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祈盼成功,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地生活

弗洛姆寫過這樣一段話:“當人們努力去獲取財富,不停尋求那似乎是自己的利益時,他便失去了他的靈魂,也就是丟失了自我。如同許多幻想和白日夢一樣,這種追尋只是在新奇和足以刺激人的時候,才給人以一時的滿足。”

物質條件是人生存的基礎,人人也都想過上優越的物質生活,但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少並不是人成功的標準。如果僅以此為標準,就會成為葛朗臺式的守財奴。有些人拼命賺錢,到晚上關在家裡數一下錢心裡就快樂了。他們賺錢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他們淪為金錢的奴隸。

像個守財奴那樣積攢財富,你會成為富人,但只會成為墳墓裡的富人。

我也曾經努力去賺過錢,但有了錢後,我卻覺得自己頹廢了。我在日記中對自己呼喚:

“難道整天就這樣沉溺在酒色中、沉溺在自己所不喜歡的工作中、沉溺在無窮無盡的繁雜事務裡?我的尊嚴、我的活力、我的個性呢?難道全被這個沉悶的社會吞噬殆盡了嗎?我不知道我還剩下什麼?除了一點動物的本能外,我已經完全喪失了自己。

孤寂地坐著,一股莫名的煩惱湧上心頭,只是想流淚,但眼中已沒有了淚水。我還需要什麼呢?金錢?名氣?還是享樂、刺激?真的,這一切我都不需要。我也算有錢、有名了,我也尋求過刺激,有過享樂,甚至都想過吸白粉,但這一切帶給我的只是更大的空虛。我明白我為什麼想流淚了,因為我沒有創造,沒有成就事業!金錢、名氣、娛樂、刺激,這些填補不了我內心最深處的空虛,那種空虛是屬於真正男人的空虛,是隻有用事業,用成就感來填補的空虛。沒有事業的生活,是每一個真正的男人所無法忍受的。活著是為了什麼啊?”

在今天的社會,人變得越來越像機器,沒有了個性,沒有了浪漫的遐想。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人的精神生活卻越來越萎縮。作為人的個性、愛好、思想,已越來越被現實生活所扼殺,金錢取代了一切,在這個金錢決定地位、身份、快樂與否的社會里,人的動物本能被極大地張揚,而作為人的高尚的情操和精神卻越來越被窒息,甚至談到這些就會被人認為迂腐甚或恥笑。沒有了個性,沒有了想象力,大家都變成了社會馴養的狗。難道我們還不需要野性嗎?難道我們還不需要回歸自然回覆我們作為狼的野性嗎?這就是傑克·倫敦在《野性的呼喚》中所要呼喚我們的。

人在感覺和思考方面,在意志行為方面,已越來越失去了創造力,於是我們就只能是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也就是社會對我們的要求的模子裡出來的模型。我們所有的精力都用來想要獲得,而多數的人從未考慮這種獲得:是不是我們真正的需要?只是見到大家都這樣,於是我們也要這樣。卻沒有停下來想想,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不是我們想要的。在學校時,我們想要好分數,到了社會上,我們要事業成功,賺大錢,有聲望,買更好的汽車,到各地觀光等等。然而,如果我們能在這種瘋狂活動的時候停下來想一想:“如果我真的獲得了這項新工作,如果我有了這部比較好的汽車,如果我能去旅行——以後又怎樣呢?這些東西是否能真的讓我快樂呢?”

那麼,我們的真正需要,真正的快樂是什麼呢?——是什麼在夢中將我驚醒?是什麼在夢中讓我淚眼婆娑?是沒有成就啊!

我們真正的需要,真正的快樂就是發展自己的潛力,追求卓越,取得成就。

如果你喜歡享樂,見到一個漂亮的女孩,你會衝動甚至激動,然後展開追求,追求到手後,也許你還會激動,但如果沒有成熟的愛情做基礎,時間久了,你會覺得也就這麼回事。實際上任何純本能的享受都是這樣,時間久了就會熱情消退;而惟有追求卓越,發展自己,才是一種無止境的快慰。達到了一種境界會有一種更高的境界等待著你去攀登;創造、成功,不斷地追求卓越,會使你永遠感受到青春、活力和一種無止境的力量。這才是人世間最高級、最大的快樂,這種快樂還會淨化你的心境,使你越來越高尚,越來越能體悟人生的真諦。

