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傳來噩耗,初二學生被家長責罵幾句,縱身跳河自盡,該如何教育孩子才合適?

霧悟人生851


9月10日,本該是舉國上下的老師最開心和驕傲的一天,不曾想四川省天全縣的少年,就因為家人的一句“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


就選擇在這天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多麼草率而不計後果的決定!讓人心生惋惜更感悲涼。父母親人十幾年的養育恩,盡抵不住一句話的分量。



類似的事件在不同時間都會發生,但近幾日尤其頻繁。有書君以為,雖然誘因均有不同,但都潛藏著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首先,現行的學校教育模式存在弊端。


如今的學校教育忽略了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從現行學校教材的不斷更新的趨勢,不難看出,我國的教育機構越來越不願意讓孩子們看到有關血腥和死亡的內容。



比如中學的語文教材中,逐年刪除了魯迅的文章,據有人說是因為過時了,但是在我看來,是因為魯迅的文章筆鋒犀利,直指戰爭的血腥和殘酷,讓有些人覺得讓孩子們看到不適合。


事實上,中國的50、60、70後中的許多人,都是在深受魯迅文章的教育和薰陶中成長的。


正是因為這幾代人通過革命文人的文章,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死亡的恐懼,才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


許多人,即使遭遇3年自然災害、人間煉獄般文化大革命的侵蝕和折磨,也不曾做出輕易放棄自己生命的事情。


因此,恰恰是在和平年代,國家教育更應該重視對孩子們對戰爭的瞭解,對死亡的認知。


由此才能讓孩子們產生對死亡的畏懼,對生命的敬畏,才能明白生命的可貴。


同時,學校也可通過讓孩子們觀看一些關於死亡的科教片,或者組織一些死亡體驗實踐活動,來讓孩子們對死亡的過程和後果有所探討和了解。


這樣可加深孩子們對死亡行為的體會,從而懼怕死亡,不敢輕易觸及死亡底線。


其次,如今的家庭教育模式存在隱患。


許多家庭過分強調了對孩子的快樂教育,而忽略了對孩子忍受挫折,克服逆境的能力培養。


當然,學校在這方面也應擔有一定的責任,但是有書君以為,主要責任應在家長。


有人說:只有不稱職的老師,沒有不稱職的學生。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教育中,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一言一行都在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著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孩子們“三觀”的最初形成,都是以父母的“三觀”為樣板。



許多家長(以60、70後居多),因為深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生育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因此就過分重視了對孩子的快樂教育,而忽視了挫折教育。


有些家長過於注重孩子的感受和自尊心,甚至對孩子的壞脾氣和壞習慣都一味地縱容忍讓,逐漸讓孩子養成唯我獨尊飛揚跋扈的性格。


見不得別人對自己不好,聽不得別人的批評,甚至連父母的埋怨都不能忍受,對人對事缺乏愛心缺少耐心,倘若遭遇稍微不隨其心意的事,就容易鑽牛角尖,走死衚衕。


因此。家長對孩子不應一味地溫言細語、言聽計從,應該有底線和選擇。


最起碼要通過自己對待一些事的鮮明態度,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孩子做錯了事一定要受到懲罰,懲罰措施至少要讓孩子對再犯同類錯產生恐懼心理,才會起到一定的效果。


另外,父母還應從小就養成和孩子多交流溝通的習慣,通過不斷地提醒和引導,培養孩子克服挫折,面對他人非議的勇氣和心胸,培養寬容容人的氣量和格局。


這樣才能讓孩子的眼光往遠看,不會眼中心中只有自己,更不會因為一點小事一絲不順,就做出出格的事情或者不可挽回的決定。


總而言之,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應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和死亡畏懼教育,別讓孩子長久地處於所謂“安全教育”“尊重教育”的“溫水”裡,而失去了抵禦惡劣環境的能力。


荒海拾書


初二了,家長說了句“你要少吃零食多吃飯才能長身體”,孩子不樂意啦,衝出家門就跳江,救都沒救回來。看得我寒毛倒豎。

按理說都初二了,能夠辨別得了是非好壞了,父母這麼說還不是為自己好?怎麼就這麼任性,這麼衝動?動不動就拿自己的性命不當一回事?


孩子的問題多半是家庭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我也有孩子,我特別害怕我的孩子有一天會變成這樣。所以我在反思: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多下功夫,多花精力?

還在把目光緊緊盯著孩子的考試成績和排名嗎?

還在關注孩子是不是吃得好,穿得暖嗎?

