關係,如果開心到哪裡都會開心,如果不開心到哪裡都不會開心,不管我們多順從,或者改掉了多少他們不認可的“毛病”,他們仍然不滿足、不開心。明白了這些,你可能會輕鬆很多。

2. 需要適當地讓父母從你們的生活裡脫離出來,擁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如果父母的“犧牲感”比較強,就說明他們有很多不情願,適當讓他們回到自己的生活,你們彼此之間有一定距離感,會讓彼此的生活輕鬆很多。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如果讓老人帶孩子

你必須明白這件事

如果讓老人帶孩子,就要做好“接受”老人一些規矩的心理準備。

基本來說,當我們選擇把孩子交給老人時,就要做好準備:當孩子跟老人在一起時,只要不涉及安全和健康的原則問題,大部分時候就要跟著老人的規矩來。

這好像我們把孩子送去一所學校,就等於認同這所學校的規則,而不能在享受這所學校好處的同時,卻不跟隨它的規則。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好比孩子放學了。在學校要遵守嚴格的規條,但回到家可以有另一套規矩。所以,孩子和媽媽在一起時,也可以有“媽媽的規則”。

孩子並不會因此而混亂,他們天生知道,媽媽和奶奶不一樣,所以兩個人的規矩也不一樣。跟媽媽在一起時跟著媽媽來,跟老人在一起時跟著老人來,孩子一點不會搞錯。而且,我們都希望孩子明白,任何規則不是一條路走到黑的,去到學校嚴格,回到家裡放鬆,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彈性的方式。

只要你和孩子的關係好

你的影響終究會大過老人

和老人在一起,媽媽最大的擔心可能是:老人的規則或做法會對孩子身心不利。其實,只要媽媽做到,自己成為孩子最親、最在乎的人,那麼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因為這時,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大的,孩子會照著我們最期待、最認可的方式發展,就像那句話說的:

父母是怎樣的人,比他們怎麼教育孩子要重要得多。所以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多花時間修煉自己,只要父母是安靜自在的,孩子終有一天會奔向你。

而如果孩子和老人的關係特別好,好到超過你,讓你有很多擔心,就要好好想一下,自己是否缺位太多了。

遇上這樣的婆婆,就是我人生的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