人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保持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追求屬於自己的真正快樂,就是強者。人只有一種真正的利益,只有一種真正的快樂,那就是充分發展人的潛能,充分發展作為人類一員的自己。人應該以自己為惟一的目的,而不是服務於任何超越於人的意圖的工具。不是賺錢的工具,不是社會的工具,不是意識形態的工具。我們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潛能,並對社會做出最有價值的貢獻。這樣,我們既與世界同為一體,但同時卻又保持著自身的人格完整性。在建設性地運用我們的精力時,我們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我們“燃燒自己,卻不化為灰燼”。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物質豐富,但自殺者和神經病患者卻日趨增多。人們煩燥不安、支離破碎、無聊、厭煩、軟弱、孤寂,逃避自己、逃避無能,這都是人們沒有運用他們的能力,導致人生失敗的必然結果。人都希望活下去,都希望快樂地活下去,而我們惟一的快樂之路就是運用我們的能力,發揮我們的所有。人如果不能運用自己的能力,他就不能實現內在的和諧與完整。每一種神經病都是人的內在能力和那些阻礙其能力發展的力量相沖突的結果。沒有個人的個性、愛好、思想的生存、發展空間,沒有發揮人的潛能,就不能真正地體驗自我,也就是社會學家說的沒有自由和自發性,這樣的人在現代社會被視為有嚴重的缺陷。如果某一特定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那麼,這個社會就是有缺陷的。

以前央視二臺的《對話》節目我非常喜歡。那天主持人採訪了甲骨文公司的總裁埃裡森,她說埃裡森每週只在公司工作50個小時,其餘的時間都用在了探險上。這不由使我想起了IBM的總裁小沃森,CNN的老闆特德·特納,他們不是都熱衷於探險嗎?西方人熱衷於探險,而我們華人卻熱衷於賭。記得去馬來西亞雲頂賭場時,導遊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賭場。沒有公開的,就有地下的。賭和探險都是尋求刺激,但賭是用錢財作刺激,而探險則是用生命作刺激,用生命的潛能作賭本,去挑戰大自然。我們應該熱愛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單純的生存是沒有意義的,人的意義在於生活,生活就要不斷充實自己,挑戰自己,永遠尋找一些新意。

我們不應該注重生命的表像——那些身外之物,而應該注重生命的內涵,讓生命有質量。當然要讓生命有質量,也要靠身外之物,但身外之物並不是決定因素,我也曾羨慕那些大款前呼後擁,有美女、名車相伴,出入高級會所,但一個人如果只擁有這些,而沒有內在的充實,那不也只是一個繡花枕頭嗎?

榮譽也只是他人對我們的評價。魯賓遜漂流到一個小孤島上,盡了20年的努力也只能求得溫飽。人是社會的人,也只有在社會里,才能發揮出力量,取得巨大成就,所以他人對我們的評價猶顯重要。但這並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有許多人,他們刻苦努力,歷盡艱辛,甚至幾乎奉獻生命而取得成就,但最終目的也只是為了抬高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還有些人,追求名譽、地位,甚至學習知識、發展藝術,也只是為了贏得人們對他更大的尊敬。

人是多麼愚昧啊!總在為博取他人的歡心而努力。別人讚揚我們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走在自己的路上,只是處在別人的路上。尤其當你明白了就像一個音樂家陶醉在滿場的歡呼中時,突然發現那些人只不過是聾子,是怕別人知道了他的缺陷,所以盲目地歡呼時,你又作何想呢?我們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任何其他人而活。

如果說我們追求的榮譽只是榮耀時,那麼,現在則應追求人格的榮耀。我們不要寄望來自他人的讚美,不需要活在世人的喝彩聲裡。他人贊不讚美只是他們的事。我們只是努力從自身具備的品質、個性、能力、思想裡,尋找對自己生命的讚美,尋找快樂的源泉。我們只是存在於自己的髮膚中,並不是存在於別人的看法裡。

真正成功與快樂的人,絕不是依賴外在之物,他們的成功與快樂來自於內在的充實,內在的豐富。只有缺乏內在豐富的人才會不斷尋求外在的刺激來麻醉自己,以填補心靈的空虛。惟有不斷激發自身的潛力,挑戰自己,才是人生永不厭倦的快樂。

金錢、權力,各種的利益,享受、娛樂,這些只是生命的奴隸,決不能成為生命的主宰。人可以熱愛享受、娛樂,熱愛金錢,但絕不能因此而讓生命腐化,這些永遠只是生命的調料,不能成為生命的主宰。主宰生命的應該是創造,應該是永遠向上的意志。沒有創造的生命,沒有成功來點綴的生命,是蒼白的,是違背生命本能的。生命的本能就意味著向上,像種子衝破泥土的阻礙成長髮芽,而後去爭取陽光和養分,茁壯成長。