這些沒錯,但更重要的,可能是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管理。

世界不會永遠是你好我好,不會永遠是隨著你的心意變化,更不可能永遠是你想怎樣就怎樣。

我們需要給孩子做“情緒的急救員”,趁早教會孩子:當聽到不想聽的話,要去做不愛做的事,應該如何處理?這件事非常必要。


小公主變形計


今天九月十日,週一,四川省天全縣禁門關橋頭,一個初二的學生就因被家長責罵幾句,便縱身跳河自盡。據報道當天吃飯時,家長看孩子不愛吃飯就說:“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孩子忽然衝出家門從二十幾米高的橋上跳入青衣江中,被人救起經120搶救無效死亡。

此事一出,眾人議論紛紛,花一般的年紀這麼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給養他的父母帶來無盡的悲傷和痛苦,隨著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越來越多,問題學生越來越多,人們不僅要問:現在的孩子怎麼了,中國的教育怎麼了,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小徐老師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生命教育的缺乏

生命教育中以尊重生命、感悟生命、悅納生命為根本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滲透對世界一切生物體生命的感受,感受生命的偉大,從而在感悟中尊重生命。更引導每個學生深入到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接納自己再到塑造自己、悅納自己,最終讓每個學生在教育中最終認識到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價值,從而珍惜生命。

中國的教育則長期以應該為目的,為了升學,學生的感知被困於題海戰術中,學生的腦力被用於研究解題方法中,即使是離塑造心靈最近的語文課也沒有時間去感受每一篇美文的深意,無法去充分體悟每篇文章作者的生活及內心世界,我們只想著如何把文章拆解,研究中考高考會出哪些題,要怎樣答才能得高分。更別說對世間萬物的認知,對生命的認知了,都是淺層的,都是中考高考的工具,而學生和老師都變成了教育的奴隸,無論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不好,就連老師對自己的生活都是迷茫的,虛空的,教育少了精神的追求,缺了心靈上的慰藉必然失去了教育上最重要的意義。

二、責任教育的缺失

都說現在孩子的叛逆期、青春期特別兇險,但是您可知道,古人是沒有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難道古人和今人難道不是一種人嗎?之所以產生不同的行為,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教育,二是環境。

中國傳統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責任。“治國、齊家、平天下”是每個接受教育的男兒終身必學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拋卻個人私情,擔負起社會責任來,古人只要會寫字,八九歲就可以去街市上為人寫信賺錢養家了。而十三四歲的時候成家立業的大有人在,他們在儒家思想和長輩們的教導中、在責任教育影響下的環境中早已剋制住了自己青春年少時幼稚、叛逆、任性的想法了。

我小的時候,我媽文化程度很高,深受舊教育思想的影響,對我們要求很嚴,上初中高中時的青春期也是內心極度不平衡,每天痛苦得恨不得去死的時候也有,但是強烈的責任意識,為生命負責,為家庭負責的意識,甚至將來報效祖國的意識一直不允許自己懈怠、任性。我們這也許就是教育的偉大之處。

而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要孩子來負責的事情越來越少,孩子們受不得一點苛責,他們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眼中沒有別人,而當對自己都不愛時候,生命就是毫無價值,毫無意義,他們也不會珍惜,才有一起起自殺事件頗出。

三、懲戒教育的缺失

其實大家都知道,教育僅靠說教是絕對行不通的,一種行為方式的養成、一種正確三觀的培養,“說教”和“強制性”共擔當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就像交通規則,先要讓人學習《交通規則》,考試合格上路後,如果有違反交通法規的還要給予懲罰,才能有效遏制犯法,試想如果僅靠說教不會懲辦違反者,會是怎樣的局面,教育也是同理。當教育失去了懲戒權,無論在塑造心靈還是規範行為上都失去了大半的效力,而課本上教的責任也好、珍惜生命也好、尊老受幼也好,通通不能形成根植在靈魂深處的思想,於是生活中一有挫折,就會悲傷絕望,教育的效果達不到挖掘其內心的力量,必然問題學生和逃避生活,甚至自殺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多。

綜合以上三點,我想要教育孩子,特別是有效控制孩子叛逆期的任性、不理智行為,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最關鍵,而生命教育、責任教育、懲戒教育要從小抓起,只有讓這麼科智慧的光芒照進每個孩子的心裡,才真正讓孩子們得到心靈的安寧和快樂。也真正實現教育的真諦。然而這一切的僅靠目前的教育又是不行的,它需要全社會的支撐和共建。教育有良好的效果要有更有利於教育的環境才行。大家說對嗎?

