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坑害消費者到綁架風波,壞公司網秦的成長史

從坑害消費者到綁架風波,壞公司網秦的成長史

2016年11月10日晚,網秦(現改名為“凌動智行”)創始人林宇走在回家路上,突然五六個大漢衝出來,從林宇身後熟練地用布蓋住頭,將林宇拖進車後疾馳而去。事情發生不過幾秒。此後是13個月的囚禁。

01

2018年9月10日,林宇被解救出來半年之後,將這段駭人的經歷一切公佈於世引起軒然大波。除了有北京朝陽警方的立案,這段經歷主要來自林宇自己的描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權威第三方予以證實,而涉及到的另一人史文勇對這些描述給了完全相反的說辭,一部羅生門就此上演。

時間撥回到2016年11月,距林宇上一次出現媒體視野中已經過去了一年9個月。上次一次是2015年春節,網秦的官網博客上顯示,突然辭去董事長職務小半年的林宇已經回到公司辦公,但是那個時候他沒有擔任職位。

網秦並不是籍籍無名的公司——2013年10月因在美股遭遇了渾水做空成為極大的醜聞,加之董事長林宇的突然辭職,外界對此頗為關注。辭職之後的林宇一直沒有在公共場合露面,被外界稱為“失聯”。

林宇辭職之後,他的高中同學,多年創業夥伴,也是網秦創始人之一的史文勇接下他全部的職權。

從坑害消費者到綁架風波,壞公司網秦的成長史

網秦創始人團隊。林宇(中)和史文勇(右)

2015年春節林宇短暫回到公司時,騰訊科技立馬前往採訪,當時一名高層匿名錶示,林宇身體狀態不太理想,還在休息,要等身體完全恢復後才會正式回到公司上班。

但按照林宇表示,自2014年12月在自己不知曉的情況下,被網秦宣佈辭職後,林宇的董事長兼CEO職位被史文勇接替,他在此期間不斷向合夥人史文勇要求返回崗位。

史文勇曾答應在2016年底將公司歸還給他,按照林宇自述,就在2016年11月10日,他被綁架了。

林宇和史文勇之間鬥爭還未有定論,但是林宇忽隱忽現的那兩年,即便從公開資料收集,也不難看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網秦在做著極大的資本騰挪——售賣資產以及借殼上市。

網秦曾經做過一系列併購,包括飛流九天、國信靈通等,兩年間,網秦急於脫手這些子公司。

2014年12月,正是林宇被辭職的時候,網秦與香港上市公司野馬國際簽署了一份無約束力備忘錄,出售所持有的遊戲子公司飛流九天的全部股權,作價5.7億美元至6.3億美元。

根據備忘錄,野馬國際計劃以發行新股的方式向網秦支付收購費用。如果交易達成,網秦這個子公司飛流則可以實現借殼分拆在港上市。

但在簽署備忘錄8個月後,網秦又宣佈,已經和清華控股和另外一第三方簽署“具有約束力的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買方以不低於40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飛流100%股權。此協議宣告飛流借“野馬國際”上市的計劃破滅。

飛流九天在市場上名聲在外——數次遭大股東甩賣。

網秦在當時急於出手的資產並不只是這一筆。在此次之後,網秦再次推動旗下北京天亞科創軟件有限公司的交易以再次借殼上市,但在2015年12月,交易案終止。

屢戰屢敗,但同樣是在2015年12月網秦終於實現了一次套現——簽署股票出售協議,將在國信靈通的所有權益,以8000萬美元現金出售給國信靈通創始人和CEO侯樹立。

與此同時,網秦不停地尋找脫手飛流的路徑,彼時A股市場對於科技題材非常感興趣,一些傳統行業公司急於併購此類子公司,這是網秦不錯的套現路徑。

2016年2月,網秦發佈公告稱,正在同金信融達(清華控股的子公司)、A股上市公司*ST皇臺商談將飛流100%股權注入*ST皇臺進行資產重組的交易,皇臺是一家酒業公司,而飛流是遊戲公司,二者業務並無關係,但在市場題材和套現上,毫無疑問彼此存在需求。但一個月後,*ST皇臺宣佈終止收購飛流,計劃再次流產。

到了2016年5月,網秦再次準備將飛流脫手,以50億人民幣價格將全部股權賣給了A股上市公司王子新材,從名字就能夠知道,這是一家材料公司。儘管王子新材一再修改重組方案,停牌7個月後,王子新材仍然宣佈中止收購飛流九天。

