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北大留平四教授」,有的堅守有人甘當日本人走狗

抗日戰時期,北大南遷,指定周作人、馬裕藻、孟森、馮祖荀等四位教授留守並照看校產,時人稱之為“北大留平四教授”。之後,日本人佔領北平,四位教授也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周作人(1885年-1967年)

抗日戰爭時期“北大留平四教授”,有的堅守有人甘當日本人走狗

周作人,原名櫆壽,字星杓,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們所熟知的文學家魯迅(周樹人)的二弟,單以文學領域內的成就來論,周作人絕對當得起這些稱謂:“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

周作人早年就讀於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後來考取官費生,遠赴日本留學。周作人在語言上很有天賦,無論是英語、希臘語,還是日語、俄文、梵文,他都玩得很溜,在日本期間,他與哥哥魯迅翻譯了諸多外語書籍,大多由他主筆。

1911年,回國後,周作人先後歷任了浙江省立第五高級中學教員、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系主任、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女師大校務維持會會員等職務。

“五四”時期,周作人成為新文化運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還是《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之一。按照這個人生軌跡發展,將來也必定是要成為文化界的旗幟性人物。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周作人留守在了北京,他的人生進程就此改變。

抗日戰爭時期“北大留平四教授”,有的堅守有人甘當日本人走狗

在北京期間,除了授課外,周作人主要是在家裡翻譯英文和古希臘文稿件,與日本人的接觸還是少的。1939年,周作人在家裡遭到刺殺,受了輕傷,兇手逃逸。之後,日本憲兵以護衛之名進駐到了周作人家,到了這時候,周作人已經沒有了過多的選擇。當年,周作人出任了汪偽南京政府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的職務,至此一發不可收拾,他又出任了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督辦、東亞文化協議會會長、中日文化協會理事等職務。

當然,周作人在出任這些職務有被迫的成分在內,但極其不應該的,任職期內,他還帶著代表團去日本參加了會議,去就去吧,非常作死的,他還抽空去參拜了靖國神社,並且去日軍醫院,慰問了受傷的日軍官兵,為他們捐款捐物,不余余力。

周作人最終沒能風光多時,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就以漢奸罪名被國民政府逮捕,關押在了老虎橋監獄。

1946年,高等法院判處他14年有期徒刑,第二年,又改判為10年有期徒刑。之所以叛得不是很重,是因為他任職期間保存了北京大學的設施,也並非是有意投敵。

1949年1月,蔣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接任中華民國總統,周作人被提前釋放,暫住在學生家。後來,周作人曾想過去臺灣,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成行,當年8月,周作人回到解放的北平定居。

新中國成立後,周作人搬到了北京八道灣的老房子居住,從此專心翻譯和寫作,以稿費維持生計。

周作人晚年生活過得很是慘淡,因為他先前的經歷,他的稿費一再被扣減,生活保障很成問題,動盪的年代中,受到波及,生活條件很是艱苦。1967年,周作人因突發疾病而去世。

馬裕藻(1878-1945)

抗日戰爭時期“北大留平四教授”,有的堅守有人甘當日本人走狗

馬裕藻,字幼漁,浙江鄞縣人(今屬寧波鄞州區),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學著名教授。

馬裕藻早年拜師近代教育先驅葉浩吾,接受現代化啟蒙教育,1898年,馬裕藻前往上海求學,結識蔡元培、章太炎,並深受兩人影響。1901年,馬裕藻曾一度在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後又加入了《外交報》的編輯工作。

1903年,馬裕藻曾經加入過拒俄義勇隊。1904年,他又參加了光復會。1905年,馬裕藻被公費選送往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東京帝國大學。1911年回國後,馬裕藻曾出任過浙江省教育司視學,後又在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任職校長。

1913年,馬裕藻提出的《注音字母》方案獲得通過,之後他被聘任為北大教授。在校期間,馬裕藻曾經連續八年擔任校評議員,積極參與到了北大的建設中去,成為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的得力助手。

1920年,馬裕藻出任了北大國文系主任,就此開始了長達14年的任期,期間,他曾聘請了魯迅等名師來到北大任教。1933年,馬裕藻加入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北平分會。

抗日戰爭時期“北大留平四教授”,有的堅守有人甘當日本人走狗

馬裕藻之女馬鈺,據傳是魯迅的暗戀對象

抗日戰爭時期,馬裕藻不畏艱辛,留守在了北平。之後,他拒絕在由日偽控制的北大任教。並堅決表示與和日本人合作的周作人絕交,期間,他還聯合編輯出版了《魯迅全集》。1945年,馬裕藻因病逝世。

孟森(1869-1938)

抗日戰爭時期“北大留平四教授”,有的堅守有人甘當日本人走狗

孟森,字蓴孫,號心史,世稱為孟心史先生,江蘇武進人,是公認的中國近代清史學科的奠基人,他的著代表著近代清史學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

孟森自幼拜得名師接受傳統啟蒙教育,才能出眾,因而有些輕狂。1898年,他被盛宣懷創辦的上海南洋公學聘任為教員,期間因為發表不當言論,而被教務長調任到譯書院,負責翻譯工作。1901年,他進入江陰南首書院就讀,之後,他前往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

1904年,孟森畢業後回到國內,被廣西邊防督辦鄭孝胥聘任為幕僚。1906年,孟森跟隨鄭孝胥前往上海。1906年,他又再次前往日本留學,1907年回國後,進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同年,預備立憲公會成立,孟森成為的骨幹成員。

1908年,孟森接任《東方雜誌》主編職務,第二年,他又當選為江蘇省諮議局議員。孟森早年堅持憲政立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又積極響應革命,後被推選為江蘇省臨時參議員代表、共和黨幹事。1912年,他又當選為國會眾議員,受到袁世凱的賞識。

1913年開始,孟森轉向明清史研究。1929年,他受聘為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開清史課,之後出版了《清朝前紀》、《明元清系通紀》等著作。1932年,他在北京大學開設《滿洲開國史》,之後又發表了研究清史的諸多重要著作,被稱為是“我國近代清史學派的開山祖”。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孟森被北大指定留守北平,等到日本佔領北京,孟森放棄學術研究。同年10月,孟森在協和醫院病逝。

馮祖荀(1880-1940)

抗日戰爭時期“北大留平四教授”,有的堅守有人甘當日本人走狗

馮祖荀,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人,數學教育家。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1902年,馮祖荀考入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後被選送往日本留學,就讀於日本京都第一高等學校,後又轉入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部,主要研讀數學。在日本期間,馮祖荀組織成立了“北京大學留日學生編譯社”,並出版了《學海》雜誌,這是中國最早的科技譯刊之一。

1911年以後,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1912年,馮祖荀被聘任為理科教授。1913年,北大開設了數學門,馮祖荀成為主要教授。數學們改為數學系後,馮祖荀又出任了數學系主任。馮祖荀後又兼任北京高師數學系主任,為當時中國數學教育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1929年,馮祖荀發起成立了中國數理學會,1935年中國數學會成立後,他被選為9名董事之一,張學良的東北大學也聘請過他出任數學系主任。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馮祖荀留守在北平,日軍佔領北平後,他曾一度在日本人控制的北京大學任教,期間曾將數學系的學籍檔案秘密轉移到昆明。

1940年,馮祖荀因病在北京去世。抗戰勝利以後,北京大學為他進行了重新安葬,墓址選在八大處福田公墓內。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