以上觀點由指尖教育帝國原則,歡迎關注交流。


指尖教育帝國


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時,孩子不願意吃飯,家長就說“你少吃零食多吃飯長身體”,孩子忽然衝出家門從二十幾米高的橋上跳入青衣江中,被人救起經120搶救無效死亡。孩子剛剛讀初二。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說不得”,那我不禁要問“為什麼說不得”?

重要原因是家長沒有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小孩的一生大概有三次叛逆期:2-3歲,7-8歲,15-16歲,每一次叛逆證明孩子在成長。舉個例子,2歲的孩子叛逆是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意識道自己獨立於父母,有自己的思想,所以當父母讓他們做什麼時,譬如吃飯,他們會說“我不吃”,讓他們睡覺,他們會說“我不睡。”……總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表明,“我就是我。”

然而,面對孩子的初始叛逆,家長的做法是“吼”或“打”,很少有耐心幫助孩子去度過叛逆期。

再舉個例子,今天上午看到懷遠縣星火小學六年級副班長因為有管背書的權力,輕鬆收取賄賂款“幾萬元”,那麼問題來了,送錢的小孩子家長寧可偷錢去送也不告訴父母,因為什麼呢?因為父母不會理解他們,他們的任何行為在父母看來都是錯的,父母也不曾幫助他們去解決過任何面對的困難,除了給錢!

初二的學生大概14、5歲,正處於叛逆期,此階段的叛逆期是對“自由”的嚮往,父母的任何管束在他們看來,不是愛,而是“監視”,在他們的內心裡,“跳下去”就自由了。


因此,每位家長都要認真思考一下,是否重視過孩子的叛逆期,當然很多人都會說“小時候,我也沒有被重視過,暴揍一頓,啥事都沒有了。”我想說,小時候,媒體還不發達,很多負面信息還不會被放大,不成熟的孩子受影響就小。

時代不同了,育兒觀念也要與時俱進。


幸福媽媽的秘密


表明觀點:相較於社會發展而言,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個人看法當下教育應當注重孩子的抗壓能力培養,耐挫能力的培養才是關鍵!否則即使步入社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還是難以避免不幸的發生。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當重視起來心理方面的教育才是!

案件事實不再贅述了,事發的原因也很簡單,孩子不想吃飯,家長說了一句孩子就跳江身亡,這種事情令人匪夷所思。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孩子的未來究竟會變成什麼樣我想除了孩子自身更多的還是後天的教育和培養所決定的。

當下的家庭當中,孩子都是個寶,所以家裡的溺愛也就在所難免,但是往往越是如此越容易造就脆弱的心理素質,近些年來青少年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但是每每查看自殺的原因就會發現根本並不是什麼大事或者過不去的坎兒,為何如此?

我想這些原因值得家長們深思,究竟你需要的是高智商的低情商的孩子,還是哪怕學習不好,但是情商很高的人?所以建議當下的家長們還是老師們都應當注重對孩子心理抗壓能力的培養,以免這種悲劇再一次發生才是關鍵。


麋鹿說法


事件:據報道,9月10日,四川省天全縣禁門關橋頭,一個初二的學生就因被家長責罵幾句,便縱身跳河自盡。原因竟然是當天吃飯時,家長看孩子不愛吃飯就說:“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孩子忽然衝出家門從二十幾米高的橋上跳入青衣江中,最終死亡。



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內心是多麼的脆弱,就因為讓你好好吃飯,你就受不了了,完全分不清大人話的好壞。或者就是說這孩子是完美主義者,不允許別人說自己的一點不好,不然就自己內心無法承受的那種。


說到這裡,又想起我自己,父親在我心目中屬於那種形象很高大,又讓我特尊敬的那種,從小到大,父親批評我一句我都會哭的很委屈的那種,如今已經工作了,上次父親批評我時我竟又忍不住的掉下了眼淚。說我內心脆弱,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可堅強的很。

但是這位跳河的學生又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僅僅只是內心脆弱,我覺得沒那麼簡單。肯定是當時孩子本來心情就不好,再加之父母的批評,令她一時想不開,所以……


事情已經這樣,只希望逝者安息,生者節哀吧!


饕餮視聽


我現在想到的是,目前網絡發達,很多事很快就在網上瘋傳,而網上正能量的東西不多,反而負面新聞很多。所以我懷疑這些事故中效仿者也有很多吧!


