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转错账要不回”即将成为历史

如今在中国使用移动支付已经基本覆盖到全国范围,大到酒店商超、小到路边摊贩,掏出手机简单一扫即完成支付交易。据统计,目前中国手机支付规模已经超过110万亿元人民币,使用手机支付的用户已经超过5亿人,并且还在以年增长12%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微信转错账要不回”即将成为历史

手机支付是中国经济的一项重要创新,被外国朋友列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便捷的支付体验让世界各国网友羡慕不已,今年的6月29日,德国大型百货连锁布罗伊宁格(Breuninger)宣布全面开通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杜塞尔多夫店当天举行中国两大支付工具推广活动。

但是随着支付的便捷体验,也给频繁有资金往来的人们带来了一些转错账的风险,尤其是对于经常使用微信转账的人来说,无论是自己“手滑”点错人,还是有人恶意诈骗,一旦转错账就很难追回属于自己的钱。

由于微信的隐私限制,一旦你在转错账之后,对方将你拉黑,如果对方不想联系你,你就基本没有办法再找到这个人。

“微信转错账要不回”即将成为历史

广东中山的一位黄先生本想通过微信给表妹转账,由于他备注的只是微信名,不小心将近8万元转给了和表妹同样微信名的人,对方在收到钱之后就将黄先生拉黑了。由于对方只是他的一位微信好友,黄先生并不认识对方。黄先生想要报案追回这笔钱,但是想要追讨立案则需要当事人的真实信息。

黄先生向微信方面求助,结果回复都是:该笔资金已经成功进入对方零钱,资金支付成功后无法撤回,您可与好友联系协商退回。

对方无法取得联系,腾讯方面以“保护用户隐私是互联网公司的底线”为由拒绝提供信息,法院又需要对方的真实信息,于是这起事件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

“微信转错账要不回”即将成为历史

类似黄先生这样的遭遇并不在少数,有的是自己不小心将钱误转到与好友的头像或者名称相同的人账户,这种情况只能期待对方主动或者协商下将钱转回来。还有的是恶意冒充好友头像和名称将钱骗走,这种情况就很难再追回了。

由于这类事件的增多,微信的这个机制也被不断的诟病。近日,浙江省工商局称,该局针对近期多起消费者微信转错账维权难事件,由省消保委出面,向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发出书面《建议函》,并于7月23日进行面对面约谈。

腾讯公司于8月1日回函书面承诺对微信支付予以整改。

“微信转错账要不回”即将成为历史

浙江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当前微信已不再是纯粹社交平台,微信支付作为金融服务经营者应平衡好客户隐私保护和财产安全保障之间的关系。当类似转错账事件发生时,客服应尽力协助用户追回款项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披露对方真实信息,而不应将个人隐私保护作为万能理由来对抗用户的合理诉求。”

腾讯客服在知晓付款人已被拉黑的情况下仍建议其自行与好友联系协商,除此之外未尽到其他协助义务来帮助用户追回款项。目前微信头像、昵称均由用户自行设置,转账时除用户昵称外仅显示用户姓名的最后一个字,且字体较小不易察觉,此外无论转账金额大小均无需验证对方真实姓名等信息,容易导致转账错误,存在一定交易风险。

浙江省消保委结合支付宝等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关机制和处理措施在《建议函》中向腾讯公司提出三点建议:

  • 全面落实微信支付实名制;
  • 健全交易安全措施;
  • 完善事后协助机制。
“微信转错账要不回”即将成为历史

腾讯公司以书面形式回应称:财付通将严格履行支付机构的法定义务,全面落实微信支付实名制管理要求,未经财付通实名认证的微信支付用户无法通过微信支付转账。

当用户转账资金超过一定额度时,财付通将持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验证,如让用户补全被掩码的姓名等,以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

目前微信转账仍然没有撤销的选项,用户只能选择“实时到账”,“2小时到账”或者“24小时”到账这几个选项,也就是说,如果你转账之后发现转错人了,那您只能期待对方的人品了。

“微信转错账要不回”即将成为历史

有律师称,按照现在的情况,发现转错账之后,如果用户不能从腾讯方面获知对方身份信息而无法起诉的话,可以先起诉腾讯,要求告知对方的真实身份,之后在起诉对方。但是小伙伴们恐怕也无法承担打官司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吧。

本来这类事件并不难解决,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规则上都不是难事,而是占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对于没有话语权的用户方面态度的问题。这次官方出面,相信问题很快会有解决办法。

另外也要告知收了误转账不还的“老赖”们,

“微信转错账要不回”即将成为历史

可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利就吃了大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