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傳承|一齣好戲,《龍鳳呈祥》

國粹傳承|一出好戲,《龍鳳呈祥》

《龍鳳呈祥》

京劇名劇,是根據《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中,劉備過江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的故事而改編的,後成為馬派的看家戲。故事見《錦囊記》傳奇及《三國演義》。又名《甘露寺》、《美人計》、《回荊州》。

孫權因劉備佔據荊州,屢討不還,與周瑜設美人計,假稱以妹尚香許婚劉備,欲誆其過江留質,以換荊州,為諸葛亮識破,使劉借周瑜岳父喬玄以說孫權之母吳氏。

吳氏在甘露寺相親,弄假成真。劉備贅婚東吳後,周瑜故用聲色、宮室以羈縻之,劉備果不思迴轉荊州。趙雲用諸葛亮所付錦囊妙計,詐稱曹操襲取荊州,劉備求孫尚香同走。

孫允,辭母同劉潛逃。周瑜遣將追截,又皆為孫夫人斥退,周瑜率兵繼至,諸葛亮已預備船隻,接應劉備脫險,周瑜反為張飛所敗。

國粹傳承|一出好戲,《龍鳳呈祥》

“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龍鳳呈祥》

“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

是一項文化工程,為祖國的文化事業留下了一份寶貴財富。

錄製京劇音配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京劇藝術的搶救、傳留和振興

京劇音配像的劇目大部分是20世紀40年代後期到60年代前期京劇舞臺上的藝術珍品,有的還追溯到上個世紀初,涉及京劇各個行當、各個流派,基本囊括了近代京劇黃金時代大部分名家的代表作。

國粹傳承|一出好戲,《龍鳳呈祥》

觀看過梅蘭芳、馬連良的合作演出後,業內尊稱“陳十二爺”的聲腔專家陳彥衡認為,馬連良的嗓音已經到了“音膛相聚”的境界,前途不可限量。由於滬上演出盛況空前,唱片公司也趁熱打鐵,邀請馬連良灌製唱片。於是在“蓓開”公司灌錄了《一捧雪》、《大紅袍》、《甘露寺》等11 面,在“開明”公司灌錄了《三顧茅廬》、《火燒藤甲》、《哭周瑜》等14 面,共計25面之多,破歷次灌音記錄。

劇評家梅花館主在一次訪談中問馬連良:“此次來滬,日演整出大戲,連唱帶做,需四五小時之久。天天如此,能不疲憊嗎?”馬連良回答:“鄙人做事,向不含糊。人家給我多少好處,我總得賣還人家多少氣力。老闆花了一萬幾千塊錢請我唱戲,我不賣力氣,怎麼對得起他。就是聽戲的朋友,他們花了一塊多錢光臨到大舞臺來,總算看得起我,我就得認認真真地報答人家。至於辛苦吃力,又是另一回事,不能併為一談。”由於性格仁厚,做事認真,馬與各大戲院結下良好關係,各地爭相約請,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紅遍大江南北,“馬派”藝術風格也順其自然地被廣大觀眾所喜愛並接受。

在1930 年前後,“馬派”兩個字不斷見諸於報端,這對藝術上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馬連良來說,無疑是莫大的鞭策,在自身實力不斷提高及外界輿論的大力推動下,馬連良終於決定自組班社,從此脫離“打工”行列,成為真正的“馬老闆”。1930 年9 月26 日扶風社正式成立,首演於北平中和戲院,劇目為獨具本門風格的《四進士》,而沒有選用1924 年首次掛頭牌和1927 年首次挑班時所演的譚派名劇《定軍山》,此舉向世人表明,脫胎於譚派的馬派應運而生了。

(馬龍《不信東風喚不回:我的祖父馬連良》)

國粹傳承|一出好戲,《龍鳳呈祥》

張愛玲對於話劇借重京劇而風靡上海感到吃驚,這可能是她對於中國話劇史的演進與京劇的發展史瞭解得不夠造成的。話劇是“舶來品”,自從它被引進國內以來,與戲曲相互借用的例子並不罕見。在中國話劇的幼稚期,對傳統戲曲甚至有所依賴,比如“出將入相”的門簾、上場時念的“上場詩”及通報姓名等戲曲套數就常被話劇借用。

張愛玲在散文《洋人看京戲及其他》裡歸納了中國具有代表性的俗常的生活場景:“……頭上搭了竹竿,晾著小孩的開襠褲;櫃檯上的玻璃缸中盛著‘參須露酒’;這一家的擴音機裡唱著梅蘭芳;那一家的無線電裡賣著癩疥瘡藥;走到‘太白遺風’的打牌底下打點料酒……這都是中國。”

張愛玲對京劇的見識是作家的見識,不僅為普通觀眾所無,也為京劇行當中人所無。張愛玲對京劇獨特的見解,似乎證實了“見多識廣”那句話,她張口“最流行的幾十出京戲”彷彿表明她看過不少京戲劇目。她寫道:“最流行的幾十出京戲,每一出都供給了我們一個沒有時間性質的,標準的形勢——丈人嫌貧愛富,子弟不上進,家族之愛與性愛的衝突——《得意緣》《龍鳳呈樣》《四郎探母》都可以歸入最後的例子,出力地證實了‘女生外嚮’那句話。”

(王一心《深豔:藝術的張愛玲》)

淘書方式一

複製下方淘口令

打開手機淘寶/手機天貓

進入團結出版社旗艦店

【團結出版社旗艦店】,復·制這段描述€K10H0ySmfmG€後咑閞手機淘寶或者用瀏覽器咑閞查看

淘書方式二

進入團結出版社微店選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