原野1280942


9月10日,四川省天全縣禁門關橋頭,一家人在吃飯時孩子不願吃飯,家長就訓斥孩子說:“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孩子忽然衝出家門從二十幾米高的橋上跳入青衣江中,被人救起經120搶救無效死亡。

都初二了,照理來說有些事也該明白好與壞了。家長這句“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有錯嗎?我覺得很正常啊,這話在我看來離訓斥的範疇還差很運很運。

當初我兒子這年齡段接受我和兒子他爸混雙攻擊遠比這厲害多多了,臨結束還對兒子大吼:“你給我滾出這家!”如今想想兒子的抗擊打能力還是可以的,這要追溯到對兒子的幼年、童年、少年時的懲戒。

兒子小時候犯錯,不姑息不輕易原諒是我和兒子他爸很早就達成的共識。該訓斥就訓斥、該捱揍就捱揍,揍完後還得讓兒子明白為什麼會捱揍。當然揍得找肉多的地方,這個很重要。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反叛意識開始萌發,這很正常。作為家長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傾聽很重要。重要節點再重複:平等!傾聽!


許愛莉老師


看到剛上初二的孩子就因家長說: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就跳河自身,實在讓人唏噓不已。仔細想來,孩子肯定不會簡簡單單因為這句話而自殺,其或者一直存在嚴重心理問題,或者正值青春叛逆期。情緒無法疏導、生活沒有樂趣、未來沒有理想,這才是導致孩子自殺的主要原因。

假如,一個孩子每天有想吃的東西、有想玩的地方、有搞笑的話語,他一定不會自殺的。簡單的講,作為人的動物性本能得到滿足,吃好穿好玩好睡好,誰不樂意誰活著呢?作為人的社會性本能,生活有意思、未來有奔頭、處處有樂子, 誰還會去選擇死亡呢?所以,讓孩子開心、讓孩子滿足,這是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

現在為什麼青少年選擇自殺?我想多數孩子滿足了動物性生長需求,吃飽穿暖,但精神性成長髮育不良,存在諸多心理問題。比如: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有些孩子承受不了;單親家庭或者無愛家庭,孩子體會不到溫暖;家長對孩子寄語太高期望,孩子難以實現目標;交流較少疏於管教,孩子沉迷遊戲不能自拔等,總總現象發展到極端,都可能導致孩子選擇自殺。

我們無法猜測該起跳河事件的家庭情況,但從孩子對父母這樣簡單關愛的話語都產生過激情緒反應來看,日常親子關係比較緊張,孩子對父母的牴觸情緒非常嚴重,甚至分不清好壞。假如有家庭出現類似問題,最好找專業人士進行心理疏導;或者尋求老師和朋友幫助,從不同角度讓孩子體會到家庭溫暖、未來可期。

活著要有奔頭,孩子也是如此。悲劇已經發生,但願此類悲劇不再上演。


入青0601


誰能告訴大家,如何輕言細語、和顏悅色、潤物細無聲,才可能保證熊孩子不自殺?

誰能告訴我們,根本不去管孩子,任由孩子自由生長,即便孩子在某一段時間裡不自殺,今後怎麼使他回到社會的正軌上來?

也就是,完全不管孩子,一定就不會產生問題嗎?

顯然不可能!你既不可能完全不管,也不知道怎樣一句非常平常的關心的話,(別說是批評他),就會引發自殺的行為。

那麼正確的作法就是,維持正常的教育。其中也包括批評。而且要從很小就開始這種教育。比如從小學一年級,或者從幼兒園。

正是因為從小就從來沒有過磨難,所以當批評到來之時才可能有出人意料的過激反應。

簡單地說,從小就不能慣著,也不能逞著。從小就要教育他對自己負責任。

當我們把這一切工作都做了,如果真的還有自殘行為發生,那隻能理解為這是個殘次品。誰又能完全避免殘次品的產生?

我知道,這麼說一定會招罵。各位想一想,如果我們一味自責,一味避讓,堅決不刺激……。會怎麼樣?只會促成更多的自殘行為的發生。

我經過的一件真事。某年,一位女生因父母不准她戀愛而割腕。搶救之後無礙。我在班裡與學生們展開討論,互動;不是老師的一言堂。結果非常令人滿意。學生們都說她的行為是錯誤的,對自己、對家庭、對於對象、對於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當然,此時當事人不在場。而後與其家長共當事人討論互動,轉達同學們的討論與勸慰。也產生極好效應。

更深刻的討論就不在這裡進行了。我當班主任30年,決不迴避矛盾與問題。自然,平時我和學生們關係極好。他們稱呼我為“老爸爸"。學生們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好。

再說就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