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成長,脫離了成長的意志,生命也就成了廢物。

其實人的成長就像一顆大樹的成長,這裡有一個平衡性的問題。如果樹的根不夠深,既使長成了大樹,也很容易就會倒下。所以樹在成長的同時,它的根也在不斷深入,樹長得越高,它的根也將越深,你不可能發現十幾米高的樹只有很小的根,它無法支撐一棵巨大的樹;在生命中,成長意味著你內心的深入,你生命的根在那裡。

成功、失敗只是演繹生命的一個過程,是生命的表象,人生中重要的不是表象,而是生命本身。我不能保證自己一生幸福,但我能保證自己一生快樂;我不能保證自己一生成功,但我能保證讓自己一生充實而有意義。因為這是一種心境的問題,是一種人生觀或對待人生的態度問題,是有沒有目標、行不行動的問題。

我們無法祈盼成功,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地生活。

我想我總在宣揚成功,是否會對人產生副作用呢?如果人們認為“成功”就是賺很多錢,出名,或者說是辦一個大型的公司,那麼,能做到這樣的人畢竟只是極少數,那大多數人被激發起了這種慾望,又不能取得成功,那不是很痛苦嗎?就像金庸筆下的慕容復,雄心勃勃地復辟大燕國,極度的慾望使他不惜採用一切手段,可惜最終也未能成功,反而因慾望的刺激最後成了精神病。

我還曾經參加過一些傳銷的勵志講座。講演者滔滔的口才,昂揚的鬥志,無不讓我熱血沸騰。他們講得都很有道理,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參加傳銷呢?在傳銷活動中能成為鑽石經理、金鑽石經理,取得成功的也只是極少數,那大多數人不就只是成了那些成功者的鋪路石嗎?我們怎能置大多數人的利益於不顧。

成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雄心、耐性、能力,要做出很多犧牲。而且成功沒有止境,並不就意味著快樂啊!

成功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成為拿破崙,成為愛因斯坦,成為比爾·蓋茨。成功就是你能快樂地度過一生,並在這一生中充分地發展自己。

實際上成功只是自己的一種定義。你盡心盡力了,你感到快樂,你認為成功了,那也就是成功。

我認為成功就像攀登一座永遠也到不了頂峰的高山,既然永遠也沒有頂峰,我們就應該邊攀登邊欣賞沿途的風景。如果只是埋頭攀登,一心只想到達最高點,那就很可能錯過了沿途的風景。何況如果你一生都到不了你所預定的頂峰的話,你又沒有去享受風景,那這一生不就毀了嗎?當然如果你只是貪戀現時的風景而放棄了繼續攀登的努力,那你也就永遠站不到更高處,欣賞到更遼闊的風景。

所以人生要永遠努力向上攀登,但在攀登的同時,也要及時欣賞風景。這就是人生前進與享受的辯證法。

成功學之父塞繆爾說:“超出一般人水平的,哪怕是最高尚的美德,也只不過是充滿誘惑力且危險的東西。”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最真實意義上的成功,就是快快樂樂地生活,充分地展現自己,讓一生過得充實而快樂。而一個人只要能踏實、認真、充實、快樂地度過一生,這樣的人就是一個偉人!

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只要我們能用心地生活,快樂地生活,安享上帝所賦予我們的一生,盡到了我們做人的責任,那就是成功。

成功是自己的一種定義。你盡心盡力了,你感到快樂,你認為成功了,那也就是成功。

人生是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

那天看湖南衛視的《實話實說》節目。主持人介紹了兩個人。一個考研究生10年沒被錄取,另一個寫了300多萬字的作品沒能發表,他們的毅力,鍥而不捨的精神的確讓人欽佩。一個說,國家規定考研究生可以考到40歲,他還可以再考4年,即使考不上學知識總是沒錯的;另一個則表示他還將繼續寫下去,努力爭取作品能被人接受。

許多嘉賓、現場的觀眾都對這兩人的行為發表了看法。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上海某公司董事長的看法。他認為如果他們從考研究生和寫作中得到了快樂,那麼就應該繼續下去。但如果是功利色彩太濃,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和發表作品的話,那還不如放棄。雖然他的話與主持人構想的節目主題不吻合而被主持人打斷,但我認為他的話是最實際的。

一個人考10次研究生和寫300多萬字的作品是要耗費許多時光和精力的,如果在這麼多年的努力中,他們都不能感到快樂,只是靠毅力和一種強烈的慾望支撐著,那麼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時光就這樣在沒有歡樂中度過那不是很可悲嗎?我們說一個人吸毒上癮而又不能戒除的話,那一生就毀了。實際上同樣的,如果他們經過這樣艱辛的努力最終結果還是不能成功的話,那我想他們這一生也就沒有快樂可言了,那他們這一生不是也被毀了嗎?

