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校長下鄉支教 北師大學生加入助教團

他們退而不休,剛剛摘下耀眼的名校光環,又踏上了鄉村支教的新徵程;他們老當益壯,古稀之年每月奔波數百公里,常常要先坐火車、再換汽車、最後徒步,跋山涉水才能抵達支教的學校;他們不計報酬,甘願出錢出力,只有一個信念——為鄉村學校帶來更好的課程、更多的資源……

他們是來自北京城區的15位頗有名望的退休老校長。從2016年3月起,他們便成了“老校長下鄉支教團”的首批團員。今天恰逢教師節,讓我們從這些老校長的支教故事中,感悟“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奉獻精神,同時也向他們獻上最美好的祝福。

山村學校傳出嘹亮歌聲

“伴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早早地把紅領巾戴上,端坐在明亮的教室裡,我們和著跳動的音符一起引吭。沒有了忸怩,沒有了驚慌,唱響《長歌行》動聽的旋律,笑迎付老師慈祥的目光。啊!可愛的音符,敬愛的老師,好想和你們一起歌唱。”

這是河北阜平石猴小學學生李文靜寫的一首詩,其中提到的“付老師”叫付寶環,北京“老校長下鄉支教團”的音樂特級教師。當北京老校長下鄉東城支教團來到阜平,瞭解到石猴小學和谷家莊小學教學現狀後,音樂特級教師付寶環就立下“軍令狀”,每來一次阜平就要給兩校的孩子上一節音樂課。

一句承諾,堅守至今。從兩個學校輪流使用一架電子琴伴奏,到孩子們以桌為鼓、以手做鑔,配合真正擂鼓、打鑔同學的打擊節奏,音樂課被一次次推上高潮——孩子們破天荒第一次享受到了音樂特級教師的音樂課;他們從一首國歌都唱不準,到現在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合唱隊。

退休了的北京陶然亭小學校長劉建文怎麼也沒想到,他和他的助教邱豔紅來到河北阜平半溝小學支教幾次後,全校師生和當地老百姓就像盼著過節一樣期盼他們的到來。

確實,劉校長帶給了半溝小學師生太多的新鮮:摺紙、軟泥、刮蠟畫、彩陶、製作賀卡、六一活動、元旦聯歡……這些在電視和電影裡才能看到的課程,經過劉建文校長的努力,半溝小學的學生第一次在自己的學校里美美地體驗到了。

郊區學校組建起棒球隊

將葡萄剪下來,搗碎、擠壓後進行過濾,再把汁液導出到一次發酵桶等待發酵……上週五,記者來到密雲區巨各莊中學,一間化學實驗室裡傳出了濃濃酒香。學校校長王建東介紹說,這是他們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龍珠課程”。

退休老校長下鄉支教 北師大學生加入助教團

北京五中分校原校長楊春林走進巨各莊中學課堂,觀摩孩子們的“龍珠課程



如果說巨各莊中學是一所被葡萄包圍的學校一點兒也不為過:學校地處葡萄產業帶,不到五公里就是一處有名的葡萄酒酒莊;學校在幾年前就以此為基礎研發了自己的校本課程。

北京五中原校長尚金華、北京五中分校原校長楊春林來到學校之後,“龍珠課程”變樣了:除了讓學生能簡單地上手操作,瞭解葡萄酒釀造工藝之外,老校長們根據新的課程改革和考試改革趨勢,與學校老師們一同設計引進了探究性實驗內容,比如不同溫度、不同品種等條件對於葡萄酒釀造產生的影響;同時引入更多的科技類資源,進一步豐富學生們的課程供給。目前,學校已在校內建立葡萄實踐基地,多個學科開始挖掘進行葡萄學習、研究的資源。

同樣變化的還有體育課。老校長們到來之前,巨各莊中學就有了開展棒球體育特色項目的想法。但是怎麼開展?如何下手?學校一籌莫展。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尚金華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巨各莊中學牽線搭橋,讓老師有機會來到城裡的棒球特色學校進行觀摩取經。如今,棒球運動已經在巨各莊中學所有學生間實現了全覆蓋:除了初一、初二年級每週一節的棒球課,學校還組建了棒球隊。