一直到2017年,網秦都一直在“賣賣賣”——2017年3月,網秦以總價33.2億元將飛流63%的股份與旗下直播公司秀色秀場的65%股權賣給了清華同方旗下同方證券的關聯基金同方投資基金。

而網秦一直在努力出手的飛流九天,按照林宇的說法,中間涉及史文勇偽造他的簽名,“2016年的10月我發現,2016年1月史文勇他涉嫌幫我簽字幫我把北京飛流78%的股權轉走了”。

林宇說,2016年10月他正請律師提起法律訴訟,到了12月,他就被人綁架並且囚禁了。

02

林宇說,他經歷了13個月的折磨,直到2017年12月28日被解救。

對於這13個月,林宇用“生不如死”來形容。

“每天戴著20多公斤的手銬,只有在橫豎兩米的範圍內活動,而且拳打腳踢,電棍電擊得我全身是傷。”林宇說。

林宇的體重也在13個月裡,減少了三分之一,“他怎麼瘦成這個樣子了”,一位過去曾採訪過林宇的人士在看到林公開在網絡上的照片時頗為吃驚。

但是被解救後,網秦已經不是林宇所熟悉的那個網秦了,作為美股上市公司,它在2018年1月改名叫“凌動智行”,股票代碼從“NQ”更改為“LKM”,主營業務智能汽車,跟以往的手機殺毒軟件業務、遊戲業務、直播業務八杆子都打不著。

但林宇看上去像跟不上節奏,在他的9月10日宣佈自己“迴歸網秦”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言論中,還在稱公司為“網秦”。

從坑害消費者到綁架風波,壞公司網秦的成長史

林宇在微博上宣佈“迴歸網秦”

不難看出新馬甲下的網秦——凌動智行在資本市場仍然行為不矩。

2018年5月,由於自查發現會計的重大失誤,不能按時提供2017年年報,當日股價暴跌50%。

至今2018年財報尚未發佈。

2018年7月,凌動智行以1.425美金(0.5倍以下每股淨現金)定向增發B類普通股給China AI Capital Limited(簡稱China AI Capital),獲2000萬美元戰略投資。但不難估算出,這個發行價遠遠低於賬面上的現金等價物,相當於賤賣。

而在公開市場之外,網秦管理層之間的流言蜚語不斷,矛頭仍然指向飛流九天的買賣——2018年5月16日,網上流傳一份網秦公告稱,史文勇涉及未經董事會批准,私自操控徐英和出納劉穎麗等,使用5.12億上市公司現金質押貸款,作為其個人購買飛流22%股權的50%預付款。同時免除史文勇網秦董事長、董事、COO等所有職務。由郭凌雲擔任董事長。

按照這個公告的數據,5.12億是“飛流22%股權的50%預付款”,也就是說,史文勇購買飛流股份估值作價是46.545億元,但最後飛流賣出售價是50億元,如果公告所說屬實,史文勇沒有能夠從這個套現行為中獲利。

9月11日,林宇把這段經歷公佈於世時,史文勇立即給出了回應,雙方各執一詞

林宇表示史文勇是綁架自己的犯罪嫌疑人,並宣佈了董事會和管理層人員的調整安排,林宇給出的最重要的證據是朝陽警方的立案說明,並稱史文勇已經逃往海外。

但史文勇回應自己未收到公安調查或問詢要求,董事會調整是假新聞,而林宇是在恩將仇報,史文勇給出的最重要的駁斥是,如果林宇是在12月28日被解救,警方不會到2018年8月3月才立案,“一般像這樣重大的刑事案件,立案都非常快,不可能擱了8個月才立案”。

目前史文勇並沒有出現在公司,《第一財經日報》採訪一名內部員工稱,上週史文勇就出差在外,但具體所去地區屬境內還是境外,她並不知情。

林宇在9月10日將此前遭遇在騰訊科技和鳳凰網上發佈,引起軒然大波,在採訪中,林宇也發佈了自己一些計劃,包括調整管理層,在戰略上也會有新的部署,林宇還通過媒體發表了公開信,稱歡迎老員工迴歸。