斯賓諾莎說:幸福不是德性的報酬而是德性自身。

他們的行為是高尚的,但人不能將快樂寄託在高尚行為的回報上,而應該從行為本身感受快樂與幸福。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喜歡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感受快樂。這樣,你能成功,當然更好,即使不能成功,你也從工作中得到了享受。

生活本身就是人的目的,決不僅僅是人達致成功的手段。人是為生活而活,不是為成功而活。人不是事業、理想、成功或其他任何東西的附屬物,人自身的快樂和幸福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禪師叫臨濟。臨去世前,數千名門徒聚集在一起聆聽最後的講道,可臨濟只是躺著,快樂地帶著微笑,不說一句話,看著他快死了卻不說一句話,他的一位老朋友,一位同樣有名的大師提醒他:“臨濟,你是否已經忘了你必須說你最後的遺言?大家都盼望著呢。”

臨濟說道:“請聽!”這時屋頂上兩隻松鼠在奔跑著,尖叫著,他說:“多美!”然後他死了。就在那一刻,當他說“請聽……”那是全然的寧靜。

每個人都以為他會說些偉大的事,但是隻有兩隻松鼠在屋頂上打架,尖叫著奔跑著……然後他微笑,接著便去世了……但是他已經發出了他的最後信息:我們不要將事情分成小的和大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每件事都是重要的。

在那一刻臨濟的死與屋頂上兩隻松鼠在奔跑同樣重要,那沒有區別,所有的存在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他的整個哲學,他一生的教誨——沒有什麼東西是偉大的,也沒有什麼東西是渺小的,這全由你而定。

我們曾經揹負過太沉重的理想和主義,到頭來卻發現那只是別人用來操縱和控制我們的一種工具,於是它像皂泡一樣破滅。現在我們也還揹負著沉重的“殷切希望”和“成才的祈望”,其實人生怎樣才有意義,完全只是我們個人的一種選擇。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要有一些所謂偉大的人生目標,要幹一些所謂的大事。其實事情的重要和不重要,是大事還是小事,只是你自己的一種界定,能夠讓你快樂的事,能夠讓你投入心力、投入熱忱的事,那也就是大事,那也就是重要的事。

年輕人都容易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認為過程是手段,結果是目的,沒得到好的結果就是失敗。其實過程是漫長的,結果是短暫的,人不能為了“短暫”,而放棄“漫長”。就連人生也就是一種過程啊,人的結果不就是死亡嗎?享受人生也就是享受人生的過程。

在年少時,我也曾像他們一樣對成功狂熱,抱定“不成功,毋寧死”的信條,強制自己放棄多種娛樂和愛好,用“頭懸樑,錐刺股”的苦讀精神鼓勵自己。由於我只是在強迫自己,不能享受學習的過程,因此一方面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無法堅持長久。最終結果是自己學習沒搞好,少年時的生活也被毀了。

從此我在選擇從事的工作時,都將能享受過程放在第一位,這樣工作起來既輕鬆又愉快,而且還容易取得成效。

中國女子羽毛球運動員張寧,1994年就開始代表國家隊出戰,雖然一直在國家隊待著,狀態卻不是很理想,只能在國家隊任第三單打。但2004年在她29歲“高齡”時,她卻達到了運動生涯的巔峰,取得了奧運會單打冠軍。在參加奧運會之前這一年,她就已經多次在國際大賽中打得那些世界著名運動員得不到1分。

記者問她狀態如此之好的原因。她說:“原來我是為取得好成績而訓練、比賽,現在我是喜歡羽毛球運動,我能夠享受訓練和比賽。當注重過程了,你就會贏得這個比賽。”

還有女子舉重運動員陳豔青,在落選悉尼奧運會後,她就退役去蘇州大學讀書,並當了江蘇省舉重隊的教練。不過舉重畢竟是她難以割捨的痛與愛,她自己說:“在當教練的時候,每天看到槓鈴就忍不住想把它舉起來。”