楊春林和尚金華一直覺得,如果說去河北阜平支教是“雪中送炭”,那到密雲支教則更像是“錦上添花”,但是難度一點也不小。楊春林還記得第一次來到巨各莊中學後內心的憂慮,“這麼多年,我也一直在做支教,但是來到巨各莊中學之後,一開始真的是很傷腦筋。學校各方面的硬件投入、課程建設、校園文化都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之前的支教方式在這裡是無法複製的。”

怎麼辦?那就做一個幫忙的人,學校需要什麼,便發揮自己的能力為學校提供什麼。這一點與老校長張景星和王文江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堅持幫忙不添亂,一切都服從於當地老師和學校的需求。”

張景星退休前來自北京市鐵路第二中學,王文江來自北京市第二一四中學;兩位校長支教的學校分別是東邵渠中學和大城子中學。對學校摸底後,兩位校長髮現,學校的發展程度遠超過自己的預期,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比如學科發展之間存在一定差距,教師的教學能力、課堂表現上也有一定的進步空間。

兩位同樣來自西城的校長一商量,決定“抱團”行動——2016年新學期,他們在西城區教委和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的幫助下,組建了一支“老教師助教團”,邀請九個學科的名師走進密雲課堂,為老師們問診,提供針對性幫助;同時,助教團的專家與密雲老師們結成師徒對子,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進行深入的交流溝通。“老校長一個人的指導是有限的,要想讓教師快速全面成長,我們需要請進專家團隊。”

經過一年的實驗之後,根據學校的需求,兩位老校長重新調整了“助教團”成員,在團內加入一線名師和教研員,旨在為密雲的老師們帶來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改革動態。

為了進一步補足這兩所學校在教學上的短板,在兩位校長不遺餘力的四處奔波之下,西城校長的培訓名單中出現了密雲校長的名字,西城的集體教研中出現了密雲學校老師的身影……

“我來的時候也不會提前跟校長打招呼,隨時到了學校,就進教室去聽聽課,聽完課去食堂和孩子們吃頓飯,待上個兩天沒什麼事兒就回去。”張景星說,自己已經越來越成為密雲學校自然而然的一份子。

老校長支教隊伍將擴容

據介紹,2016年3月,根據教育部關工委關於在北京試點開展“老校長下鄉”工作的要求,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從東城、西城、海淀三個基礎教育強區選取了15位退休校長、書記、教師,前往北京密雲和河北阜平助教10所鄉村學校。其中,7位老校長助教北京密雲,8位老校長助教河北阜平5所鄉村學校。據統計,兩年多來,15位老校長共聽課3520課時,授課104次,主持開展教研活動79次,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55次,聘請專家、名師開展講座、公開課、示範課40次。

值得注意的是,活動還為下鄉的老校長們引入了北京師範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相關專業的學生作為助教團。北師大教育管理研二學生鮑天璐擔任了原光明小學劉永勝校長的助教,在她看來,擔任助教,是一個很好地深入一線、瞭解教育的機會。劉永勝校長在支教的巨各莊鎮中心小學引入了特色的育人項目,比如通過作業評價孩子生活狀態,在作業評語中通過關注性話語強化學生某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帶領教師進行自錄自評,讓老師們通過觀看自己課堂回放,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分析;進行課堂激勵性評價,從籠統的“你真棒”變為“你回答問題的聲音真響亮”“你真會動腦筋”等具體的行為指向。來自一線的教育實踐,讓鮑天璐對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教育事業充滿了期待和幹勁,“劉校長的這種言傳身教,會給我未來的教育生涯留下深深的烙印。”

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北京鐵二中原校長張景星助理於曉康也深感受益良多。他認為,“老校長下鄉”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思路;能夠親歷這項政策的誕生、發展,經歷政策探索中面臨的現實性問題、政策與政府各個部門行政上的磨合,讓他深感一項政策從發起到探索再到最後推廣的不易,“這是課本上學不到的,也是絕少能夠體驗到的。”

讓來自五中教育集團的兩位老校長欣慰的是,給他們擔任助教的兩名學生畢業後都加入了人民教師團隊。

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張雪透露,下一步將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擴大支教區域,在北京擬增加延慶區為助教區,在阜平擬增加5所中心校為助教學校,擴大輻射帶動作用。同時,擴大老校長隊伍,壯大支援力量。此外,未來還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比如老校長通過個人資源引入的支教老師,要將他們的補貼和工作條件保障納入所在區負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