但《第一財經日報》在昨日前去採訪時,發現林宇被保安限制進入園區。

就在雙方各執一詞時,2018年9月11日,凌動智行發佈了第三方調查報告。

執行這個調查的是獨立法律顧問Loeb&Loeb LLP,他們表示,在2016年因為一項調查引起公司內部監管問題指控,網秦的獨立董事聘請他們來執行這個第三方調查,併成立特別委員會。

這份報告稱,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林宇2014年辭去職務的辭職信是未經其本人授權或批准的

2014年是這個爭端的起點,“完整的故事實際上是從2014年我被辭職開始,當時我不在公司,同事在我的辭職介紹上敲了我的簽字章,並不是我本人辭職。就相當於他(史文勇)代替我辭職,這是2014年”,林宇在2018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Loeb&Loeb LLP調查認為,公司的一名僱員擁有林宇簽名印章保管權,她曾藉此在辭職信上蓋章,在史文勇的指示下,該員工很有可能這樣做。

03

目前諸多證據偏向了林宇“被綁架”、“被離職”,但這並不能抹去一個重要的事實——

即便是林宇在任時,網秦作為上市公司,絕不是一個名聲清白的好公司。

林宇2005年創立了網秦,2006年邀請史文勇加入,以手機殺毒軟件起家,2010年9月,收購了北京飛流九天科技有限公司33%股份,發展手遊。

網秦在2011年5月美國紐交所上市,是第一家成功登陸紐交所的移動互聯網公司。

在IPO之前,網秦和飛流這兩款手機軟件都火了——在2011年的央視3.15晚會上,被貼上了“惡意軟件”的標籤,網秦串通飛流下載軟件惡意扣取手機用戶費用,聯手坑害消費者。

從坑害消費者到綁架風波,壞公司網秦的成長史

央視曝光網秦串通飛流坑害消費者

不過這並不影響網秦笑傲資本市場,憑藉著出色的財務表現,網秦的股價在2013年迎來了巔峰——達24.62美元,市值比掛牌初增長了100%還多。

好景不長,公司仍然很多層面都顯得漏洞百出,天眼查企業背景顯示,公司上市之後網秦工商信息變更記錄多達15次,包括經營範圍、註冊資本、法定代表人、住所等,甚至董事(理事)、經理、監事系列崗位。

這樣的公司很容易被做空機構盯上,畢竟這是美股市場重要的獲利方式。

2013年10月24日渾水發佈長達81頁的調查報告,指責網秦嚴重誇大其營收和中國市場份額等等問題,將其稱為“大騙子”,將其股票評級列為“強烈賣出”,目標股價為1美元,當天股價從前一天收盤價格22.88下跌到收盤價的12.09美元。

當時網秦就開展了絕地反擊,調整產品策略,甚至祭出了險招,延遲財報/年報發佈——這個招數在後來數次被網秦使用。到了2014年一季度,股價成功反彈。

渾水也死咬不放,2014年4月份,網秦公佈2013年四季度財報,渾水立即發佈了第二份質疑網的報告,指出網秦在繼續作假,網秦的股價再次如雪崩一樣不斷下滑。渾水不斷出擊,先後發佈9份關於美股上市公司網秦的報告。

因為渾水的糾纏,網秦更大的漏洞不斷顯示出來——因為2013年第四季度財報,和第三方審計普華永道爆發糾紛,獨立審計方普華永道要求執行額外的審計流程,擴大對公司的審計範圍,但網秦公告稱,解聘普華永道。這種糾紛非常罕見,說明審計師對管理層的不信任,而作為上市公司而言,這意味著審計高風險。

而隨著渾水做空而來的股東集體訴訟,網秦更多不規矩的資本運作也被揭露出來。

訴訟指責公司於2014年進行了一系列有預謀的秘密併購交易,這些交易稀釋了公司股東的股份。這兩次交易包括後來又被網秦賣掉的秀色娛樂和一派天下,兩次交易價格都比市場價格高,而網秦並沒有向股東公告這些交易,股東認為無論從業務結構等方面,都看不出這些併購對於網秦有任何益處。

除此之外,網秦遞交2013年Form 20-F文件背後,股權結構出現大變臉,多出2億股新股,原有股份被大大稀釋。

可以說,當年是網秦讓中國市場徹底認識到了美股市場的做空機構,就在市場幾乎將這個公司忘記時,創始人之間糾紛又再次把公眾注意力吸引回來。

無論從公開信息、一面之詞還是第三方報告來看,這都是一家壞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