結果愛好讓她重新回到了舉重場,訓練成績也突飛猛進,最終獲得了雅典奧運冠軍。

過程與結果是一種辯證的關係。不懂得享受過程,就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懂得享受過程,才可能會有好的結果。

人生也是這樣,昨天是歷史,今天是現在,明天是未來。我們只是力求將每一個今天都過快樂,當它成為歷史時,我們的歷史也就成為了快樂的歷史。

生命是非常簡單的,它是一個歡舞,整個世界可以充滿歡樂和舞蹈。但總有人有意或無意識地譴責生命。佛教認為我們是前世造孽,今世降生到世上為人受苦;基督教認為人是因為犯了罪才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園,來到世上為人的;伊斯蘭教也認為人前世犯了罪,只有在今世苦修行才能上天堂。人們創造宗教來譴責自己的生命,總認為沒有人應該享受生命,沒有人應該微笑,沒有人應該歡笑,生命只是一種懲罰。當你總是處在不斷地被人告知生命是一種懲罰的氣氛中時,你又怎樣能夠享受生活呢?你正在受苦,因為你做錯了事,你被扔進這個監獄來受苦,那麼你怎樣能夠享受它呢?

我們的哲學家也在那裡大肆宣揚:耽於娛樂便會撲滅心中的光明。人不應該耽於享受,人應該抑制自己,在理性的指導下,去吃苦,去追求成功。快樂是罪惡的象徵。

古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彷彿成功就是要吃苦。甚至還有人提出了“天平”理論:你要得到多少,就必須付出多少。得到好像總是與付出成正比。我並不反對得到就要付出,但這種付出並不就意味著是吃苦。我為了成功也付出了很多,但現在回味起來,我感覺最快樂的日子還是在付出中的那些日子,而不是成功的現在。

成功是一種快樂,追求成功的過程也是一種快樂。就像人要去旅行,那麼為旅行的一切準備也是快樂的。你只有抱有這樣一種快樂的心態,你的行為才能持續長久。如果你總認為是先吃苦,日後才能獲得甘甜,那麼我相信你的計劃很可能會中途夭折,吃苦的事總是難以持續長久。甚至當你吃盡了苦後,卻並沒能達到目的,那麼我想你這一生不是被毀了嗎?曾經有一位學員告訴我,他要先立業再成家,他成功的決心是那樣強烈,但我總有一些悲哀,如果他的目標太高,而他總不能達到目標的話,他的青春又已度過,那麼他將來不是一個悲劇嗎?

實際上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並不是到了成功才感覺到快樂,他們整個的追尋過程就是一種快樂。這樣他們並沒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即使不能成功,他們也快樂了。追尋快樂與追尋成功並不是一對矛盾,它們是統一的。你也只有將它們統一起來,你才可能幸福,你也才更有可能成功。就像斯賓塞所說,以快樂為目的,必然會使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也具有快樂的性質。也就是說以成功為快樂的話,那麼追尋成功的過程也是快樂的。

但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治好病是快樂的,但治病的過程要打針、吃藥卻是痛苦的。還有母親誕生小孩是快樂的,但懷孕和誕生的過程卻是痛苦的。我認為成功的過程並不能類比於打針、吃藥,因為成功並不能看成是治病,成功是一個人不斷地充實、發展、完善自己,要類比的話,我倒認為成功就好比身體長強壯了,而成功的過程就是要吃飯、吃菜,補充各種營養,而這甚至是一件比身體長強壯了還快樂的事。成功雖然有些像誕生小孩,也是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東西,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像孕婦一樣,有著精神上的無比愉悅,卻沒有孕婦生理上的痛苦。

總之,不要把追求成功的過程當成是吃苦,抱有這種觀念去追求成功的人,據我觀察極少有能夠真正取得成功的。成功是快樂的,追求成功的過程也是快樂的,這樣我們就能唱著歌行進在成功的大道上。

我要對你說,生命不是一座監獄,也不是一種懲罰,它是一種報酬,它只給予那些能夠獲得它的人,值得受賞的人。現在享受是你的權利,快樂也是你的權利,如果你不享受,不去感受快樂,那麼這將是一種罪孽。

如果你不美化它,如果你還讓它和你發現它時一樣的話,那麼這是在與這個宇宙的規律對抗。

生命是要發展的,是要不斷被美化的,你不能從誕生直至死亡,都沒能體會它的美妙,感受它的活力。

不,不要這樣,讓它更快樂一點,更優美一點,更芬芳一點。

成功是一種快樂,追求成功的過程也是一種快樂。

用感恩的心做人,用愛心做事。

我們無法祈盼成功,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